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20分)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6分)
(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
(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4分),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
点。(6分)
正确答案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2分),之后递减(2分);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2分)。
(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2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2分)。
(3)画图如下(4分); 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分);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是读图能力考查,读图,根据曲线判断,图中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
(2)随着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3)欠发达地区 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断缩小。所以画图时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曲线上升幅度要大,与发达地区的曲线要不断接近,缩小差距。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我国大陆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与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相关数据对照表
材料二: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的统计图
(1)10年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人口比重在10年间提高了9.86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1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由材料一,从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分析,21世纪我国将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有哪些?(2分)
正确答案
(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或人口出生率低 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的态势在加大
(3)人口老龄化;育龄人口比重增加,计划生育任务艰巨;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加大,就业形势严峻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1)目前影响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因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反映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因素。(2)直接根据材料二反映了我国人口密度的差异,东部人口稠密,而西部人口稀疏,且差异还在加大。(3)材料反映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反映了我国的老龄化加重。
(8分)该图是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关系图,请按事物的因果关系将字母代表的选项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E、土地荒漠化
F、植被破坏
G、土壤肥力下降
H、粮食产量下降
正确答案
如图:
本题考查因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坏境问题。根据人口增长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填空,填空需要注意各要素的因果关系。
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进而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大,然后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导致土壤污染加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增长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导致工矿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增长导致开垦新耕地,导致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导致粮食产量降低。
点评:本题的填空关键是各要素的因果关系。
青藏高原的人口、城市及农业主要集中于河谷地带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的人口、城市及农业主要集中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平坦,日照长,辐射强,多夜雨,夏暖冬温,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的主要产地。近几年来,在此谷地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西藏的主要城镇多分布在这里。湟水谷地生态环境良好。因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湿度不大,夏季十分凉爽,是消暑度夏的良好场所;冬季又因河谷静风与焚风效应,气温相对温和,生态景观具有多样性,浓缩了荒漠草原、干草原、草甸草原和森林、高山草甸、冰川等各种景观类型。尤其是海拔2700-3300米的森林与草甸草原带内,白桦林的皎洁、红桦林的炽热、青扦、冷杉林的挺拔、圆柏林的坚韧……以及青翠碧绿的草甸草原景观,让人目不暇接,如果是夏季,缓坡地上大面积绽开的油菜花,宛如黄金地毯,让人疑为江南。
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5分)
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
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
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
正确答案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深刻的环境危机。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
本题考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1)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从人口、资源和环境三方面分析;
(2)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查课本可得。
二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和平的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所以说“二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和平的社会环境”是错误的。
利用地理统计图可以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便于分析和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读“人口统计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图甲)
(1)图1中第 阶段和第 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2分)
(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图2中B国处于图1中第 阶段,
A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型。(2分)
(3)分析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4分)
问题:
解决措施:
(4)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6分)
正确答案
(1)一 四 (2分)
(2)四 传统型 (2分)
(3)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 (4分)
(4)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
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小,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
(2)B国新生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低,属于第四阶段。A国新生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属于人口增长的传统型。
(3)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应该通过增加年轻人口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加年轻人比重一方面靠鼓励生育,提高自然增长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纳移民来实现。
(4)从图甲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并引起一些社会问题,如教育,就业压力等。应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0分)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
(1)计算:甲组的总死亡率为 。(1分)
(2)按照各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1分)
甲乙两国中可能为发达国家的是 。(2分)
(3)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 。(2分)
(4)某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过慢,可能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你认为这些国家可以采取的人口政策有 、 。(每空2分)
正确答案
(1)0.93%(1分)
(2)低(1分) 甲(2分)
(3)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比重比发展中国家高(人口老龄化)(2分)
(4)鼓励生育(2分) 接纳移民(2分)
略
(8分)目前中国是世界番薯种植第一大国,番薯是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 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营养食物。
资料一 番薯在明朝中期从美洲引入我国,并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番薯耐旱抗涝,亩产 可达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国明清以来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二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实现了亩产900公斤,计划在2020年实现亩产1000公斤。
资料三国家粮食局局长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600亿公斤以上,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
结合上述资料,说明提高我国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途径。(8分)
正确答案
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加强区际联系),引进、种植新作物品种;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文化素养,增强适度消费的意识。(8分)
试题分析: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从资源上看,要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科技水平上看,应提高科技水平,培育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消费水平上看,提高文化素养,增强适度消费的意识;从对外开放程度上看,可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加强区际联系,引进、种植新作物品种等。
(26分,每空2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是 地区。
(2)A、D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 。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 和 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 。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 ,能源优势是 。
(5)B区的城市集中分布是 沿岸平原、 ,以及铁路沿线工矿区。
(6)C区城市多分布在 ,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能源优势是 和 。
正确答案
(1)C
(2)秦岭―淮河
(3)煤炭 石油 小麦
(4)有色金属 水力
(5)河流 绿洲
(6)海拔较低的河谷 藏 地热,太阳能,水力(任选两个)
试题分析:
(1)由图中数字可知,四大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是C青藏地区。
(2)A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两区的天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3)A区能源资源优势是煤炭和石油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4)D区矿产资源优势是有色金属,能源优势是水力。
(5)B区的城市集中分布是河流沿岸平原、绿洲,以及铁路沿线工矿区。
(6)C区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能源优势是地热,太阳能,水力。
点评: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