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特征
- 共174题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 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1)30%
(2)800 偏大
(3)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解析
略
知识点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类问题。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正确答案
(1)大豆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 能量流动
解析
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大豆的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关系是捕食,生物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决定的。由图b点大豆植株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食物增加,是促使田鼠增加的主要因素,曲线一的田鼠种群密度减小,说明猛禽的密度与曲线二相比,较大。
知识点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 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 正确;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 正确;人工恢复林中植物种数为137 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 种,自然前者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初生演替是发生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等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物,但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化林地显然不属此例,应属次生演替,D 错误。
知识点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 是__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正确答案
(1)竞争
(2)c a
(3)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 低
(5)400
解析
略
知识点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为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正确答案
(1)自动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
(3)捕食 9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解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功能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共同作用。鹰所处的营养级最低为第三营养级,最高为第四营养级,所以得到的最低能量值为10000×10%×10%×10%=10KJ,得到的最多能量值为10000×20%×20%=400KJ; 若去掉蛇,鹰只位于第三营养级,缩短了营养链,所以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就会增加;外来物种的适应性一般较强,所以会大量繁殖,导致同一食物来源的其它生物因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被淘汰,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就会降低。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如果鼠的数量增加400只,也就相当于增加了100只兔子。所以兔子的K值就会变成了900只;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后,重捕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计算出的数字就会偏高;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就会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就会兴奋,刺激产生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