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1分)

资料1: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2: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1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          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4分)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

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

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

(2)资料2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5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巴黎市区及附近地区人口变化表”及其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⑴巴黎最初建城选择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说明河流对城市除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⑵从表中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人口负增长的是         地区和        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地区。

⑶在此期间巴黎市人口大量往郊区迁移,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环境承载力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一  中国某地区未来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二  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等预计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制约环境承载力最首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目前,限制表一和表二所示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人口  B.耕地  C.森林  D.年径流总量

(3)20年后,限制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简要说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至少答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资源

(2)C

(3)耕地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1)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还有科技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和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结合表格提供的每项资源的人均最低消费量和当地的资源总量计算,耕地资源可养活9200万人口;森林资源可养活8000万人口;淡水资源可养活1.1亿人口,故判断森林资源是当地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

(3)材料三反映,20年后耕地总面积减少133万公顷,即总量为787万公顷,计算耕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7870万;而森林资源增加533万公顷,故森林总量为1333万公顷,计算森林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33亿。故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为耕地。针对耕地面积减少,主要从开源:积极开发耕地的后备资源;提高科技,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值;和节流:节约耕地;加强城市的合理规划,少占耕地;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消费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特点。人口增长阶段经过了原始低增长阶、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四个阶段。原始增长阶段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加速增长阶段,出生率依然很高,死亡率迅速下降,所以自然增长率提高。所以本题叙述“人口加速增长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是错误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中国政区图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2分)

(1)在A、B、C、D四个省区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____;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所在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该省区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___,该民族主要信仰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教)。(填字母和名称)

(2)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与其相邻的有两个简称的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一线,据此,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为“2005年某市人口的部分统计数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2005年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2分)改革开放后,该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试分析其成因。(4分)

(2)目前该市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已处于图中人口增长模式的第     阶段。(各1分)

(3)图中能够表示该市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点是     。(2分)从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来看,该市       (1分)(已经或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主要社会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0.78(或0.76—0.80之间)(2分)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变化;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   

(2)低 低 低 四(各1分,4分) 

(3)①(2分)  已经(1分)  青壮年养老负担过重或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压力增大(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8分)

(1)表中空白处分别填出甲乙两地区总人口死亡率,甲为________ , 乙为__________。

(2)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高”或“低”);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

______(“高”或“低”)。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型,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型。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93%   0.81%

(2)低  高 甲组老年人口比重大

(3)“低低低”  “高低高”

(4)人口老年化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国的地理分布略图。

材料二:畜牧业在图中所示国家占有重要地位。该国主要利用天然牧场发展畜牧业,还通过种植甘篮等绿叶类植物作为冬季鲜草生产量不足的补充;目前,该国农牧业已实现高度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其畜牧业产品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1)说明该国地理位置的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7分)

(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该国人口分布在北岛北半部的原因。(2分)

(3)近年来,该国奶粉畅销国际市场。阐述其生产优质奶粉的区位优势。(4分)

正确答案

(1)(7分)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属岛国;西临澳大利亚,南邻近南极洲(3分);位于温带地区,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岛国利于海洋资开发与海洋运输;可作为南极科考的中转站;岛国风光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4分)。

(2)(2分)纬度较低,气候温暖(1分);山地较少,地形起伏较小(1分)。

(3)(4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利多汁牧草的生长;天然牧场与人工种植饲料相结合,饲料充足;市场广阔;生产技术水平高;对外交通便利(海运条件好)(4分,答对四点给满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该国为新西兰,分析地理位置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位于南半球中纬度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畜牧业发展,位于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为来往船只补充燃料和必需品,海洋运输便利。

(2)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分析北岛人口分布多的原因;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北部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地形较平坦适宜人类居住。

(3)该国乳畜业为主,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乳畜业需要饲料和市场,因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光照不足, 不利于种植业发展,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饲料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优质奶粉生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9分)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某国是世界矿业大国和矿产出口大国,也是中国矿企参与固际矿产合作的重要目标国,2011年该国对华矿产品出口居首位。图甲为该国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图乙为该国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分析该区域降水量“东多西少”的原因。(3分)

(2)说明该国人口分布特征。‘(2分)

(3)评价该国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受来自大西洋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位于迎风坡,西部位于背风坡;西岸受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3分)

(2)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西多东少(沿海多,内陆少)。(2分)

(3)有利条件:种类多,储量大;矿区离西部沿海港口较近;国际市场广大。(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不利条件:位于火山地震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地处山区,运输不便。(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是南美洲的秘鲁,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该国受来自大西洋东南信风的影响,东部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位于背风坡,且西岸受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

(2)读图甲,根据图例分析,该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西部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交通较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人口较多。东部位于内陆山区,对外联系不便,人口较少。

(3)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矿区离西部沿海港口较近,便于产品的出口。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有利于资源的开发。该国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地处山区,运输不便。这是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合理容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