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 共109题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甲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
(2)从图乙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用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有 此时段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第一、二阶段均有[H]产生,第一、二、三阶段均有ATP生成 无 此时段没有光反应,而暗反应必须要由光反应提供ATP和[H],故不存在暗反应 气孔关闭
(2)干旱 遮阴
(3)全能性 基因选择性表达
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将__________________。
(2)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基本稳定(或不再增加,或略有下降)
(2)植株过密,叶片接受光照不足 通风透气差,CO2供应不足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密切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薄膜如果是绿色的,则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____。
(2)过程②、④、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过程②除了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坐标表示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它们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
①.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_____________。
②.C点上限制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光能→活跃的化学能 阳光透过绿色薄膜后,除绿色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大多数不能通过,而色素对绿光吸收很少,影响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2)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基质 ATP
(3)①.相等。因为在光照强度为0时,两种植物的CO2释放量相等 ②.光照强度、CO2浓度
下图表示某农作物叶片细胞内有关代谢示意图。其中A、B、C代表细胞结构,①、②、③、④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B中进行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则①参与反应的是________阶段;若该细胞突然停止②供应,则短时间内B中C3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
(2)④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
(3)该条件下细胞每小时消耗4×10-5molO2,释放7×10-5molCO2,则相同时间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C6H12O6的比例是(假设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均消耗C6H12O6)__________。
(4)在南方初夏的晴天,水分供应充足等自然情况下,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达到一天中最高值后不再升高,限制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若在大田中种植,改善该因素的有效措施有(写出一项)_______。
(5)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多种。如同一块土地由一年之内只种植和收获一次小麦,改为一年之内收获一次小麦后,又种植并收获一次玉米;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因为延长了______。
正确答案
(1)光反应 下降
(2)丙酮酸
(3)4:9
(4)CO2浓度 施用有机肥或深施碳酸氢铵或使通风良好
(5)光合作用时间
下图为蔬菜大棚中测定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
(1)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植物的_______,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______点。
(2)乙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如果将密闭大棚内的光照由550nm波长的光转为670nm波长后,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NADPH产量将会________,碳反应中____量将会减少。
(3)一般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做遮盖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____来提高蔬菜的产量。
正确答案
(1)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细胞呼吸) 光照强度 F
(2)增加 C3(3)CO2浓度、温度(昼夜温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