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朝田亩制度》
- 共338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中的核心是哪一个?(2分)
(3)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依据材料三,结合其实践效果,略谈你的认识。(6分)
正确答案
⑴《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平均分配土地)( 4分)
⑵政治革命。( 2分)
⑶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给分) ( 6分)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的能力。第(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太平天国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通过“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可知是指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其在分配土地时的基本主张应该是平均分配土地。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关于“三民主义”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材料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这三个革命中,民权是民族、民生的基础,故核心应该是民权也就是政治革命。第(3)题通过对上述三则材料的概括与总结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经三个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但由于其空想性及落后性注定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但由于此阶级的两面性也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的领导加上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最终领导革命的胜利。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有利于争取广大农民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 )社会问题:贫富分化明显。历史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工人的生活条件却并没随之改善,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3 )后果: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损害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克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支配的自主权。
(4 )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经济规律,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追求社会公平,避免贫富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太平天国的“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曾鼓舞了很多农民投身起义。
(1)体现这一理念的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它提出了怎样的账产和土地分配制度?
(3)你怎样评价这一纲领?
正确答案
(1)《天朝田亩制度》
(2)财产归对库,平均分配土地,
(3)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要用历史的观点,要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据此评价
(1)有人说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统治,消极作用大,你如何评价呢?(10分)
(2)对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争议较多,其中有论点是太平天国都天京之后,建立的就是一个封建政权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10分)
正确答案
(1)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使德国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6分),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专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逐渐走上军事侵略道路,但总的平说积极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4分)
(2).①太平天国虽然“反封建”,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照旧交粮纳税以承认和维护封建土地占有制,也并未真正保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②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搞的是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甚至是少数人享受特权的封建家长制统治。(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的要求,评价历史事件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德意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但这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2)太平天国政权及其性质在太平天国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太平天国政权及其性质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因为依据的材料、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得出了结论也很不一样。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封建政权说、农民革命政权说、农民政权的封建化说。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论证必须严谨,论据要充分。
点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已有的历史知识,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就是历史评价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有益于他们智力的发展,也是高考历史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2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丁怎样的努力?(8分)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3分)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正确答案
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2分)
努力: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8分)
特点: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各阶级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呈现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 (3分)
启示:只有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实践证明,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