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4.明晚期的《筹海图编》有如下记述:(福建)福、兴、漳、泉四郡,皆滨于海。海船运米可以仰给,在南则资于广(东),在北则资于浙(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福建(  )

A盛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B沿海商品经济活跃

C与浙江、广东的贸易以稻米为主

D不受朝廷“海禁”政策的约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福建四郡利用滨海的地理优势,发展粮食海运。材料没有涉及明代福建粮食作物的种植状况,故A项错误;

  明代福建四郡发展粮食海运,带来沿海商品经济活跃,故B项正确;

  明代福建与浙江、广东发展稻米贸易,但无法推断其比重,故C项错误;

    明代福建的贸易并不是对外贸易,因此与朝廷“海禁”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知识点

海禁政策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海禁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38.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的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

  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有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

正确答案

(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2)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

(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海禁政策西学东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4.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海禁政策
下一知识点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的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