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甲转为乙,应向何方移动装片(  )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一光学显微镜配置有10倍目镜及4、16、40、100倍的四个物镜.当观察血细胞涂片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与使用其它物镜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物镜①观察到的细胞最小

B用物镜②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

C光源相同时,用物镜③观察到的视野最亮

D用物镜④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为40倍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物镜①与玻片的距离最小,所以放大倍数最大,观察到的细胞最大,A错误;

B、物镜④与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放大倍数最小,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大,B错误;

C、物镜④与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放大倍数最小,光源相同时,用物镜④观察到的视野最亮,C错误;

D、物镜④与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放大倍数最小,为4倍物镜,放大倍数为10×4=40倍,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错误;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64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4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将④换成镜头③,C正确;

D、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岳阳校级月考)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少、变亮

B变小、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大、变多、变暗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细胞是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______.理由是______

(2)调换高倍镜观察前,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方移动.

(3)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

(4)在低倍镜下的视野内图象是“dp”,实际图象是______

(5)下列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______

A.变形虫      B.SARS病毒     C.衣藻        D.草履虫.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图中细胞有细胞壁,所以不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所以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3)在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实际图象为dp.

(5)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结构,而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ACD.

故答案为:

(1)不是    图中细胞有细胞壁

(2)右上

(3)细准焦螺旋

(4)dp

(5)A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的面积的放大的倍数=长度的放大倍数×宽度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2.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放大倍数是原来的4倍,则面积的放大倍数是原来的16倍,看到的细胞的数目是原来的,即4个.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

C目镜10×,物镜4×

D目镜10×,物镜4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放大倍数应该最小,A、B、C、D组合中C组合放大倍数最小.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要移动装片,由于乙图中观察区域在甲图中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该区域在载玻片的左下方,因此应将装片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然后④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此时视野可能变暗,需③调节光圈,最后再②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有关“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______

(2)要转入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若在高倍镜下因视野较暗而看不清某结构时,应如何处理?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

(2)换成高倍镜之前,首先要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然转动转化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视野较暗可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故答案为:

(1)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

(2)①移动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结构清晰  

(3)调整反光镜和遮光器使视野明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据图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方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视野中被4个细胞所充满,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个.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

(5)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

(6)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上”,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A、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正确;

B、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微调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

C、调节光圈,只能调节视野亮度,而不能调节视野大小,C错误;

D、调节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

故选:C.

(2)显微镜是呈现的倒立的虚像,图中3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实际上它在载玻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图中3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左下方向移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面积则是放大倍数的平方倍.已知原来物镜为40×,现在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则细胞的放大倍数缩小4倍.图中视野看到4个细胞,则换上低倍镜后,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4×42=64个.

(4)物镜一端有螺纹,并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无螺纹,并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并且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越短,甲、乙一端有螺纹,为物镜,甲较长,故甲的放大倍数大;丙、丁无螺纹,为目镜,丁较短,放大倍数大.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

(5)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

(6)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为倒像,故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上”,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

(1)C

(2)左下

(3)64

(4)甲和丁

(5)切片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

(6)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