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增殖
- 共5778题
(2015秋•临沂校级月考)实验测得四种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时期所占细胞周期较长,是分裂间期,A错误;
B、对癌症进行治疗可以将癌细胞阻断在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期进行治疗,B错误;
C、观察细胞分裂最好选用分裂期所占比例较大的细胞,动物4细胞分裂期的所占比例最大,故最好选用动物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C正确;
D、动物3的细胞周期时间最长,所以有丝分裂速度最慢,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一高等动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⑤,A正确;
B、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因此与图②有关,B正确;
C、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的话,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
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都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所以①至④图所示时期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C.
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进行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故选: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A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1:1,不存在此种情况,A错误;
B、图B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
C、图C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1:2,不存在此种情况,C错误;
D、图D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1:2,不存在此种情况,D错误.
故选:B.
下列是细胞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数字或字母,横线上无特殊说明的填文字)
(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将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过程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在细胞分裂间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
(3)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______]______有关.图中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结构有______ (填数字).
(4)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填数字),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填数字)中.
(5)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和序号表示先后顺序)______.
(6)信使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由核中进入细胞质中并与核糖体结合,通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______层.
(7)和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填数字)
正确答案
解:(1)①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或染色质当成深色,在间期染色体呈现染色质状态,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前期消失,末期重现.
(3)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能进行翻译.
(4)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②④中存在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5)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再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最后分泌出细胞,因而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⑤→③→①→⑥.
(6)核内mRNA通过核膜时,由核孔出细胞核,所以跨膜层数为0.
(7)主动运输的条件是需要载体和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有②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⑤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①高尔基体 (2)c 染色质 b (3)a 糖蛋白 ②④⑤⑦
(4)⑤②、④(5)⑤→③→①→⑥(6)0 (7)②⑤
解析
解:(1)①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碱性染料能将染色体或染色质当成深色,在间期染色体呈现染色质状态,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前期消失,末期重现.
(3)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能进行翻译.
(4)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构成,⑤核糖体没有膜结构,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②④中存在遗传物质其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5)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再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运输,最后分泌出细胞,因而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⑤→③→①→⑥.
(6)核内mRNA通过核膜时,由核孔出细胞核,所以跨膜层数为0.
(7)主动运输的条件是需要载体和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有②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⑤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①高尔基体 (2)c 染色质 b (3)a 糖蛋白 ②④⑤⑦
(4)⑤②、④(5)⑤→③→①→⑥(6)0 (7)②⑤
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可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形成微核.为研究Cd2+能否诱导龙葵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将培养的龙葵幼苗分别用浓度为5μmol/L、2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3d、5d,以完全营养液作对照(CK).取根尖制片观察,按“微核细胞率(%)=(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统计微核细胞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期.
(2)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
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体的变异,该变异属于______.
(3)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葵根尖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实验中使用稀盐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使用龙胆紫染液的作用是______.
(4)据图中实验结果分析,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由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时核膜核仁解体,不能观察到细胞核,因此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2)微核就是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因此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体的变异,该变异属于 染色体(结构)畸变.
(3)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葵根尖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实验中使用稀盐酸溶液的作用是能够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使用龙胆紫染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
(4)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浓度低于2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幼苗,统计所得龙葵根尖分裂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为0;超过一定浓度后,氯化镉溶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细胞率就越高.
故答案为:
(1)后 间
(2)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结构)畸变
(3)能够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使染色体着色
(4)①浓度低于2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幼苗,统计所得龙葵根尖分裂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为0
②超过一定浓度后,氯化镉溶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细胞率就越高(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
解:(1)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由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时核膜核仁解体,不能观察到细胞核,因此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2)微核就是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因此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体的变异,该变异属于 染色体(结构)畸变.
(3)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葵根尖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实验中使用稀盐酸溶液的作用是能够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使用龙胆紫染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
(4)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浓度低于2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幼苗,统计所得龙葵根尖分裂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为0;超过一定浓度后,氯化镉溶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细胞率就越高.
故答案为:
(1)后 间
(2)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结构)畸变
(3)能够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使染色体着色
(4)①浓度低于2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龙葵幼苗,统计所得龙葵根尖分裂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为0
②超过一定浓度后,氯化镉溶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微核细胞率就越高(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如图①②③表示某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图.图④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数以及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数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的分裂时期对应于图④的______阶段.图④的Ⅲ阶段对应于图______细胞,此细胞中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2)从数量关系分析,图④由Ⅰ→Ⅱ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由Ⅱ→图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
(3)若图③是图②产生的一个子细胞,则图③的名称是______,其基因型应是______.
(4)导致图②中染色体上A、a和B、b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Ⅱ
②
2
8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第二)极体
Ab或aB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解析
解:(1)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图④的Ⅱ阶段.图④的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②细胞,此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根据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为4条可知,该生物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染色体.
(2)图④Ⅰ表示分裂间期,Ⅱ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Ⅰ→Ⅱ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图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由Ⅱ→图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3)根据题意“①②③表示某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若图③是图②产生的一个子细胞,则图③的名称是(第二)极体,根据其中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其基因型应是Ab或aB.
(4)该雌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故导致图②中染色体上A、a和B、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Ⅱ②2 8
(2)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
(3)(第二)极体 Ab或aB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细胞细胞分裂情况时,得到果蝇某些细胞连续分裂的图形和数据如图,下列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细胞板,A错误;
B、若图甲代表某体细胞的分裂过程,则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对应于图丙中的c组,B错误;
C、自然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因此基因重组可发生在这一阶段,C正确;
D、联会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不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D错误.
故选:C.
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在细胞周期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在细胞周期的间期.
故选:A.
如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个体的四个细胞以及该动物的生活史,据图回答:
(1)甲、乙、丙、丁细胞中,可出现在A过程的是______,可出现在C过程的是______.
(2)同时存在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的器官是______.
(3)具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______图,一定具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是______图,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图.
(4)仅在C过程中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是______,蛙的B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过程表示减数分裂,甲、乙、丙、丁细胞中,只有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丙和丁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因此可出现在A过程的是乙;可出现在C过程的是甲、丙、丁.
(2)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根据丙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该雄性动物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的器官是睾丸(精巢).
(3)图中乙细胞具有四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因此具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是甲、乙、丙;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乙、丁.
(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蛙的B过程的特点是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
(1)乙 甲、丙、丁(或甲、乙、丙、丁)
(2)睾丸(精巢)
(3)乙 甲、乙、丙 乙、丁
(4)基因重组 变态发育
解析
解:(1)A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过程表示减数分裂,甲、乙、丙、丁细胞中,只有乙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甲、丙和丁细胞进行的都是减数分裂,因此可出现在A过程的是乙;可出现在C过程的是甲、丙、丁.
(2)只有生殖器官中的原始生殖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根据丙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该雄性动物中同时存在甲、乙、丙、丁四种细胞的器官是睾丸(精巢).
(3)图中乙细胞具有四个染色体组;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因此具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是甲、乙、丙;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没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乙、丁.
(4)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蛙的B过程的特点是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
(1)乙 甲、丙、丁(或甲、乙、丙、丁)
(2)睾丸(精巢)
(3)乙 甲、乙、丙 乙、丁
(4)基因重组 变态发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