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把“中华民国”(1912—1949年)分为:1912—1916年“帝国”、1916—1928年“战国”、1928—1949年“党国”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①袁世凯窃国至死都想称帝②新老军阀连年混战③孙中山过早病逝④国民党一党专政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欧美强矣,其民实困。(为使中国免此祸害)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上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 ]

A学习欧美,暴力革命

B借鉴欧美,重视“民权”

C借鉴欧美,关注“民生”

D超越欧美,振兴中华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正确答案

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经过一个学期对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和探索,具有求知、求真要求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请结合下列三个历史人物所处的不同时代,思考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

请回答:

(1)分别写出以上三位历史人物对政治体制方面最突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哪一位历史人物建立的政治体制感兴趣?试对此进行评价。(任选其一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梭伦:将雅典引向了民主制度。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共和制。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利:巩固统一,维持大国政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文化的凝聚、民族间的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造成腐败、暴政,激化社会矛盾;阻碍民族创新与进步。雅典民主制: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公民可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权力机构相互制衡;有利于维护部分公民的集体意志和利益以及文化的创造和小国城邦的繁荣。弊:民主的狭隘性;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中华民国: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弊:没有真正实现民主共和制度,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学习研究历史非常注重原始历史材料的发掘、辨析和运用。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897年起,他在北京居住达20余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你认为他可能亲自留下了

①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②日俄战争战况报道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华民国成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