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与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8分)

(2)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国和以往的封建王朝的根本不同。(6分)

正确答案

(1)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向西方寻求救国之路,特别是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加剧了中国的阶级矛盾的情况下爆发的。洪仁玕等领导者对西方的认识。(8分)

(2)因素: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不同: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内阁制和三权分立制度。(6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简单的材料式简单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本问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新特点的理解,联系已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把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想比较,分析归纳整理新特点:前后两个革命纲领的颁布及其历史意义、担负的历史任务等;原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归纳,可以从19世纪中叶以后的经济、阶级、思想、清政府的改革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可以结合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国家的特点归纳即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同时太平天国运动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   的新内容和新意义。

正确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反侵略

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上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1853年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由于其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所以在其运动的后期肩负起了反侵略的人物,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活动范围的主要区域,并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区域特征: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广西地区,主要活动范围是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华北地区。

(2)原因:①两广地区最早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两广地区自然灾害严重;两广地区较早的受到了西方思想(如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为农民起义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在长江中下流域,是因为该地区是清政府统治的主要财政来源;也是太平天国北伐失败后与清政府对峙、与外国侵略势力斗争的结果。②山东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是列强激烈争夺的地方,也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和战后受害最严重的地区;再加上教会势力猖獗。由于义和团运动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所以它向外国侵略势力比较集中的华北(京津)地区发展。慈禧太后企图控制和利用义和团,默许义和团合法。

太平天国在广西爆发,主要活动在长江以南地区;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然后再从历史学科的角度,从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等角度去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 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 (派别)主张? (3分)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二的主张的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3分)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3分)

(5)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主张,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说明阶级或派别即可)(3分)

(2)其一是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其二是实行平均分配财产。不能落实。因为绝对平分土地和圣库制度都是空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落实。(4分)

(3)材料二的根本局限是只学习西方科技(所谓“利器”),不触动封建体制,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或者“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在西人之上”)。结局是导致洋务运动最终破产。(3分)

(4)民权主义。推翻了 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3分)

(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但是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是后来洪仁玕颁布的《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超越社会条件,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下一知识点 :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天朝田亩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