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为防止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应加入SiO2,这句话错误的地方是______

正确答案

为防止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应加入碳酸钙

解析

解:加入二氧化硅目的是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所以为防止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应加入碳酸钙.

故答案为:为防止滤纸条上只有两条色素带,应加入碳酸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生在做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采用圆形滤纸片,将提取出的色素溶液画在距圆心1cm的圆圈上,将滤纸自圆心折叠后层析,经层析后,色素被分离为四个半径不同且颜色不同的同心圆(如图所示),请推测最内圈的色素是(  )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叶绿素a位于从外到内的第三圈色素带上,A错误;

B、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位于最内圈,B正确;

C、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位于最外圈,C错误;

D、叶黄素位于从外到内的第二圈,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是(  )

A四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四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D四种色素的含量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四种色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A正确;

B、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B正确;

C、四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进而提取色素,C错误;

D、四种色素带的宽窄不同,四种色素的含量不同,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如图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恒定、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试剂是______,分离色素的方法是______,将光合色素分离开的原理是______

(2)叶绿体中色素含量最多的是______,它在色素带上呈现______色,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______

(3)图甲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______,c点的移动情况是______

(4)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______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______(用字母回答),EF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为______.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______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5)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正确答案

解:(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将光合色素分离开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

(2)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3)图甲a点时,光合强度为0,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CO2浓度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要保证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则需降低光照强度,故b点向左移动.CO2浓度浓度增加,光饱和点增加,则c点向右上方移动.

(4)图乙中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G点时光合作用消失.因此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AB和CD,EF段限制因素为CO2浓度.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S2>S1+S3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5)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klx时,净光合速率为4,呼吸速率为2,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净光合作用量=4×8-2×16=0,故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6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或丙酮)  纸层析法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

(2)叶绿素a      蓝绿色      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不全不给分)

(3)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向左移动   向右上方移动

(4)14   AB和CD   二氧化碳浓度    S2>S1+S3

(5)6

解析

解:(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将光合色素分离开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

(2)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3)图甲a点时,光合强度为0,此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CO2浓度浓度增加,呼吸作用减弱,要保证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则需降低光照强度,故b点向左移动.CO2浓度浓度增加,光饱和点增加,则c点向右上方移动.

(4)图乙中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G点时光合作用消失.因此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AB和CD,EF段限制因素为CO2浓度.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S2>S1+S3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5)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klx时,净光合速率为4,呼吸速率为2,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净光合作用量=4×8-2×16=0,故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6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或丙酮)  纸层析法

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越快

(2)叶绿素a      蓝绿色      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不全不给分)

(3)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向左移动   向右上方移动

(4)14   AB和CD   二氧化碳浓度    S2>S1+S3

(5)6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  )

A叶黄素

B胡萝卜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结果如图:

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两个同学各在研钵中加2克剪碎的新鲜菠菜叶片后,A同学依次加入适量的SiO2、CaCO3、丙酮,B同学依次加入SiO2、CaCO3、蒸馏水,经研磨、过滤后,两同学得到的滤液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A同学画好滤液细线后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出现,而层析液变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某同学用0.5g/mL的蔗糖溶液做实验时,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检查操作步骤都正确,则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某同学观察洋葱根尖______区的装片时,观察到分裂间期细胞明显多于分裂期细胞,原因是______.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比如探究不同浓度染色剂对有丝分裂实验效果的影响等等.

请你再列举出两项有关该实验的探究内容:

______

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A同学依次加入适量的SiO2、CaCO3、丙酮,能提取到色素,所以其所提取的滤液是深绿色的,而B同学依次加入的是SiO2、CaCO3、蒸馏水,未加丙酮等有机溶剂,不能提取到色素,所以其所提取的滤液几乎是无色的.A同学画好滤液细线后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出现,而层析液变绿,最可能的原因是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色素溶解度层析液中.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应该用0.3g/mL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若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如0.5g/mL的蔗糖溶液),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导致实验过程中只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由于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所以观察到分裂间期细胞会明显多于分裂期细胞.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比如探究不同浓度染色剂对有丝分裂实验效果的影响;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探究不同的解离时间对有丝分裂效果的影响;探究洋葱根尖合适的固定途径;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适培养方式等,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深绿色  几乎无色   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   

(2)蔗糖溶液浓度过高,致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分生    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

①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

②探究不同的解离时间对有丝分裂效果的影响

③探究洋葱根尖合适的固定途径

④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适培养方式等

解析

解:(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A同学依次加入适量的SiO2、CaCO3、丙酮,能提取到色素,所以其所提取的滤液是深绿色的,而B同学依次加入的是SiO2、CaCO3、蒸馏水,未加丙酮等有机溶剂,不能提取到色素,所以其所提取的滤液几乎是无色的.A同学画好滤液细线后进行分离,结果发现滤纸条上没有色素带出现,而层析液变绿,最可能的原因是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色素溶解度层析液中.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应该用0.3g/mL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若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如0.5g/mL的蔗糖溶液),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导致实验过程中只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应选取根尖分生区细胞制作临时装片,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由于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所以观察到分裂间期细胞会明显多于分裂期细胞.此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但该实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究.比如探究不同浓度染色剂对有丝分裂实验效果的影响;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探究不同的解离时间对有丝分裂效果的影响;探究洋葱根尖合适的固定途径;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适培养方式等,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深绿色  几乎无色   滤液细线没入层析液   

(2)蔗糖溶液浓度过高,致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分生    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

①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佳取材时间

②探究不同的解离时间对有丝分裂效果的影响

③探究洋葱根尖合适的固定途径

④探究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最适培养方式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和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的碳酸钙,有助于研磨更充分

B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C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色素

D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 次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研磨时加入石英砂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加入少许CaCO3能避免叶绿素被破坏,A错误;

B、定性滤纸容易吸收色素,所以应该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B错误;

C、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C正确;

D、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使得色素带细而直,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D摩尔根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研究细胞器组成成分、种类和结构,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A正确;

B、提取色素,可用研磨过滤法使色素更多的释放出来及获取更多的色素,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B正确;

C、因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故可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C正确;

D、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不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不可能是(  )

A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B没有加入碳酸钙

C一次加入大量95%的乙醇

D使用新鲜的菠菜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未加SiO2研磨不充分,色素提取量偏少,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A正确;

B、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被破坏,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B正确;

C、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若溶剂量多大,则色素的浓度降低,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C正确;

D、使用放置了几天的菠菜叶,叶绿素被分解,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洋葱是中学生物学实验常用材料之一,图1用洋葱进行实验的部分步骤及某同学在实验中绘制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模式图.(注:只画出洋葱细胞中部分染色体),请据图回答:

(1)图1中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提示:与新鲜菠菜叶片中的色素种类和含量相同)内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______;图1中②表示同学们制备的符合要求的滤纸条及画出的标准滤液细线,甲同学将该滤纸条放入层析液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没有出现色素带,用同一层析液做实验的乙同学的滤纸条上色素却分带明显,甲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乙同学的滤纸条上色素带呈蓝绿色的色素名称是______

(2)图1中由③~④的主要实验步骤是______.⑤表示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时的一个视野,若要在高倍镜下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向移动,使符合要求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此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之比为______.请按照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时间先后,写出分裂期的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______(如图2,填字母).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表皮细胞______部位呈红色,说明细胞发生了______现象,发生此现象的外因是______.若利用此原理测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需配制______

的蔗糖溶液,将生理状态相似的黑藻叶肉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放置相同的时间,镜下观察后可初步确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滤纸条上色素带呈蓝绿色的色素名称是叶绿素a.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相反,要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需观察中期的细胞,此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将装片向右上方向移动,使符合要求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中期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比为 1:2:2.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段时间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使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部位呈红色.测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生理状态相似的黑藻叶肉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放置相同的时间,镜下观察到处于刚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和未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之间的浓度可初步确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硅、碳酸钙        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叶绿素a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右上        1:2:2          A→D→C→B

(3)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    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          一系列浓度梯度

处于刚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和未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之间

解析

解:(1)提取洋葱叶子色素时的研磨步骤,研钵中除了加无水乙醇外,还需加入的化学试剂有碳酸钙(保护色素)和二氧化硅(加速研磨).层析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层析时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滤纸条上色素带呈蓝绿色的色素名称是叶绿素a.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相反,要清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需观察中期的细胞,此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将装片向右上方向移动,使符合要求的细胞位于视野中央.中期细胞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此时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比为 1:2:2.  

(3)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用0.3g/mL蔗糖溶液(加一些红墨水)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段时间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使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部位呈红色.测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生理状态相似的黑藻叶肉细胞在蔗糖溶液中放置相同的时间,镜下观察到处于刚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和未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之间的浓度可初步确定黑藻叶肉细胞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硅、碳酸钙        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叶绿素a

(2)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右上        1:2:2          A→D→C→B

(3)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    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          一系列浓度梯度

处于刚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和未引起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之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教材中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

B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C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探究其感光部位

D豌豆杂交实验中,应注意母本去雄及套袋时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胡萝卜素距离滤液细线最远,颜色为橙黄色,A错误;

B、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探究向光性的外因,研究感光部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部位,C错误;

D、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植物,在杂交实验中,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传粉,套袋防止异花授粉,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实验药剂、作用和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层析液促使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分离,滤纸条上颜色顺序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A错误;

B、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混合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二苯胺鉴定DNA分子水浴煮沸加热时,DNA遇二苯胺染成蓝色,C正确;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无子果实,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依次是实验试剂、该试剂目的和实验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A无水乙醇:作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培育得到多倍体植株

C醋酸洋红:使核酸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0.3g/mL蔗糖溶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观察质壁分离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A正确;

B、生长素能够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不能改变染色体的数目,因此不能获得多倍体植物,B错误;

C、醋酸洋红只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因此不能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分布的观察应选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的大液泡,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发生失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

B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2-3次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D色素分子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所以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溶解色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将5g菠菜叶需要去掉茎脉,剪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A错误;

B.用毛细管吸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重复2-3次,每次等上一次干以后再重复画,B错误;

C.把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不能摇晃,C错误;

D.研磨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1)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的原理是______

(2)定性滤纸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3)对滤纸剪去两角的目的是______

(4)层析装置加盖的目的是______

(5)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颜色是______,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碳酸钙能中和液泡中酸性物质,防止色素被破坏

便于层析

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

防止层析液挥发

蓝绿色

蓝绿色

黄绿色

解析

解:(1)由于碳酸钙能中和液泡中酸性物质,防止色素被破坏,所以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

(2)定性滤纸进行干燥处理的目的是便于层析.

(3)剪去滤纸条一角两端,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4)层析装置加盖的目的是防止层析液挥发.

(5)由于叶绿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所以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近的是叶绿素a(蓝绿色)与叶绿素b(黄绿色).

故答案为:

(1)碳酸钙能中和液泡中酸性物质,防止色素被破坏   

(2)便于层析

(3)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

(4)防止层析液挥发

(5)蓝绿色    蓝绿色    黄绿色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生命历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