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⑴W元素是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

⑵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钙;氧

(2)CaS;CaC2

(3)SO2;SO3

(4)CO2+CaO=CaC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W、X、Y、Z是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 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 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6)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1)  

(2) 

(3)Al(OH)3+NaOH=NaAlO2+2H2O

(4)SO2+Cl2+2H2O=H2SO4+ 2HCl

(5)HCl>H2S

(6)S2-> Cl> Na+ > Al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SO2(g)+O2(g)2SO3 (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SO2(g) 被氧化为1 mol SO3时的△H=-99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

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理由是____。

(2)图中△H=________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 (g)的△H(要求计算过程)。

正确答案

(1)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没有影响;降低;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4VO2+O2=2V2O5 (4)S(s)+O2(g)=SO2(g) △H1=-296 kJ·mol-1

SO2(g)+1/2O2(g)=SO3(g) △H2=-99 kJ·mol-1

3S(s)+9/2O2(g)=3SO3(g) △H=3(△H1+△H2)=-1185 kJ·mo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燃煤废气进行脱硝、脱硫和脱碳等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脱硝。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 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1160kJ/mol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脱碳。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 △H3

①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H3______0(填“>”、“<”或 “=”)。

②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代号)。

A.第10min后,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CH3OH) =1. 5mol/L

B.达到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为0.75

C.0~10分钟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75mol/(L·min)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3/16

E.升高温度将使n(CH3OH)/n(CO2)增大

③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其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3)脱硫。某种脱硫工艺中将废气经处理后,与一定量的氨气、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作为副产品化肥。设烟气中的SO2、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

(2)①<;②B;③CH3OH-6e-+H2O=6H++CO2

(3)12NH3+3O2+4SO2+4NO2+6H2O=4(NH4)2SO4+4NH4N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H=-99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___________。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由A生成C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H=______。  

正确答案

(1)没有影响 ;降低

(2)2SO2(g)+O2(g)2SO3(g)    △H=-198kJ/mol

(3)SO2+V2O5==SO3+2VO2、 4VO2+O2==2V2O5

(4)-1185kJ/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A、B均为固体,其中B为单质。下图可用于工业生产F,F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反应①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发生时,每生成4 mol气体C,转移电子____________mol

(3)写出D与铝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反应②是可逆反应,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C和3 molX,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混合气体共6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工业制取F时,C和X生成E的反应是在吸收塔进行

B.这10分钟内,X的平均速率是0.1mol/( L·min)

C.当C和X的消耗速率比为2:1时,标志着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时C的转化率是50% E.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X的量来提高C的转化率

F.工业生产中直接用水来吸收E

(5)写出2.24L气体C与0.15mo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将5 mL 0.02mol/L的F溶液与5 mL 0.02 mol/LNaOH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mL,则混合液的pH是__________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FeS2

(2) 22mol mol

(3)

(4)D、E

(5)2SO2 + 3NaOH = NaHSO3 + Na2SO3

(6)2  ;化工原料、制肥料、加工金属等(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其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ZY,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2)将ZY,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燃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kJ。若2mol该气体与1mol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HClO4 (2)Fe2+ +3H2O Fe(OH)3(胶体)+3H+ ;a b d

(3)①90%; ②SO2+2HClO3==H2SO4+2ClO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所示:

(1)写出X、Y、Z、N四种元素的名称:X _____,Y_____ ,Z____,N___。

(2)由X、Y、Z、M、N五种元素两两组成的分子中,许多分子含有的电子数相等,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分子式:

①含10e-且呈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_____ ;

②含14e-的双原子分子:____;

③含16e-且能使溴水褪色的分子:____;

④含32e-且具有漂白性的分子:____。

正确答案

(1)氢;氧;硅;硫

(2)①CH4; ②CO ;③C2H4 ;④SO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由A到E逐渐增大。 

①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②B的阴离子和C的阳离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③在通常状况下,B的单质是气体,0.1molB的气体与足量的氢气完全反应共有0.4mol电子转移。  

④C的单质在点燃时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淡黄色的固体,此淡黄色固体能与AB2反应可生成B的单质。  

⑤D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写出:  

(1)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______

(3)B单质与C单质在点燃时反应的生成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

(4)D元素的低价氧化物与E的单质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C与D能形成2:1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 ______

(6)元素D与元素E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_______(填选项序号)。

        a.常温下D的单质和E的单质状态不同

        b.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D和E的单质都能与钠反应

        d.D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弱于E的最高价含氧酸

        e.D的单质能与E的氢化物反应生成E单质

正确答案

(1)                      

(2)第二周期第ⅥA族            

(3)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  

(4)SO2+Cl2+2H2O=H2SO4+2HCl            

(5)         

(6) Cl  ; b、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A和、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E同主族,且E元素原子质子数是C元素原子质子数的2倍;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C、A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甲和乙,且相对分子质量乙比甲大16。

(1)E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化合物乙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

(3)A单质与B、C的一种化合物可合成一种新型汽车的动力燃料甲醇,从原子经济角度,应选用B、C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已知:CO(g)+1/2O2(g) =CO2 ( g) △H = - 283 kJ/mol

H2(g)+1/2O2(g)=H2O(g) △H = -242 kJ/mol

CH3OH(g)+3/2O2(g)=CO2(g) +2H2O( g) △H=- 651 kJ/mol

写出A与所选化合物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 EC2与C、D形成的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硫;

(2)极性键、非极性键

(3)CO;CO(g)+2H2(g)=CH3OH(g) △H=-116 kJ/mol

(4)Na2O2+SO2=Na2SO4

下一知识点 : 氨硝酸硫酸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硫和氮的氧化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