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图a是华北地形结构图,图b—图f依次表示华北地区不同年份的人口密度图。分析图a—图f,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北地区的人口密度有何变化特点?(1分)

(2)结合材料分析,在华北地区,影响人口密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人口密度变化有何空间差异?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7分)

正确答案

(1)从1953年以来,华北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呈上升趋势。(1分)

(2)地形(1分)平原地区的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增长(1分),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不大(1分)。

原因:平原地区易于发展农业,可成为农产品生产基地;便于发展交通和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快,人口密度增长快。(2分)山区地形起伏大,农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制约了人口的发展。(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左图为“某地区人口密度”,右图为“某地区生态环境危急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20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简要说明其原因。

(2)图20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 该地区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 (2分)

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4分,言之成理即可)

(2) 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每点1分,共2分)

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2分)

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2分)

试题分析:

(1)从区域图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结合两图可以判断,生态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于100人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工业发达,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对环境影响大,从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2)结合①地和②地的分布可以判断,①地的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的破坏; ②地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造成①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采育失调,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造成②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牲畜大量集中,过牧现象严重,使草场破坏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东北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的关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阿拉斯加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阿拉斯加输油管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的原油管道。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仅次于孟斐斯、成田和香港国际机场),其货运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1)图中的           海峡是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8分)

(2)美国经济发达,阿拉斯加资源丰富,而阿拉斯加的人口密度较低的原因是           

                                                             。(6分)

(3)普拉德霍湾的石油是通过管道运到瓦尔迪兹港口,再经海洋运输到美国本土炼油厂的。读图分析其使用管道运输而没有采用铁路运输或直接采用海洋运输的原因?(6分)

(4)从自然和人文因素角度分析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中国——美国)航空货物集散地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8分,每点2分,)白令海峡 ; 纬度较低、暖流影响、地形海拨低。

(2)(6分,每点2分,)阿拉斯加面积广阔;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自然条件恶劣,原定居人口稀少;开发较晚、新迁入的人口也少。

(3)(6分,每点2分)管道运输量大,损耗少,连续性、安全性强,管理方便;石油产地纬度高、冻土广布,沿线多山地、地形复杂,铁路建设难度大;石油产地沿海近永久封冻线,通行时间短,连续性差

(4)自然条件(4分,每点2分):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北、东部高山阻挡了冬季风、西部山脉阻挡了西风,气候温和,风力小,降水少,晴天多,利于飞机起降。

人文条件(4分,每点2分):当地石油丰富,燃料补给等机场费用较低,南部水路交通方便;中美经贸发展迅速,货运量大。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是白令海峡。南部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暖,主要的自然因素是纬度较低、沿岸有暖流影响、地形海拨低。

(2)阿拉斯加面积广阔,但纬度高,气候严寒,多山地,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承载量低,不适合人类生存居住。这里原定居人口稀少,开发较晚,新迁入的人口也少。

(3)管道运输比铁路运输的优势是运量大,损耗少,连续性、安全性强,管理方便。该石油产地纬度高,冻土广布,沿线多山地,地形复杂,铁路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石油产地沿海接近永久封冻线,封冻期长,通行时间短,运输的连续性差。

(4)从自然条件分析,安克雷奇机场地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地理位置优越。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北、东部高山阻挡了冬季风,西部山脉阻挡了西风影响,气候温和,风力小,降水少,晴天多,利于飞机起降。从人文条件分析,安克雷奇机场当地石油丰富,燃料补给等机场费用较低。南部水路交通方便,中美经贸发展迅速,货运量大。 所以成为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PPE怪圈”的材料,完成问题:

“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所以常被用作解释贫困地区贫困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从④线索入手,简述“PPE怪圈”的基本动因。

(2)从③⑤线索入手,简述贫困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体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入手,简述①线索成立的原因。

正确答案

(1 )随著人口的过度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增加,过度开发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杯境恶化… 水土流失及盐碱化、物种减少、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等(3分 生活生产消耗的物质、能量过多, 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自浄能力时就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3分)

(2 )贫困对环境:贫困人口眼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需要,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对环境问题的无知,对当前行为长期后果的无知,使环境恶化。(3分)

环境对贫困: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土地生产力继续下降,疾病增多,人们更加贫困。( 3分)

(3 )生活贫困地区多为过渡型人口再生产类型,自然增长率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必然导致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增加;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对计划生育的有关知识无知;社会保障很不完卷,需多生子女来防病养老。因此,生活贫困地区反而出现人口不断增加的局面( 4分)

本题考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1)④表示人口增长引起环境恶化,主要从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和大量排放的废弃物导致环境问题两方面分析。(2)③⑤表示贫困与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主要从贫困加重环境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生产而加重贫困两方面分析。(3)结合题目要求,从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条件、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人口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若是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则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轻,但如果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则使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大大加剧,而导致环境恶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是最大负荷,是警戒值。而一个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表示人口合理容量。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应以人口合理容量为最终警戒线。 

正确答案

错误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特征。人口容量的警戒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应控制在人口容量的最终警戒线以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看下图回答:

(1)AB一线为         (人口分界线)(4分), 它反映了我国人口         。(4分)

(2)据图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少。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是                      等边疆地区。(6分)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__________,(4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AB一线为     黑河-腾冲一线   (人口分界线)(4分), 它反映了我国人口     分布不均     。(4分)

(2)据图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少。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有:

     东部地形平坦,季风气候优越,工农业发达           。(6分)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是 东北  西南  西北 等边疆地区。(6分)

(4)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很少 ,(4分)其原因是 人口总数多 。(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承载力是相对固定的,不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故环境承载力会不断发展变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环境承载力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

材料一:

表一  中国某地区未来环境承载力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表二  该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等预计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制约环境承载力最首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2)目前,限制表一和表二所示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3)20年后,限制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简要说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至少答出两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资源(每空1分,共5分)

(2)C(1分)  

(3)耕地(1分) 

(从节约耕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数量四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来回答即可得2分)

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1分);

积极开发宜农荒地(1分);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1分);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分)。

(合理即可给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合理容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