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朝田亩制度》
- 共338题
举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并从斗争结果得出什么启示?(10分)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6分)
启示略,答案合理即可。
略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通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遽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
回答:(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
(4).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
(2).同意。(1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中国政治经济落后,而英国因工业革命迅速崛起,中国落后挨打。
(3).马克思的分析是正确而又深刻的。他认为英国这场的战争,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状况。马克思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强加给中国的,是侵略战争,但在客观上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刺激了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
(4).认识:A.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经济上、政治上进取向上,落后就要挨打;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必须打破闭关锁国状态,主动地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和实行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闭关锁国就要落后,在世界上就没有一席之地;C.反封建反侵略这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问比较简单,只要从材料中找到“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和“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两个关键点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第二问首先要明确马克思关于“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然后结合教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教材的原因分析便可得出结论。至于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这要对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第三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正确认识和平价,这需要联系教材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而得出结论。第四问主要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与后果来反思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4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
②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③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3分)
正确答案
①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4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②A.太平天国B.孙中山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③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
略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步入存亡之秋。仁人志士也一次又一次的登上历史舞台,救国救民于苦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①名称 性质
影响
②名称 性质
影响
③名称 性质
影响
正确答案
略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春秋时期采取按田地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变化:在政治上,封建制度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2)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共同点是按田地多少来征税。
(3)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