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共311题
(十七)读有关新加坡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6分)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7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都严重不足。新加坡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是世界级的大海港和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
(1)新加坡气候特征是 ,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
(2)M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为新加坡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4)新加坡在自然资源极为短缺的情况下,仍建设成世界炼油中心,分析其区位条件。
正确答案
(1)终年高温多雨 国土面积小1分、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1分、四周环海1分、地势低平1分;人口密度大1分,经济发达1分,对淡水需求量大(必须答到自然和人为原因)(5分)
(2)建坝前:水偏咸1分,其原因是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易入河流与河水相混1分。建坝后:水变淡1分,其原因是水坝拦蓄淡水1分,防止海水倒灌(阻挡海水涌入河道)1分,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1分,逐渐使原来偏咸的水换成淡水。(5分)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2分)
(4)(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进出口通道,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运中转站1分;是世界级大海港,海运便利1分;比较临近中东、东南亚等石油生产基地1分;临近日本等石油消费市场1分。(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曲线判断气温特征为全年高温,根据降水柱状图判断全年多雨,所以新加坡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国土面积小、储存淡水的条件差、四周环海、地势低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淡水需求量大。
(2)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修建大坝可以阻挡海水入侵,是湖水变淡。建坝前:水偏咸,其原因是河流水流平缓,海潮易入河流与河水相混。建坝后:水变淡,其原因是水坝拦蓄淡水,防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原来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本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除建水坝外,新加坡可以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产生量大。
(4)本题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进出口通道,是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运中转站;是世界级大海港,海运便利;比较临近中东、东南亚等石油生产基地;临近日本等石油消费市场。
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裂谷带成因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成因有何不同?
(2)分别判断图甲、图乙所示地区当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出修建图乙中的铁路有哪些主要障碍性因素,并简述修建该铁路的意义。
(4)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国,我国在开采安哥拉石油资源的同时,还大力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并在农业、电力和通讯等领域与当地合作。请据此说明“中安”两国互利双赢的表现。
正确答案
(1)东非大裂谷由板块张裂而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地壳缓慢抬升,河流不断侵蚀下切而形成。
(2)图甲所示季节为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图乙所示季节为夏季,赤道以南的非洲大陆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气温较高。
(3)该铁路穿越坦赞高原、高山和裂谷带,地形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条件异常困难。为坦、赞两国提供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促进了坦、赞两国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4)对于安哥拉:安哥拉获得了能源投资的多元化,有利于促进初级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安哥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安哥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将大大加快安哥拉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有利于改善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单一的局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图乙中的裂谷带为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是板块运动的结果;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下切形成的。
(2)甲地受高压控制,为夏季;乙地海洋上为高压,说明为南半球的夏季。
(3)障碍性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角度考虑;铁路的修建有利于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4)对于我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扩大进口渠道;对于安哥拉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24分)读下列两图(A图—我国某地等高线图,B图—我国某地七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甲地是 (地形区)(2分),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2分)
(2)B图①②③地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填数字代号)(2分),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4分)
(3)B图中①与③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 ,(4分)其原因是 。(4分)
(4)分析A图中104°E~108°E与28°N~32°N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2分)其危害主要是 。(4分)
正确答案
(1)四川盆地(2分)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
(2)①(2分) ①地是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2分),交通便利 (2分)
(3)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2分),气温由东向西递减(2分) 山脉呈南北走向,(2分)地势由东向西增高。(2分)
(4)水土流失(2分)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2分)泥沙淤塞长江河道及中游湖泊,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2分)
略
阅读我国海南岛及附近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依图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
判断依据是 (3分)
(2)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据了解,海南岛冬季蔬菜、水果生产量远大于夏季,试分析原因。(4分)
(3)分析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发展的区位条件。(3分)
正确答案
小题1:中间高,四周低(1分);图中河流呈现放射状分流(2分)
小题2: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大陆内部水果、蔬菜产量大;而冬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温度较低,不能生产水果,蔬菜产量低,而海南岛冬季温暖,水果蔬菜可以正常生产,且成本低、质量好。(4分)
小题3:西部沿海资源丰富(石油、海盐等);地形平坦,交通十分便利。(3分)
小题1: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水往低处流)可以推出海南岛的地势特点;
小题2:海南岛冬季蔬菜、水果生产量远大于夏季,这是由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北方气温低不适宜种植蔬菜,而对蔬菜需求量大;
小题3: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资源、地形、交通等方面来考虑。
材料三:广西示意图
(3)广西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
(4)贵广高速铁路在广西有境内哪些主要的地质、地貌障碍?(12分)
正确答案
(3)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1分),处于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要道,(2分)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2分)西接越南,南濒北部湾,(1分)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2分)
(4)经过(云贵)高原至(两广)丘陵的交界地带,坡降(落差)大。(3分)沿途经过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暗河多。(3分)沿途跨越众多河流,需建大量桥粱(3分)。经过的区域多为崎岖的丘陵山地。起伏大,需建大量隧道。(3分)
考查广西在区域发展和国土整治中的地位。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地下暗河,沿途,需建大量桥粱和隧道。
根据图9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去路遭太行山脉所阻,河水以巨力冲开三路——“人门”、“神门”和“鬼门”,此为三门峡。1957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三门峡水利工程在此修建。
材料二:“通过水土保持,兼上游支流再建拦沙大坝,到1967年来沙可以减少50%,而到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了50年之后的末期,来沙可减少100%。”(1954年《黄河三门浃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节选)
材料三:三门峡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后一年半中,十五亿吨泥沙被拦截在三门峡到潼关的河道中,潼关河床淤高了4.5米。迫使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位上升。
(1)在图中以“■”符号标注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位置。(3分)
(2)黄河的泥沙未如1954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设计技术任务书》预期的减少,自然原因是什么?(11分)
(3)陕西省部分专家提出意见,要求停止三门峡水库蓄水发电,“废”掉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4)河南省部分专家反对水库低水位和汛期敞泄,要求合理利用三门峡水库,主要原因是什么?(11分)
正确答案
(1)位于小浪底和潼关之间
(2)泥沙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2分),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2分);地表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2分),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2分),黄土高原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3分)。
(3)渭河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洪涝灾害严重(3分);水库淹没农田(2分);地下水位抬高,产生次生盐碱化(2分);水库移民由富裕地区移至落后地区,许多移民至今仍贫困(2分);水库淹没文物(2分)。
(4)三门峡水库对下游发挥防洪、防凌作用(3分);为城市和农业灌溉供水(2分),为河南省提供电力(2分);废掉三门峡水库,库区旅游资源不复存在(2分)废掉三门峡水库,因工程而形成的三门峡市将无以依托(2分)。
三门峡位于小浪底和潼关之间。
黄土高原具有过渡性的特点。黄土高原主要的问题是水土流失。
黄河为地上河,分析其带来的主要灾害。
考查水库的综合效益。水库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灌溉、旅游等效益。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举行。本次园艺博览会预计将有1200万游客参观,本次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
小题1:简述本次世园会选址在西安举行的优势条件。(从气候、交通、科技等方面分析,各方面至少答出一点)
。
小题2:本次世园会会徽中的四边形犹如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目前是西安市的重要旅游资源,该资源从分类来说属于 景观,该市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由于具有突出历史遗存文化价值而入选成为 。
小题3:自1995年至2005年的十年内,境外游客在西安人均旅游消费总体呈 趋势,这一变化也反映出西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游客消费意愿呈 (正或负)相关。西安本次承办世园会将对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请分别从利弊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利: ;弊: 。
小题4:针对2011年西安世园会的主题,请你为园区运营方提出一点建议,以促进本次世
园会的顺利进行 。
正确答案
小题1: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便捷的航空、铁路、公路运输联系全国各地;西安气候四季分明,半年的展区时间利用各类花卉的开放;西安市高校众多,科技实力较强,为园区的展览提供有利支持
小题1:人文;世界文化遗产
小题1:上升;正;利:促进旅游、餐饮、商贸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城市区域规划快速提升;提升西安城市知名度等。弊:大量游客对城市交通出行带来巨大压力
小题1:园区建设需从绿色环保角度考虑;运营的交通以低碳节能为主等,可根据回答酌情给分
略
材料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月28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少5~9成,致使区域旱情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灾情严重。
(1)从天气系统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该地此次降水异常偏少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此次农业生产灾情严重的原因。(12分)
正确答案
略
(13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显著特点及形成的直接原因。
(2)图中几个较大的城市都是我国重要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分析这几个城市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有利区位因素。
(3)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乙地区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表:
请你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甲附近河流上有我国一重要水利枢纽,你认为当初选址修建时,设计者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资料?
正确答案
(1)千沟万壑(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流水侵蚀。(2分)
(2)①接近原料产地;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劳动力丰富;④交通运输比较便利等。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分)
(3)不合理 ①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②秸秆作饲
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4分)
(4)①气象、气候资料;②地质、地貌资料;③河流水文资料;④社会经济资料(如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与否、聚落分布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分)
试题分析:
第(1)题通过图中的经纬度位置不难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为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地形的显著特点是流水侵蚀下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第(2)题 涉及到工业区位的分析,可以结合影响工业布局的原料、交通、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进行分析。第(3)题从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区域内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这可以根据所提供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看,秸秆的燃烧和自然腐烂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最好是通过饲料或肥料等方式实现其生态、环境、经济价值。
第(4)题 河流的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经过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进行论证,不然图示区域内的甲河附近的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就到目前产生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点评:本题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地图的判读,考查区域地理特征、成因与工业区位分析和区域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交通和农业技术条件的改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1)扩大了市场,提高了产量,改良了品种
(2)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减少;湖泊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
(3)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等;陡坡发展林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退耕还林还草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