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共2079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建省20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坚持生态立省,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材料一:海南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海南文化公园。该公园总投资约6亿元,包括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文化艺术中心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海南文化公园为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体现以人为本、群众性、大众化的特点,不设围墙、不售门票,以文化普及、艺术生产为主,休闲健身为辅,兼顾文化商业设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社交范围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
材料二: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
(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总结海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2)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充分发挥本省资源优势;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政府重视、企业参与。
上海世博会是目前中学生热议的话题,请你就他们谈论的话题,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参与探究。
话题一:世博会是文化创意的竞赛和角逐,参观世博会首先是看文化。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其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形成浑厚依托之态。这一独具民族风格的永久性建筑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地标。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你说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蕴含大量中国民族元素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二:本届世博会,最能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当数各国各地区展馆里展出的国宝级珍品。如法国著名雕塑《思想者》,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奥地利的茜茜公主画像,中国的针灸穴位铜人等等。它们象一个个 “形象大使”,向参观者“讲述”其代表的特色文化和文明,架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桥梁,共同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增色添彩。
(2)请你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各国特色文化共处上海世博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三:透过上海世博会让人领略到各国文化的风采,感受到文化发展的紧迫性,同学们纷纷就如何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各抒己见。
(3)如果邀请你参与他们谈论的话题,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中国民族元素的设计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③设计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追求,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①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各国应根据本国、本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反对照搬外来文化,也反对全盘否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3)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的文化建设。③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④动员全体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⑤要抓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答到3点就可)
材料一:江苏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2009年9月,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南京云锦,为保护南京云锦采取了多项措施。
(1)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南京市政府保护南京云锦的意义?(10分)
正确答案
(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云锦不仅是南京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云锦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意义。②保护好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③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保护南京云锦,有利更好地开发利用,促进南京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②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③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略
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央宣传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与会者认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深植根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新的丰碑。同时,应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贯穿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请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的?(6分)
正确答案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上的精华。抗震救灾精神正确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对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分)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抗震救灾精神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弘扬这一精神,可以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推动时代的进步,指导社会的变革。(3分)
略
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和太原五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谈谈应如何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例如弘扬百年五中精神、创新发展模式,开展对外交流等。④发展太原五中先进校园文化,是全体五中人的共同事业,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⑤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要喜闻乐见,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师生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⑥建设和谐校园,培育文明风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