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且量程均为20N的弹簧秤,甲、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则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A2 m/s2

B4 m/s2

C6 m/s2

D8 m/s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因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当弹簧秤甲的示数由10N变为8N时,其形变量减少,则弹簧秤乙的形变量必增大,且甲、乙两弹簧秤形变量变化的大小相等,

所以,弹簧秤乙的示数应为12N.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F=T-T=12N-8N=4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小车与物块相对静止,加速度相等,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为4m/s2.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曲沃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甲、乙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起来,现用一水平力F向左拉木块甲,当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AL+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设弹簧伸长量为x,两木块一起匀加速运动,它们有共同的加速度.

对于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F=(m1+m2)a

对于乙:

 F=m2a

由胡克定律:F=kx

由①②③解得:

故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故A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V0=10m/s滑上正沿着顺时针匀速转动V=5m/s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两端的距离L=12m,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5,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物体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

(2)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3)物体最后在传动带上留下的划痕.

正确答案

解:(1)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5m/s2

(2)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减速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s1===10m<L=12m,

物块先减速,然后反向加速运动,

物块减速运动的时间:t1===2s,

物体反向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位移s2===2.5m<s1=10m,

然后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t2===1s,

物块做匀速运动的时间:t3===1.5s,

则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t1+t2+t3=4.5s;

(3)物块做减速与加速运动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s传送带=v(t1+t2)=5×(2+1)=15m,

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

s=s1-s2+s传送带=22.5m;

答:(1)物体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为5m/s2

(2)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4.5s;

(3)物体最后在传动带上留下的划痕为22.5m.

解析

解:(1)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解得:a=5m/s2

(2)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减速运动,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s1===10m<L=12m,

物块先减速,然后反向加速运动,

物块减速运动的时间:t1===2s,

物体反向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

位移s2===2.5m<s1=10m,

然后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t2===1s,

物块做匀速运动的时间:t3===1.5s,

则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t=t1+t2+t3=4.5s;

(3)物块做减速与加速运动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s传送带=v(t1+t2)=5×(2+1)=15m,

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

s=s1-s2+s传送带=22.5m;

答:(1)物体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为5m/s2

(2)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4.5s;

(3)物体最后在传动带上留下的划痕为22.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质量m=5.0kg的物体以vo=1.0m/s的初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0.5s后静止.求:

(1)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

(2)物体在桌面上运动位移的大小

(3)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解:选球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

(1)物体的加速度a===-2m/s2

加速度的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   

(2)0.5s内的位移x=v0t+at2=1×0.5-×2×0.52=0.25m

(3)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f=-μmg=ma

   知μ=-==0.2

答:

(1)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

(2)在这0.5s内的位移为0.25m,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3)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解析

解:选球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

(1)物体的加速度a===-2m/s2

加速度的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   

(2)0.5s内的位移x=v0t+at2=1×0.5-×2×0.52=0.25m

(3)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根据f=-μmg=ma

   知μ=-==0.2

答:

(1)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前进方向相反.

(2)在这0.5s内的位移为0.25m,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3)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小球以某一速度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冲向顶端,然后又返回底端.A、B、C是斜面上的三个点,其中C为小球到达的最高点,B是AC段的中点.若小球在A、C间往返的总时间为t,那么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等于(  )

Agt

Bgt

Cgt

Dgt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gsin30°=

上升和下滑过程是对称的,所以AC段上升的时间为,采用逆向思维知,A点的速度为: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

解得: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如东县期末)如图所示,高h=0.8m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重力m=1kg,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底端,已知斜面的倾角=30°,取g=10m/s2,求:

(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

(2)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

(3)物块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

正确答案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sin30°=ma

解得:a=5m/s2

(2)由位移和速度关系可知:

v2=2a

解得:v=4m/s;

(3)重力做功W=mgh=1×10×0.8=8J;

答:(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为5m/s2

(2)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为4m/s;

(3)物块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为8J.

解析

解:(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gsin30°=ma

解得:a=5m/s2

(2)由位移和速度关系可知:

v2=2a

解得:v=4m/s;

(3)重力做功W=mgh=1×10×0.8=8J;

答:(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a为5m/s2

(2)物块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为4m/s;

(3)物块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W为8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天津期末)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0°,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g=10m/s2.求:

(1)刚放上时,物块对传送带的压力及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2)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刚放上时,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一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受力分析,

垂直传送带方向上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为: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

(2)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   

所以:a1=gsinθ+μgcosθ=12.5m/s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1=

发生的位移为:<16m,所以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点,

由于,则此后物体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则从A到B的时间为:t=1+1=2s

答:(1)刚放上时,物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7.5N;

(2)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是2s.

解析

解:(1)刚放上时,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一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受力分析,

垂直传送带方向上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为: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

(2)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ma1   

所以:a1=gsinθ+μgcosθ=12.5m/s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1=

发生的位移为:<16m,所以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点,

由于,则此后物体与传送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则从A到B的时间为:t=1+1=2s

答:(1)刚放上时,物块对传送带的压力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7.5N;

(2)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是2s.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MN、PQ为水平放置的平行导轨,通电导体棒ab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已知导体棒的质量m=1kg、长L=2.0m,通过的电流I=5.0A,方向如图所示,导体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当加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时,导体棒水平向右运动,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大,导体棒运动的加速度增大;若减小磁感应强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当该夹角减小到某一值θ时,无论怎样增大磁感应强度,导体棒ab均不会运动,则θ为(  )

A30°

B45°

C60°

D9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如图对导体棒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题意知增大磁感应强度时,根据F=BIL知,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增加,使导体棒不会运动满足:

安培力F的水平分量小于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如图即满足:

Fsinθ≤μ(mg+Fcosθ)…①

当磁感应强度B足够大时,即F足够大,由数学关系可知,

mg+Fcosθ≈Fcosθ…②

即当tanθ≤μ时,无论安培力多大,导体棒都不能运动,

因为,得:θ=30°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汽车以某一速率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率转弯时,地面对车的侧向摩擦力正好达到最大,当汽车的速率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则汽车的转弯半径必须______(增、减)为原来的______倍以上,方能保证与地面不发生相对滑动.

正确答案

4

解析

解: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向心力是有摩擦力提供,根据汽车以某一速率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率转弯时,地面对车的侧向摩擦力正好达到最大,可以判断此时的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当速度增大两倍时,地面所提供的摩擦力不能增大,所以此时只能增加轨道半径来减小汽车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两式解得:r=4R

故答案为:增;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一次抗洪救灾工作中,一架离水面高为H(图中未画),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飞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在直升飞机A和伤员B以8m/s速率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设经t时间后,A、B之间的距离为l,且l=H-2t2,求:(已知伤员质量约为60kg,g取10m/s2

(1)第2s末伤员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悬索对伤员的拉力大小.

正确答案

解:(1)伤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x=8m/s,

在竖直方向,位移:y=H-l=2t2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伤员在竖直方向做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4m/s2

2s末伤员竖直速度:vy=a×t=8m/s,

伤员相对地面的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斜向上;

(2)由(1)知,伤员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设吊索对伤员拉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

解得:T=m(g+a)=60×(10+4)=840N;

答:(1)第2s末伤员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斜向上;

(2)悬索对伤员的拉力大小为840N.

解析

解:(1)伤员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x=8m/s,

在竖直方向,位移:y=H-l=2t2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伤员在竖直方向做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4m/s2

2s末伤员竖直速度:vy=a×t=8m/s,

伤员相对地面的速度: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斜向上;

(2)由(1)知,伤员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设吊索对伤员拉力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

解得:T=m(g+a)=60×(10+4)=840N;

答:(1)第2s末伤员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0角斜向上;

(2)悬索对伤员的拉力大小为840N.

下一知识点 : 力学单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第二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