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醛类因易被氧化为羧酸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褪色.现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若要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请你设计实验方案______

正确答案

取少量柠檬醛与足量银氨溶液混合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取少量清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充分振荡,若高锰酸钾褪色,则证明柠檬醛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

解析

解:检验碳碳双键的存在,即是检验烯烃的存在,我们易想到常用方法是,向该物质的少量液体中加入溴水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若它们褪色,则该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含碳碳双键,但柠檬醛的分子结构中不但含有碳碳双键,还含有-CHO,醛基具有还原性,也能使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因此要检验柠檬醛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必须把醛基转变为不具还原性的基团.

此时不能再用溴水来检验碳碳双键,因为所得清液还可能有过量的银氨溶液,它也能使溴水褪色,且形成淡黄色浑浊,不利于现象的观察.

故答案为:取少量柠檬醛与足量银氨溶液混合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取少量清液置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充分振荡,若高锰酸钾褪色,则证明柠檬醛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SO2和Cl2均能使溴水褪色

BNH4Cl晶体、固态碘受热时均能变成气体

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均有红色沉淀生成

D苯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SO2具有还原性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Cl2具有强氧化性,与溴水不反应,故A错误;

B.NH4Cl晶体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福尔马林中的甲醛和葡萄糖都有醛基能还原新制的Cu(OH)2,所以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均有红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相同,故C正确;

D.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乙烯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苯酚、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二者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B分子式为C7H8O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共有4种

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测定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醇有一个羟基和甘油有3个羟基,结构不同,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

B.分子式为C7H8O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属酚类的有3种、属醇类的有1种,属醚类的有1种,共有5种,故B错误;

C.苯和乙烯都是平面型分子,苯乙烯可看做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代,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C正确;

D.加入NaOH溶液共热,水解生成溴离子,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则应加硝酸至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防止AgOH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鉴定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鉴定实验步骤为: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NaOH溶液;⑤加入过量的HNO3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鉴定卤代烃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先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再④加入NaOH溶液,然后③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卤素离子,再⑤加入HNO3溶液酸化,最后①加入AgNO3,观察沉淀及其颜色可确定卤素原子,

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⑤①,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用2ml1mol/L的CuSO4溶液4ml0.5mol/L的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0.5ml4%的HCHO溶液,加热至沸腾,未见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  )

A甲醛量太少

B硫酸铜量少

CNaOH量少

D加热时间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该反应的本质是:乙醛中具有还原性的醛基,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即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有醛基即可反应,且加热至煮沸即可,本实验中试剂的量:n(CuSO4)=2mol/L×0.002L═0.004mol,n(NaOH)=0.5mol/L×0.002L═0.001mol,

根据反应:CuSO4+2NaOH═Cu(OH)2↓+2NaSO4

可知:当n(NaOH)<2n(CuSO4),硫酸铜过量,而本实验要求碱过量,所以NaOH量少,故C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使人患夜盲症,原因是维生素A在人体内易被氧化为视黄醛,而视黄醛的缺乏是引起视觉障碍的主要原因.已知视黄醛结构为:

(1)检验醛基的试剂是______,实验现象:______

(2)检验碳碳双键的试剂是______,实验现象:______

(3)实验中先检验哪种官能团?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

(2)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溴水;溴水褪色;

(3)视黄醛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和醛基,银氨溶液为弱氧化剂,不能氧化碳碳双键,但溴水为强氧化剂,-CHO也可以将其还原,故检验碳碳双键时应先将-CHO氧化,再加溴水检验碳碳双键,故答案为:先检验醛基.

解析

解:(1)醛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新制的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有银镜生成;

(2)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溴水;溴水褪色;

(3)视黄醛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和醛基,银氨溶液为弱氧化剂,不能氧化碳碳双键,但溴水为强氧化剂,-CHO也可以将其还原,故检验碳碳双键时应先将-CHO氧化,再加溴水检验碳碳双键,故答案为:先检验醛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能证明某烃分子里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该烃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B该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D该烃容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该烃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不能说明含有碳碳双键,也可能是环烷烃,故A错误;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该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只能说明其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不能说明含有碳碳双键,故C错误;

D、该烃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时,烃和溴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的计量数之比,所以能证明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入的NaOH不足,不能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A错误;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和碘,再加入苯,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色,故B正确;

C.向有机试剂N中加入2mL5%的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后,取上层溶液滴加几滴AgNO3溶液,否则影响检验结果,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干扰了亚铁离子的检验,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3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最后加入硝酸酸化,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所以操作顺序为②④⑤③①,故答案为:②④⑤③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用2mL 1mol/LCuSO4溶液和4mL 0.5mol/LNaOH溶液混合,然后加入40%的甲醛溶液0.5mL加热到沸腾,未见红色沉淀产生,主要原因是(  )

A甲醛的量太少

B硫酸铜的量太少

C氢氧化钠的量太少

D加热时间太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该反应的本质是:甲醛中的醛基具有还原性,新制的氢氧化铜具有氧化性,醛基与氢氧化铜中的+2价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有醛基即可反应,

n(CuSO4)=1mol/L×0.002L=0.002mol,根据反应CuSO4+2NaOH═Cu(OH)2↓+2NaSO4可知,n(NaOH)=2n(CuSO4)=0.004mol  n(NaOH)=0.5mol/L×V

V=8mL,应该加0.5mol/L NaOH溶液8mL,实际只加了4mL,NaOH溶液的量不够,导致实验中未见红色沉淀产生,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