-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材料一 纵观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增强民族道德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力提升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实现当代中国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人指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激发个人的道德觉醒;其次,要珍惜民族文化的道德传统;再次,必须面向世界,与世界文明相协调。
(1)从文化创新角度分析实现当代中国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自信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分)
材料二 2012年7月27日晚9时,伦敦奥运会正式拉开帷幕。在此之前,《NBC环球》评选出了历史上最炫目的五大奥运开幕式,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雄踞榜首,“关于头名我们必须要诚实,任何声称总结史上五大开幕式的文章,其实都是其他四届在争夺第二名而已。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可以在壮观、雄伟、奇妙、创新、远见和精密方面,能与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
贝克汉姆谈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写道:“开幕式上完全呈现出一场英国文化盛宴。莎士比亚的戏剧、披头士乐队的深情演唱、007詹姆斯邦德的横空出世、英国女王的盛装出席以及极富英国农场田园风格的舞台布置,这一切都将让你置身于最美的画卷之中。”“我不认为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比我们做得更好。”
(2)试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14分)
正确答案
(1)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2分)②要继承优秀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并体现时代精神;(2分)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道德文化为营养,与世界文明相协调;(2分)④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个人的道德觉醒。(2分)
(2)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2分)因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都不可能是奥运会开幕式的终极范式。(2分)②真理是有条件的。(1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迄今为止……相提并论”“北京若第二,没有敢第一”有其适用条件和范围。(2分)③真理是具体的。(1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主办国的历史、文化等不同,加之,时间在推移、条件在变化,未来奥运会开幕式的创意,将会更丰富、完善。(3分)④认识具有无限性。(1分)认识的对象和主体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奥运会开幕式创意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或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终会被未来超越。(2分)
试题分析:(1)本题难度不大,设问知识限定很明确,即文化创新,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教材有明确的基本理论,即立足实践、继承传统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然后联系道德问题组织语言即可。(2)本题首先要明确设问知识限定,追求真理的知识不仅包括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且包括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性,明确知识范围后,结合奥运会开幕式进行语言分析即可。
【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
家常便饭。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
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10分)
正确答案
①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2分)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
③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2分)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主体是政府,转化一下就是政府如何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此时,考生需要把文化生活书中每课的题目回忆一遍,筛选出符合“政府如何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的知识点。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总结起来即: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引进外国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崛起的中国需要精神旗帜,当代中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中国梦,而文化强国战略正是托举起这个梦想的大舞台。随着中华文化的旗帜在世界的舞台上高高飘扬,文化强国的梦想正孕育出我们民族新的希望。某校高三学生开设了“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主题探究互动。以下是各小组展示搜集到的材料。
小组一:不久前,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院长巴扎诺夫称,俄罗斯外交部外交学院去年招收的90名新生中,有30名把中文作为了专业方向。外国学者对中华文化兴趣盎然,选择汉语作为专业方向的外国学生越来越多,这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中文热、中国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一个个侧面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小组二:去年,中国作家莫言捧得了世界文学领域最高奖;中国杂技在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谱写了中国杂技的历史新篇;国产影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博弈国外大片,《泰囧》创造了以小搏大的票房奇迹,《一九四二》、《白鹿原》也让它们的观众群竖起了大拇指。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小组三:文化强国的梦想并不是少部分人编织的,而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的叠加。去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文化单位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文化服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有望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小组四: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多个省区市提出“文化大省”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先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双百亿”的文化企业成为行业领军。文化产业的日益强大,让我们的软实力硬气起来。
小组五:在回顾一组组靓丽数字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那一张张美丽的面孔:“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以高尚的行为构筑起中华文明的大厦。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并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10分)
正确答案
(1)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2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4)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文化促进经济繁荣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
(5)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分)
试题分析:本题的设问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分别阐释各小组选材的理论依据,一个是要总结其各自有关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措施。考生要注意审题,不要出现遗漏。材料一的主旨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相对应的措施就是要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借鉴,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的软实力。材料二的关键句是“在厚重的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激昂奋进的革命文化、争奇斗艳的民族民间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一个美丽的中国梦。”很明显其强调的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对应的措施是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文化创新。材料三的主体是“城乡百姓”“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这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措施: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关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材料四的关键词是“文化产业,所体现的知识点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措施是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材料五的主体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这些都是道德模范,体现的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措施是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05月14日,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其经验值得借鉴。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由“吃”出发,真正“吃”出了文化,“吃”出了共鸣。
在国人看来,“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是一方水土各种文化要素的集合。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材料二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80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某中国留学生说:我爱死中国美食了,看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差点儿要舔屏幕了。什么时候出英文版,我一定让我的美国同学们也看看,骄傲啊。好想回家……
(1)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走红对我们传承和发展文化有什么启示? (9分)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化走出去?(8分)
正确答案
(1)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该片的走红启示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3分)②该片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饮食文化说起,展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启示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③该片展示了各地民俗民风与多样的美食文化,使人们“吃”出了共鸣,启示我们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3分)
(2)①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分)②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2分)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2分)④学习掌握文化传播技术,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2分)
试题分析:
(1)该题以《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走红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除了回答课本相关原理外,还要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该片走红的原因分析是回答给我们启示的依据,该片走红发挥了大众传媒对文化的传播作用;该片是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该片展示了各地饮食文化,立足实践。从以上几个方面回答给我们的启示。
(2)该题是措施类题,回答的措施以传播中华文化为主题,限定的主体是海外留学生,即回答的措施要符合主体身份。从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传播中华文化等角度回答。该题需要学生开拓思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回答。
在我国,有很多具有丰富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于如何存续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高二(1)班的政治课堂非常括跃,同学们纷纷亮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收集了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
甲:我们在存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时,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实现文化传统的现代转换。如,崇尚正直、珍爱生命、团结互助、自力更生,这是端午佳节赋予我们的新感悟。
乙: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也必然要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实现存续和弘扬。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要体现包容性,主动吸取它们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也绝对不能失掉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谈谈甲、乙观点的正确性。(9分)
正确答案
(1)甲的正确性: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4分)
(2)乙的正确性: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②在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民族虚无主义。(5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族节日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题干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甲、乙观点的正确性。实际上是要求回答甲、乙观点分别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甲同学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进行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乙同学则正确反映了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