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大扫荡、七一三部队对中国人的杀害)
- 共1092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正确答案
(1)中国国防工业薄弱,军用物资匮乏;长期战争消耗,外援更显重要。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援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英美援华物资通道被切断。中美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盟国希望中国牵制日军。
(2)从物质上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回答第(1)小题要注意二战期间各个战场之间的联系,并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作答,中国为什么需要国际援助,中国抗战有何作用,国际为什么要援助中国,苏联为什么没有参与开辟驼峰航线,海路陆路如何,为何要开辟空中航线?回答第(2)小题从两个方面突破,即分析开辟驼峰航线对中国和国际分别产生的作用,认识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同仇敌忾,互相援助,中华民族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
(2)视角与理由:
视角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历史。
视角四:近代教育。《申报》开设《教育新闻》等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写出其中三个视角并说明理由,即得,其中“视角”,“理由”。“理由”不得照抄材料。如答其他视角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特点:1940~1944年,总体不高;1944~1946年,迅速增加;1946~1947年,快速下降。
原 因:1940~1944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以团结抗日为主要任务;1944~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主要诉求;1946~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民主热情。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1903)”中,可知其主要论述了报纸的政治意义,提供的信息可以从其意义出发,根据材料的时间即可概括出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大事记,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的角度论述其进步现象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明显的波动情况,1940~1944年,总体不高;1944~1946年,迅速增加;1946~1947年,快速下降。结合上述的时间阶段点的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其原因。做这类题,部分同学会不分阶段,很笼统的说明其波动,切记要分阶段分别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奖励外来移民。
(十一)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制,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
(十四)继续进行消灭文盲政策,……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推广通俗书报,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
(十五)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
(十六)依据男女平等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提高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发挥妇女在经济上的积极性,保护女工、产妇、儿童,坚持自愿的一夫一妻婚姻制。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农村的措施及其结果。
材料二 邓小平说:“……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采了,面貌就改变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是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改变农村面貌的?
(3)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正确答案
(1)措施: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农业、工商业;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移风易俗,提高妇女地位。(7分)结果: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2分)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自主经营的权利;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4分)
(3)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共产党注意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生产力;民主革命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建设经验值得今天借鉴。(2分。本问答案开放,答出符合题意的1点即可)
(1)措施可从具体的材料信息中分别读取发展农业生产、鼓励工业与商业、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重视医疗卫生、提高妇女地位等;结果:可从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方针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根据地建设对争取抗战胜利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全等方面思考。
(3)认识可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中寻找共同之处,今后可以借鉴的地方:如重视农村建设、都注意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生产力。
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薇……东亚之安定而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认为中共所说的当时中国的形势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正确答案
(1)抗日战争已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2分)
(2)原因: a根本原因——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的抗战;b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援助;国际援助——如美国、苏联等国。(2分)
意义: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b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8分)
试题分析: (1) 注意材料信息“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2)首先注意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是为“东亚之安定”,然后针对性地联系所学知识加以驳斥。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胜利”材料二“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使用残酷之炸弹(指原子弹)”等分析即可,注意区分主次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义。
点评:国共两党关系和中日关系是今年的热点问题,本题正是通过材料涉及了这些问题。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跨度大,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