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特征
- 共174题
3.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属于( )。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
(2)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 (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 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 )。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 ( )(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 )(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 )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 )。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 ) 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正确答案
(1)500 大
(2)C B
(3)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
(4)上升
(5)间接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
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 ),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 )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 ( )利用。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上表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 。
②果园中的瓢虫和蚜虫、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小花蝽和瓢虫的关系分别是( )、( )和( )。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提高了________的种群密度,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减少污染有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1)沼气池中的微生物,食用菌;生产者;矿质元素;多级
(2)样方法;捕食;寄生;竞争
(3)害虫天敌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