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到倾角为θ的斜面上,恰好可以沿斜面匀速下滑.

(1)求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若对木块施加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使木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则力F的大小为多少?

(3)求出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解:(1)物体做匀速下滑,则有:f=mgsinθ,

(2)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sinθ+f,

又滑动摩擦力为:f=mgsinθ,

则有:F=2mgsinθ.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mgsinθ,支持力为:N=mgcosθ,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知,动摩擦因数为:

答:(1)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2)F的大小为2mgsinθ.

(3)动摩擦因数为tanθ.

解析

解:(1)物体做匀速下滑,则有:f=mgsinθ,

(2)根据共点力平衡有:F=mgsinθ+f,

又滑动摩擦力为:f=mgsinθ,

则有:F=2mgsinθ.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mgsinθ,支持力为:N=mgcosθ,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知,动摩擦因数为:

答:(1)木块匀速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mgsinθ;

(2)F的大小为2mgsinθ.

(3)动摩擦因数为tan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长为l的绳子下端连着质量为m的小球,上端悬于天花板上,当把绳子拉直时,绳子与竖直线夹角为60°,此时小球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为多大?桌面受到压力N为多大?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及桌面受到的压力各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图如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60°=mω2Lsin60°①

   mg=N+Tcos60°  ②

又ω=

解得

   T=mg,N=

(2)设小球对桌面恰好无压力时角速度为ω0,即N=0

代入①②得ω0=

由于ω=>ω0,故小球离开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N=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2.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mgtanθ=mω2•Lsinθ③

   mg=Tcosθ        ④

联立解得  T=4mg

答: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mg,桌面受到压力N=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为4mg,桌面受到的压力为零.

解析

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图如图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Tsin60°=mω2Lsin60°①

   mg=N+Tcos60°  ②

又ω=

解得

   T=mg,N=

(2)设小球对桌面恰好无压力时角速度为ω0,即N=0

代入①②得ω0=

由于ω=>ω0,故小球离开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N=0此时小球的受力如图2.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有

  mgtanθ=mω2•Lsinθ③

   mg=Tcosθ        ④

联立解得  T=4mg

答:

(1)当球以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张力T=mg,桌面受到压力N=

(2)当球以角速度ω=做圆锥摆运动时,绳子的张力为4mg,桌面受到的压力为零.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质量为0.2kg的物体,从36m高处由静止下落,落地速度为24m/s,则物体所受平均阻力为______

正确答案

0.4N

解析

解:由运动学公式下落加速度为

有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f=ma

f=mg-ma=0.2×10-0.2×8N=0.4N

故答案为:0.4N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为θ=37°,AB的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度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sin37°=0.6,cos37°=0.8,g=10m/s2).

A1.8s

B2.0s

C2.1s

D4.0s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在物体开始运动的开始阶段受力如图(a)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加速度:a=gsinθ+μgcosθ=10m/s2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t1==1s

发生的位移为:s1==5<16m.

可知物体加速到10m/s时仍未到达B点.    

第二阶段的受力分析如图(b)所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2,所以此阶段的加速度为:a2=2m/s2

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端的时间为t2,则:LAB-s1=vt2+

解得:t2=1s

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t1+t2=2s

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则A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B点,则有:

L=a2t2

解得;t=4s

故选:B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为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5s的平均速度是0.5m/s

B0~10s的平均速度等于30s~36s的平均速度

C30s~36s材料处于超重状态

D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根据v-t图象可知:0-10s内材料的加速度为:a=0.1m/s2

0-5s位移为:=1.25m,所以前5s的平均速度是0.25m/s,故A错误;

B、0~10秒的平均速度为m/s,30-36秒的平均速度为m/s,故B正确;

C、30~36s内材料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下的,所以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

D、前10s钢索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材料所受的拉力大于重力,10-30s匀速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等于重力,30-36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材料所受的拉力小于重力,所以前10s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m=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加速滑行l1=4m时撤去拉力,结果物体又滑行了l2=6m后停下,求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正确答案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拉力时:a===5-10μ,

撤去拉力后:a′=-=-μg=-10μ,

在拉力作用下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速度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al1

0-v2=2a′l2

联立解得:μ=0.2.

答: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解析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有拉力时:a===5-10μ,

撤去拉力后:a′=-=-μg=-10μ,

在拉力作用下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速度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al1

0-v2=2a′l2

联立解得:μ=0.2.

答: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一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逆时针传送,水平部分长L=6m,其左端与一倾角为θ=300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足够长,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右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求物块从放到传送带上到第一次滑回传送带最远端所用的时间.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大小a=μg=2m/s2

设经过t时间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则有:v=at1,解得

经过的位移

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时间

物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返回传送带在传送带减速到零的时间

则t=t1+t2+t3+t4=6.1s.

答:物块从放到传送带上到第一次滑回传送带最远端所用的时间为6.1s.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5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30°,各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第3个小物块对第2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  )

AF

BF

C24mg+

D因为动摩擦因数未知,所以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整体的加速度为:

a==-gsin30°-μgcos30°.

隔离对1、2两个物体分析,有:F-2mgsin30°-μ•2mgcos30°-N=2ma.

解得:N=F.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ν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右端与光滑曲面的底部平滑连接,曲面上的A点距离底部的高度为h=0.45m.一小物块从A点静止滑下,再滑上传送带,经过一段时间又返回曲面,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ν=1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B若ν=2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C若ν=5m/s,则小物块能回到A点

D无论ν等于多少,小物块均能回到A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物体在曲面上下滑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gh=mv02,所以小物块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

v0=,物体到达传送带上之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开始减速,速度减小为零之后,又在传送带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反向加速,根据物体的受力可知,物体在减速和加速的过程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相同的.

    当传送带的速度v≥3 m/s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2-v02=2ax分析可知,物体的加速和减速运动的位移的大小相同,小物块返回曲面的初速度都等于3 m/s,物体恰好能回到A点,当传送带的传送速度

v<3m/s 时,物体反向加速时的位移的大小要比减速时位移小,当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之后,物体就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物块返回曲面的初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v,小于3 m/s,物体上升的高度比原来的高度要小,不能回到A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知,当传送带的速度v≥3 m/s时,物体就能够回到原来的A点,所以C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使航天员能适应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和生活,国家航天局组织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故需要创造一种失重环境;航天员乘坐到民航客机上后,训练客机总重5×104kg,以200m/s速度沿30°倾角爬升到7000米高空后飞机向上拉起,沿竖直方向以200m/s 的初速度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的加速度为g,当飞机到最高点后立即掉头向下,仍沿竖直方向以加速度为g加速运动,在前段时间内创造出完全失重,当飞机离地2000米高时为了安全必须拉起,后又可一次次重复为航天员失重训练.若飞机飞行时所受的空气阻力f=Kv(k=900N•s/m),每次飞机速度达到350m/s 后必须终止失重训练(否则飞机可能失速).

求:(1)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2)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整个运动空间重力加速度不变).

正确答案

解:(1)上升时间    上升高度

判断当速度达到350m/s时,下落高度

此时离地高度为h+h-h=7000+2000-6125=2875>2000m,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

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h2=2000+7000-4500m=4500m,此时,

推力

即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为2.7×105N.

解析

解:(1)上升时间    上升高度

判断当速度达到350m/s时,下落高度

此时离地高度为h+h-h=7000+2000-6125=2875>2000m,

所以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55s.

(2)当飞机在离地4500m>2875m,所以飞机仍在完全失重状态,

飞机自由下落的高度h2=2000+7000-4500m=4500m,此时,

推力

即飞机下降离地4500米时飞机发动机的推力为2.7×105N.

下一知识点 : 力学单位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牛顿第二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