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地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图一  《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图三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

(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照图片信息,完成下表(12分)

(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3分)

正确答案

(1)

 

(2)① 中国人民的抗争,使中国避免了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② 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③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此重任。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首先判断出图一《资政新篇》为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图二 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与民国建立;图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2)注意归纳线索,近代前期的四次列强侵华战争(要包括1883-1885年中法战争,应该是五次),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过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运动先后失败,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也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点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列强入侵和世界革命形势影响下进行的,所以复习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历史背景,也可以联系必修2中的“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3中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选修2“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等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进行了哪两次大规模的斗争?(4分)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找到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分) 抗战时期中共始终坚持了什么抗战路线?(3分) 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在华北地区取得了什么战役的胜利?(3分)

(3)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6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6分)

正确答案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4分)

辛亥革命: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4分)

(2)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4分)

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3分); 战役:百团大战(3分)

(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6分)

胜利意义:标志半殖民社会结束,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增强  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它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4分)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2分)

并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性质(6分)

(3)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分)

(2)《资政新篇》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办保险事业;文教上提倡兴办学校;外交上主张自由通商。(3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

(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充分的经济基础,是由阶级局限性和社会性质决定的。(3分)

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上两个人物可知一个是洪秀权,一个是孙中山,结合所学知道一人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然后注意几个关键词,反映时间的“旧民主主义”反映地点的“南京”就可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就是再认再现的能力,注意“体现历史发展方向”这个要求,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应该是什么。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的能力。要结合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通过内容说明其性质,一定要把内容答出。

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这一问,是什么结局就直接回答。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归纳、比较、概括的能力,审题时注意要回答的是“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在各自的原因中,找出相同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 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 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如图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7分)

正确答案

(1)主张:改庙宇为礼拜堂;开设新式学校、医院。(每点1分,2分)

(2)同文馆的办学目的是培养洋务运动所需人才;

万木草堂的办学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每点1分,共2分)

(3)理念:主张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每点1分,2分)

积极作用: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推动学术的发展(开创一代学术自由的新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改其室为礼拜堂”可知是指改庙宇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可知是指开设新式学校、医院。

(2)结合所学知识,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万木草堂是维新变法时期的新式学堂。因此一个是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一个是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

(3)注意材料信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可知是指蔡元培的“学术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再与新文化运动联系分析作用,在蔡元培办学期间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推动学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贷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2007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光明日报2007年5月23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 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 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个恰当的课题。(1分)

正确答案

(1)均田制。(1分)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1分)(2)绝对平均主义。(1分)原因:①制度自身的局限性。②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2分)(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2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2分)政策和科技(2分)(5)农民与土地(1分,言之有理即可)

下一知识点 :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天朝田亩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