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和氮的氧化物
- 共10865题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正确答案
(1)①FeS、Fe;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②V/11200
(2)洗气瓶;2OH-+H2S==2H2O+S2-(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黑色沉淀
(4)硫;漏斗、玻璃棒
(5)bc
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加试剂,说明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反应。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在反应中Cl元素的原子既能获得电子也能失去电子,能否说氯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浓盐酸;MnO2 (2);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3)A,有淡黄色沉淀生成;Na2S+Cl2=2NaCl+S↓;置换
(4)Cl原子、S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原子是7,S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S,因此,在反应中Cl原子比S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5)HCl的稳定性比H2S的稳定性强或者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不能,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以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依据。非金属性的强弱以它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图装置。
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 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的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g。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正确答案
(1)①FeS、Fe;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②0.0025V
(2)洗气瓶;2OH-+H2S=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有黑色沉淀生成
(4)硫;漏斗、玻璃棒
(5)bc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1)为了验证气体A,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若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步骤①中发生的与此相关的两个主要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所用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4)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学生提出了检验火柴头上氯酸钾的另一套可行的实验方案
则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KMnO4溶液(紫红色)褪色
(2)2KClO32KCl + O2↑;S+O2
SO2
(3)烧杯、漏斗、玻璃棒
(4)取滤液C,加入HNO3和AgNO3溶液,若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
(5)
某校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1)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小组用制取的氧气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在集气瓶底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盛放该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①该小组用装置b制得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小组用装置b进行铁和水蒸气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用装置c可进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正确答案
(1)a、b;充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减少污染空气
(2)①2NH4Cl + Ca(OH)2CaCl2 + 2H2O + 2NH3↑;②3Fe +4H2O
Fe3O4 + 4H2
(3)浓硫酸和铜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己知25mL 0.1mol/L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 Cl2(标准状况)完全反应为Cl-,则S2O32-将转化为()
正确答案
一定量Cu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SO2气体体积为2.24L(标况),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正确答案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将SO2和X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若同时通入,有沉淀生成,则X气体不可能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