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下列要求。(5分)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 以上三种方案中:侵蚀量、径流量最小的方案是      ,按环境效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C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择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现则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

正确答案

×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菲律宾、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按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小于4%者为年轻型国家,图中属于年轻型国家的是_____和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大于或等于7%者,为老年型国家,图中属老年型国家的是_____和_____。

(2)菲律宾、墨西哥两国人口中,15岁以下人口比重接近20%,这反映了这两国_____率很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4%,这反映了两国国民平均寿命_____。

(3)一个国家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或老年人口过多,各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菲律宾 墨西哥 澳大利亚 美国(4分) (2)出生 较低(2分) (3)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使家庭和社会抚养的人口过多,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社会财富积累,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青少年进入生育年龄后,又会因育龄人口过多出现生育高峰,提高人口出生率。此类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老年人口过多,使青壮年的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加重,并造成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壮年劳动力相对短缺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此类国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适当鼓励人口增长。(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和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回答有关问题。(14分)

 

(1)C阶段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属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型”阶段。

(2)对照表中数据,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的        (填写字母)阶段,就人口再生产类型而言,韩国是典型的        型,其特点是                        、             ;我国由于大力开展             (2分)工作,人口增长速度转变较       ,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________”型。

正确答案

(1)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

(2)C    D   现代型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计划生育   快    现代

试题分析(1)图中C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自然增长率高,在B阶段传统型和D阶段现代型中间,因此是过渡型(或者在图中可看出C阶段出生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2)图表中的尼加拉瓜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因此是C阶段。中国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是现代型,是D阶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转变较快。韩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是现代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图1-20),完成下列题目:

人均耕地(公顷)

       

图1—20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___。(2分)

(2)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3分)

(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减少无地可耕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  新疆       草地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肥力下降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本题主要通过我国人均耕地变化状况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就我国的耕地、人口来看,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后备可垦荒地不足,而人口又迅速增加,使我国人均耕地急剧减少,为此,我国制定了关于人口和土地的两个基本国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该地的人口合理容量。

[     ]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见下图)

(1)据材料分析,甲乙两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请说明理由。(6分)

(2)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明显的是哪个阶段?该地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哪些?(6分)

(3)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2分)

正确答案

(1)河流交汇处(2分);有三个方向的水运条件,交通便利(2分);充足的水源。(2分) 

(2)Ⅲ(2分);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每答对1点1分,共4分);

(3)B、 C(2分)

(1)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甲乙两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条件,交通便利;充足的水源。

(2)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明显的是Ⅲ阶段。城市化的变现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了城市带;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3)本题考查城市规划。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本题选择BC选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读图13“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概述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1)从2005年外来人口规模看:

(2)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

(3)产生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或郊区外来人口数量多于中心城区,2分)

(2)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2分)。

(3)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2分,任答2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2000年各大洲的人口生产表”(表1-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大洲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非洲

3.8

1.4

2.4

图-7

 

北美洲1.4

0.9

0.6

拉丁美洲

2.4

0.6

1.8

亚洲

2.2

0.8

1.4

欧洲

1.0

1.1

-0.1

大洋洲

表1-7

 

1.80.7

1.1

 

⑴出生率最高的是______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此大洲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_____,表现在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生率最低的是______洲,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死亡率由高至低排第二位的是______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非   非   经济发展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⑵欧   欧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育观念等

⑶非   经济、生活及医疗卫生水平仍偏低

⑷欧   人口老龄化

2.本题考查全球的人口增长及其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和目前的问题。(每空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是从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腾冲,在这条线的西北侧人口稠密,东南侧人口稀疏。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西北地区人口稀疏,东南地区人口稠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合理容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