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的合理容量
- 共562题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_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地区与 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地区与______地区向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发展,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
材料二:目前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年化加速发展期,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人口将呈现老年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人口普查不能弄清
[ ]
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人口合理容量
D.城市化水平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问题,广东省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人口基数大,数量增长快;人口老龄化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等(2 点即可)
(4)赞成。可以减轻青壮年的社会负担;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压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读“曲线统计图”(图2-1-52),完成下列问题。
图2-1-52
(1)说明图中所示的人地关系。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预测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四者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 )
正确答案
(1)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在一段时期内,人口和粮食同步增长,而后,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下降
(2)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资源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将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
(3)随着人口剧烈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4)B
由图可得: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资源消耗量同步增加,粮食产量一度增加后趋于下降,环境质量明显降低。今后人口数量将会因环境变化、资源短缺、粮食不足而受到限制,出现下降趋势。图中反映了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粮食的关系,而忽略了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将会改变目前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减产等问题。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和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小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图。
小题2:假如你是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造高级住宅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块是 ,并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小题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你认为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 处,请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小题4:根据该城市近期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1:“A→B”虚线中心地价最高,B处位于道路的十字路口,为次一级地租高峰,地租整体由中心向周边递减。正确答案选B。
小题2:d地块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理由是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环境较好,污染小;靠近河流,位于河流的上游。
小题3:钢铁工业基地应建在乙处,理由是乙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河流的下游;靠近铁矿资源;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小题4:由图可知,该城市目前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口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30年后,该城市人口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重,改变社会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曲线②③告诉我们,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利用________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发生_________。
(2)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 _______分之一。随着人口增长和______的发展,可耕地总量将逐渐减少。
(3)从图中反映的内容看,为了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一要保护______,一要控制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源;变化
(2)三;城市化
(3)环境;人口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 ]
正确答案
×
环境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能够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
正确答案
×
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 ]
正确答案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看,“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大陆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是,我国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列举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简单分析其制定的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3)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资源需求量大,环境压力大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容易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