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

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常常含有氯元素,氯气能和有机物发生反应,所以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故A正确;

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合金,而不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可以处于过滤法分离,塑化剂和酒精互溶,所以不能通过过滤除去,且塑化剂有毒,故C错误;

D、汽油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氮的氧化物与汽油是否完全燃烧无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见光容易分解的是(  )

ANaClO

BAgBr

CNaBr

DMgCl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gBr见光易分解,2AgBr2Ag+Br2.NaClO、NaBr、MgCl2见光不分解,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下列有关氯水中存在的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加入含有 NaHSO4的石蕊试液,红色褪去,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B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 HCIO 分子存在

C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 Cl-存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氯气通入溶液中,与水反应发生Cl2+H2O═HCl+HClO,氯水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

A.加入含有 NaHSO4的石蕊试液,红色褪去,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只能说明溶液中存在次氯酸,不能据此确定溶液中含有氯气分子,故A错误;

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加入有色布条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故B正确;

C.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则氯水呈浅黄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故C正确;

D.因AgCl不溶于水,则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的是(  )

①AgNO3;②FeCl3;③Na2SO3;④AlCl3;⑤FeCl2;⑥Na2CO3;⑦NaOH.

A①②⑥

B③④⑦

C②④

D⑤⑥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氯气溶于水,溶于水的氯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因此新制的氯水的成分有:氯气、次氯酸、盐酸,其具有氯气、次氯酸、盐酸的性质,自来水是用氯气杀菌消毒的,氯水具有氯气、次氯酸、盐酸的性质,用自来水配置以下物质的溶液①AgNO3;②FeCl3;③Na2SO3;④AlCl3;⑤FeCl2;⑥Na2CO3;⑦NaOH时,和①中的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③中的Na2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Na2SO3氧化成Na2SO4,与⑤中Fe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FeCl2氧化成FeCl3,与⑥中的Na2CO3反应,生成NaCl、CO2气体和H2O,与⑦中的NaOH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从而是得到的溶液与原溶质发生变化,因此A中的①⑥,B中的⑦,D中的⑤⑥⑦都会产生明显的药品变质.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秋•重庆期末)下列变化过程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①HCl       ②Cl2      ③Ca(ClO)2      ④HClO      ⑤CO2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浓HCl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产生Cl2,可直接实现HCl至Cl2的转化,故A正确;

B、因HClO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不能直接实现HClO至CO2的转化,故B错误;

C、Ca(ClO)2能与H2O、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可直接实现Ca(ClO)2至HClO的转化,故C正确;

D、Cl2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可直接实现Cl2至Ca(ClO)2的转化,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将KCl和KBr的混合物13.4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为(  )

A3:2:1

B1:2:3

C5:3:1

D2:2: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电荷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在KCl和KBr的混合溶液中,存在n(K+)=n(Cl-)+n(Br-),则

A.3=2+1,说明n(K+)=n(Cl-)+n(Br-),故A正确;

B.1≠2+3,说明n(K+)≠n(Cl-)+n(Br-),故B错误;

C.5≠3+1,说明n(K+)≠n(Cl-)+n(Br-),故C错误;

D.2≠2+3,说明n(K+)≠n(Cl-)+n(Br-),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  (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

(2)现提供以下试剂: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 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信息可知,溶液为黄色的原因有两种,含溴单质或亚铁离子被溴氧化生成铁离子,则甲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Br2,乙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Fe3+(FeCl3、FeBr3),

故答案为:Br2;Fe3+(FeCl3、FeBr3);

(2)实验证明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证明不含溴单质或存在铁离子均可

则选四氯化碳时有机层为无色,则不含溴单质,说明乙同学正确;

选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乙同学正确;

选硫氰化钾,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乙同学正确,

故答案为:

(3)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亚铁离子大于溴离子,则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还原性强的易被氧化,则Fe2+先被氧化,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人足量氯气时,两种离子均被氧化,离子反应为2Fe2++4Br-+Cl2=2Fe3++2Br2+6Cl-;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所以不能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

故答案为:Fe2+;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

解析

解:(1)由信息可知,溶液为黄色的原因有两种,含溴单质或亚铁离子被溴氧化生成铁离子,则甲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Br2,乙认为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Fe3+(FeCl3、FeBr3),

故答案为:Br2;Fe3+(FeCl3、FeBr3);

(2)实验证明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证明不含溴单质或存在铁离子均可

则选四氯化碳时有机层为无色,则不含溴单质,说明乙同学正确;

选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乙同学正确;

选硫氰化钾,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乙同学正确,

故答案为:

(3)由上述分析可知,还原性亚铁离子大于溴离子,则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还原性强的易被氧化,则Fe2+先被氧化,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人足量氯气时,两种离子均被氧化,离子反应为2Fe2++4Br-+Cl2=2Fe3++2Br2+6Cl-;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所以不能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

故答案为:Fe2+;不可行;因为Br2和Fe3+都能把I-氧化成I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下降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为弱酸,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故A错误;

B.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可使蓝色石蕊试纸褪色,故B正确;

C.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氧气,故C错误;

D.HClO不稳定,分解生成HCl,溶液pH减小,酸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而且与Cl2相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制备ClO2有下列两种方法:

方法一: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1)方法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方法二中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_,若反应中有0.1mol电子转移,则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方法一中的反应只有钠离子和一半的氯离子实际不参加反应,则离子反应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

故答案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

(2)2NaClO3+H2O2+H2SO4=2ClO2↑+O2↑+2Na2SO4+2H2O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转移1个电子,反应中有0.1mol电子转移,则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该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转移2个电子,其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H2O2;2.24;

(3)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故答案为:4:1.

解析

解:(1)方法一中的反应只有钠离子和一半的氯离子实际不参加反应,则离子反应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

故答案为:2ClO3-+4H++2Cl-=2ClO2↑+Cl2↑+2H2O;

(2)2NaClO3+H2O2+H2SO4=2ClO2↑+O2↑+2Na2SO4+2H2O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转移1个电子,反应中有0.1mol电子转移,则产生的Cl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该反应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O2为还原剂被氧化,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转移2个电子,其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H2O2;2.24;

(3)根据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1:3,由Cl到ClO-,失去1个电子,由Cl到ClO3-,失去5个电子,一共失去1+3×5=16个电子;由Cl到Cl-,得到1个电子,需要16个原子才能得到16个电子,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16:(1+3)=4:1,故答案为:4: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需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

A提高水温

B除去水中的游离氯

C用紫外线杀菌

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自来水在Cl2消毒中发生Cl2+H2O=HCl+HClO,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的结构,从而杀死细菌,达到消毒目的,如果将刚从自来水龙头里放出来的水直接养鱼,里面的次氯酸和盐酸没有分解,就会将鱼致死,放在阳光里晒一下就是为了将次氯酸分解和使盐酸挥发出去,2HClO2HCl+O2↑,最终也就是除去水中的游离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氨硝酸硫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硫和氮的氧化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