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圈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沿竖直墙面固定一根刻度尺,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水平地面重合;在墙上,距离地面L的P点词定一小定滑轮,用一根轻质尼龙丝线绕过定滑轮,两端拴接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开始时,将两物体处于相等高度位置,丝线绷直;通过刻度尺,记录A、B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同时由静止释放A、B物体,较重的A物体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后静止,较轻的B物体仍向上运动,观察B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2.5h,并记录下来

①根据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计算A、B两物体质量之比=______

②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3:1

存在空气阻力或摩擦阻力、H或h的测量值有误差

解析

解:A、B整体的加速度a=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A到达地面的速度

此时B继续上升的高度h′=2.5h-h=1.5h.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2=2gh′

联立解得

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存在空气阻力或摩擦阻力、H或h的测量值有误差.

故答案为:①3:1

②存在空气阻力或摩擦阻力、H或h的测量值有误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斜面和水平面的材料相同,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4 kg的物体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现将该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的A处,在水平拉力F=76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拉力F,物体还能运动9m到达C点.求:

(1)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A、B之间的距离sAB=?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平行于斜面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则

mgsin30°=μmgcos30°

解得:μ==0.58

(2)设物体从A→B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1,B→C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2,则

F-μmg=ma1

μmg=ma2

解得a1=m/s2

a2=10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

所以a1sAB=a2sBC

解得:sAB=10 m

答:(1)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8;(2)A、B之间的距离为10m.

解析

解:(1)物体在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平行于斜面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则

mgsin30°=μmgcos30°

解得:μ==0.58

(2)设物体从A→B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1,B→C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2,则

F-μmg=ma1

μmg=ma2

解得a1=m/s2

a2=10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

所以a1sAB=a2sBC

解得:sAB=10 m

答:(1)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8;(2)A、B之间的距离为10m.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目前,配置较高的汽车都安装了ABS(或EBS)制动装置,可保证车轮在制动时不会被抱死,使车轮仍有一定的滚动.安装了这种防抱死装置的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可获得比车轮抱死更大的制动力,从而使刹车距离大大减小.假设汽车安装防抱死装置后刹车制动力恒为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汽车的质量为m,刹车前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则(  )

A汽车刹车时间t′=

B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C汽车的刹车距离为s=vt+

D汽车的刹车距离为s=vt+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t′=,故A正确;

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

C、刹车距离s=vt+=vt+,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当受到50N、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拉力F的作用时,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求经过2s后,物体运动了多远?(sin 37°=0.6,g=10m/s2

正确答案

解:水平方向有:Fcos37°-μFN=ma    ①

竖直方向有:mg=Fsin37°+FN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解得:a=0.66m/s2

经过2s后物体运动的位移

答:经过2s后,物体运动了1.32m.

解析

解:水平方向有:Fcos37°-μFN=ma    ①

竖直方向有:mg=Fsin37°+FN

联立①②,代入数据解得:a=0.66m/s2

经过2s后物体运动的位移

答:经过2s后,物体运动了1.32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2.0kg的物块,在拉力F=12.0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内物块运动距离为8.0米.已知拉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sin37°=0.6,cos37°=0.8.求:

(1)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at2,解得:

a=4.0m/s2

(2)物块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f=ma

Fsin37°+FN=mg

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N

解得:

μ=0.125

答:(1)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

(2)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125.

解析

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at2,解得:

a=4.0m/s2

(2)物块受力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cos37°-f=ma

Fsin37°+FN=mg

由摩擦力公式得f=μFN

解得:

μ=0.125

答:(1)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4.0m/s2

(2)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125.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错误的是(  )

Af1:f2=1:2

Bf1:f2=2:3

Cf3:f4=1:2

Dtanα=2tanθ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B、甲乙两图中,M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1

f2=Ma2

而a1:a2=1:2,则f1:f2=1:2,故A正确,B错误;

C、丙丁两图中,对m和M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M+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所以f3:f4=a3:a4=4:8=1:2,故C正确,

D、对物体m隔离受力分析,可得tanθ=,tanα=,而a3:a4=4:8,所以 tanα=2tanθ,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g=10m/s2).

求:①推力F的大小

②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时间t=3.0s后撤去,箱子最远运动多长距离.

正确答案

解:(1)用力斜向下推时,箱子匀速运动,则有

Fcosθ=f

f=μN

N=G+Fsinθ

联立以上三式代数据,得F=1.2×102N

(2)若水平用力推箱子时,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N=maN=G

联立解得a=2.0m/s2

v=at=6.0m/s

推力停止作用后

(方向向左),

则

答:①推力F的大小为1.2×102N;

②箱子最远运动13.5m距离.

解析

解:(1)用力斜向下推时,箱子匀速运动,则有

Fcosθ=f

f=μN

N=G+Fsinθ

联立以上三式代数据,得F=1.2×102N

(2)若水平用力推箱子时,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N=maN=G

联立解得a=2.0m/s2

v=at=6.0m/s

推力停止作用后

(方向向左),

则

答:①推力F的大小为1.2×102N;

②箱子最远运动13.5m距离.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3.5m,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端的瞬时速度vA=4m/s,到达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B一定等于3m/s

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越快,vB越小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B有可能等于3m/s

D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刚开始滑上传送带A端时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物体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μg=0.1×10m/s2=1m/s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到达B点的速度m/s=3m/s,故A正确.

B、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与传送带速度无关,则到达另一端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无关,故B错误.

C、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若传送带的速度小于3m/s,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另一端的速度为3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质量为M=4kg,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2,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放在木板的右端,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开始时木板与滑块都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的右端与右侧竖直墙壁的距离L=2.7m.现给木板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使木板向右运动,设木板与墙壁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以原速率弹回,取g=10m/s2,求:

(1)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和滑块的瞬时速度各是多大?

(2)木板与墙壁碰撞后,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停在木板上?

正确答案

解:(1)木板获得初速度后,与小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小滑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m=2g=4m/s2

aM==5m/s2

设木板与墙碰撞时,木板的速度为vM,小滑块的速度为vm,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M2-v02=-2aML

解得      

vM=3 m/s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

=0.6s       

vm=amt=2.4 m/s       

即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的瞬时速度是3m/s,滑块的瞬时速度是2.4m/s.

(2)设木板反弹后,小滑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为t2,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

对木板有     v=vM-aMt2          

对滑块有     v=-vm+amt2          

代入公式有   3-5t2=-2.4+4t2

解得         t2=0.6s

即经过0.6s时间小滑块停在木板上.

解析

解:(1)木板获得初速度后,与小滑块发生相对滑动,木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小滑块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m=2g=4m/s2

aM==5m/s2

设木板与墙碰撞时,木板的速度为vM,小滑块的速度为vm,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M2-v02=-2aML

解得      

vM=3 m/s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

=0.6s       

vm=amt=2.4 m/s       

即木板与墙壁碰撞时,木板的瞬时速度是3m/s,滑块的瞬时速度是2.4m/s.

(2)设木板反弹后,小滑块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所需时间为t2,共同速度为v,以水平向左为正方向;

对木板有     v=vM-aMt2          

对滑块有     v=-vm+amt2          

代入公式有   3-5t2=-2.4+4t2

解得         t2=0.6s

即经过0.6s时间小滑块停在木板上.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静止的车厢中,一小球被a、b两根轻质细绳拴住,其中a绳与竖直方向成α角,绳b成水平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a的拉力为mgcosα

B绳b的拉力为mg

C如果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b的拉力有可能为零

D如果小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a的拉力有可能为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B、对于球,由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有:Fasinα-Fb=0

竖直方向有:Facosα-mg=0

解得:Fa=,Fb=mgtanα.故A、B错误.

C、如果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向右,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向右,可能由重力与b绳拉力的合外力产生加速度,故C正确.

D、若绳a的拉力为零,小球的合力不可能水平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球的加速度不可能水平向左,因此不可能向左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力学单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第二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