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传媒的变迁
- 共438题
1
题型:
单选题
|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近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联系、交往越来越密切,需要一种大众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大众媒介是
[ ]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人们大多通过电视转播来了解比赛情况。100年前,中国人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 ]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近代中国由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 ]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②到重庆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④到广州吃西餐
[ ]
正确答案
C
已完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