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相距12 km的公路两端,甲自东向西、乙自西向东,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乙的速度是3 km/h,有一小狗以6 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从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

正确答案

7.5 km,9 k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铁路员工常用来估测火车在铁轨上行驶速度的一种方法是:火车在两站间正常行驶时,一般可看作匀速运动.根据车轮通过两段铁轨交接处时发出的响声来估测火车的速度.从车轮的某一次响声开始计时,并从此之后数着车轮响声的次数.若在一分半钟内共听到66次响声.已知每段铁轨长25m,根据这些数据,估测该火车的速度是(  )

正确答案

火车在90s钟内发出66次响声,火车轨道每根长25m,

那么在这时间内火车行驶的路程为s=66×25m=1650m,

火车的速度v===18.33m/s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金属硬杆轨道“ABCDEFGHIP”固定置于竖直平面内,CDE、FGH两半圆形轨道半径分别为,足够长的PI、AB直轨与水平均成θ=37°,一质量为m的小环套在AB杆上,环与BC、EF、HI水平直杆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其中BC=、EF=、HI=,其他轨道均光滑,轨道拐弯连接处也光滑,环通过连接处时动能损失忽略不计,现环在AB杆上从距B点处的地方无初速释放.已知sin37°=0.6,试求:

(1)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B所用的时间;

(2)第一次过小圆道轨最高点D时,环对轨道的作用力;

(3)小环经过D的次数及环最终停在什么位置?

正确答案

(1);(2);(3)最终停在I处。

试题分析:(1)                  

得:

(2)从A→D:        

得:

第一次在D处:(假设轨道对环的力是向下的)   

得:

所以环对轨道的作用力是竖直向上的,大小为

(3)假设小环第n次向左过D时(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速度设为

由动能定理得:

>0

n<,所以最多向左第3次通过D点

假设小环第k次向左过大圆轨道最高点G时,速度设为由动能定理得:

>0

k<,所以最多向左第2次通过G点

如果环能第2次向右过G点,说明最终环在FE之间,所以要证明是否能第2次能向右过G点,设第2次向右过G点时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得:

即: 

显然是动能不可能为负的,说明不会第2次向右过G点,也就不可能出现第3次向左过D点。

所以,过D点的次数为3次(2次向左1次向右)

当环第2次向左过G点后,环只能在G的左侧做往复运动,最后停在IH轨道上的某处设环在“IH”直轨上的运动路程为

,是3a的7倍,所以小环最终停在I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停下来.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使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使,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

正确答案

汽车A以v0=20m/s的初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40s停下来.据加速度公式可求出a==0.5m/s2

当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据-=2as可求出A车减为与B车同速时的位移为

   s1==m=364m

此过程通过的时间为t==28s

此时间内B车的位移为s2=v2t=6×28m=168m

因为△s=s1-s2=364m-168m=196m>180m

所以两车相撞.

答:通过计算得到两车能发生撞车事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A是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表面绝缘、质量m1=1kg的小车,小车的左端放置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2=2kg、电荷量q=+1×10-4 C的小物块B,距小车右端s=2m处有一竖直的墙壁.小车所在空间有一个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其有、无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3×104N/C.若小车A和小物块B一起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在小车与墙壁碰撞的瞬间撤去电场;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碰撞过程无机械能的损失;小物块B始终未到达小车A的右端,它们之问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小车不带电,g取10m/s2.求:

(1)有电场作用时小车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小车A第一次与墙壁相碰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3)小车A第二次与墙壁相碰时的速度为多少?

(4)要使小物块B最终不滑离小车A,小车的长度至少多长?

正确答案

(1)假设小车A与小物块B相对静止,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1+m2)a    

解得a=1 m/s2    

再以小车A为研究对象,设它受到的静摩擦力为FBA,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A=m1a=1N,Fmax=μm2g=4N

因FBA<Fmax,故假设成立.小车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N,方向水平向右   

(2)设小车A和小物块B第一次与墙壁相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0

由运动学规律有v02=2as

解得v0=2m/s

小车A与墙壁相碰后瞬间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向左,小物块B速度不变.由于B的动量大于A的动量,因此A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的速度减为零时,向左运动的距离最远,设这个距离为s1

由动能定理有μm2gs1=m1v02

解得s1=0.5m

(3)接着小车A又向右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假设小车A和小物块B先达到共同速度后再与墙壁相碰,且设第二次与墙壁相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v0=(m1+m2)v

解得v共=m/s

设小车A由速度为零到达到共同速度所通过的距离为s2

由动能定理有μm2gs2=m1

解得s2=m<s1,所以,假设成立    

(4)小车A与小物块B最终将停止在墙角处,设小车至少长L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2gL=(m1+m2)

代入数据得L=1.5 m    

答:(1)有电场作用时小车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N,方向水平向右;(2)小车A第一次与墙壁相碰后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0.5m;(3)小车A第二次与墙壁相碰时的速度为m/s;(4)要使小物块B最终不滑离小车A,小车的长度至少为1.5 m.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