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14分)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增设了文化分论坛,探讨亚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已经译成缅甸语,借助“中国电视剧走进东盟”项目。今年上半年在缅甸播出。该剧把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制作者以“轻喜剧”的形式,把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演绎得酣畅淋漓,深受观众善爱。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剧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8分)
材料二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断扩夫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则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2)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6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作品取材于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3分)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剧的成功,在于制作者运用轻喜剧的形式演绎单调的家庭关系。(3分)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该剧译成缅甸语走出中国,在交流中得到传播。(2分)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世界各国既合作又竞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世界各国是对立的,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世界各国又是统一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4分)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只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就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才材料中找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上找到答题的方向与思路。再将材料与具体知识点结合起来,完成本题的解答。
(2)本题限定答题的具体范围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解答本题仍然需要学生深入分析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从对材料的正确把握中找寻需要用到的具体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
镜头一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3分)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12分)
正确答案
(1)传统文化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3分)
(2)①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分)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3分)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3分)
④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3分)
试题分析:该题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两个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1)传统文化的特点,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考查,学生只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从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三个特点回答。(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学生可以从继承传统文化应坚持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的区分及不同对待方式,不仅要继承还要发展、创新等方面具体回答。
(20分)“美丽中国梦,多彩十艺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0月26日,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持续了15天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落幕。十艺节期间,一批优秀剧目脱颖而出,艺术家们没有把笔墨停留在简单述事上,而是关注当下,反映现实,对历史事件及其内在精神进行挖掘,做出新的独特的阐释,受到群众的热捧。如吕剧《百姓书记》用山东人民熟悉的音乐曲调、语言,塑造了带领百姓致富的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形象;《生命档案》《郭明义》等塑造了一系列英模人物。十艺节的筹备和举办不仅是一次文化活动,更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书写了文化强国隽永篇章。
(1)根据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说明我国举办十艺节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意义。(10分)
(2)依据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概述十艺节成功的经验。(10分)
正确答案
(1)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每要点2分,共10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文化具有民族性,注意尊重本民族文化,通过举办艺术节的形式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文化具有传承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③文化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的传播的深度广度,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④加强文化创新,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⑤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十艺节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每要点2分,共10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围较大,需要针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归结应该用到的知识,题中涉及对历史事件及其内在精神进行挖掘,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十艺节做出新的独特的阐释,受到群众的热捧,十艺节不仅是文化活动,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书写文化强国,体现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即文化传承与创新,本题题目类型有些模糊,设问是概述十艺节成功的经验,既要概述十艺节中做法的依据,同时又要分析十艺节的作用和意义。其依据包括文化具有民族性,注意尊重本民族文化,通过举办艺术节的形式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文化具有传承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时针对十艺节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探讨其文化传播交流的意义;十艺节中的很多节目实现了文化创新,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中,民间交流形式不断创新,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和平、文明、开放、进步、友好的形象,而且让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分享中华文化,并在中外文化碰撞中促进中外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加强民间文化交流?(8分)
正确答案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民间开展的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增进中外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增进友谊。
②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发展民间文化交流,有利于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推动着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试题分析:本题为原因型主观试题。要求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加强民间交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求基础知识牢固,并且有较好的总结能力。合材料,考生可以从文化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创新、文化的多样性的角度来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