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x和16x字样、物镜标有10x和40x字样的镜头,乙是某学生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象.欲将乙视野中标注为1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放大640倍的观察,则正确的镜头组合及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①④、左下方

B①③、右上方

C②③、右上方

D②③、左下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①×④=5×10=50倍,A错误;

B、①×③=5×40=20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B错误;

C、②×③=16×40=64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C正确;

D、②×③=16×40=640倍,1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故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个.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正确答案

长度或宽度

2

左上方

解析

解:(1)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原来的基础上长度又放大4倍,所以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数目为8÷4=2个.

(3)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倒像,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故答案为:

(1)长度或宽度    

(2)2     

(3)左上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是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含有叶脉的叶片横切片,可以鉴别C3植物和C4植物

B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时,可以看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统计多个视野可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居多

D观察被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见细胞中有被染色的蛋白质小颗粒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C3植物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而C4植物中的维管束鞘的细胞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A正确;

B、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观察有丝分裂时,由于间期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看到的间期细胞最多,C错误;

D、观察被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见细胞中有被染色的橘黄色的小颗粒,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请回答相关问题: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一所示,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

(2)B组实验中还需要加入的化学物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图二表示B组实验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示意图.其中色素带c是______,呈现为______

(3)C组实验观察到特定的颜色是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2)B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为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试验中还需要加入的试剂是CaCO3.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而色素带的宽窄取决于色素的含量.因此abcd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a呈蓝绿色.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氢氧化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故答案为:

(1)D

(2)CaCO3    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叶绿素a   蓝绿色

(3)砖红色   浅蓝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要将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

A向左上方

B向右上方

C向左上方

D向右下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立的虚像,因此所要观察的细胞在视野的右下方,其实它在载玻片的左上方,因此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自17世纪发现微生物后,人们相信微生物是导致食物变质的原因.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实验研究.他得出微生物不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而是来自于空气.如图是某生物小组模拟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煮沸放冷的肉汤.

(1)一段儿时间后会发现A瓶内肉汤______,B瓶内肉汤______,可见,“鹅颈瓶”中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3)为什么在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______

(4)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能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5)假如肉汤中含有大肠杆菌,当接种少量大肠杆菌用LB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培养液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大肠杆菌已大量增殖.为进一步确定大肠杆菌的数量可采用______法.

(6)假如肉汤中含有的酵母菌,当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刚开始培养时,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______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______

A.活细胞数       B.死细胞数          C.菌落数            D.细胞总数.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A瓶把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面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内,保持了无菌条件,因此A瓶肉汤不易变质;而B瓶中肉汤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易变质.

(2)A瓶无微生物侵入,B瓶有微生物侵入,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3)肉汤中本来可能存在微生物,为了保持实验的单一变量,因此在实验前要把肉汤煮沸,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

(4)为了进一步证明该实验的结论,可对A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实验,即打断瓶颈后,观察能否得到与B瓶相同的实验现象.

(5)假如肉汤中含有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在LB液体培养基培养时会大量繁殖,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浑浊的现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6)数图甲中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5和6,平均为5.5;图乙中是稀释了100倍的,左侧两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分别为12和11,平均为11.5,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7)酵母菌液放入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测得的数目是细胞总数,包括死细胞和活细胞.

故答案为:(16分)

(1)新鲜(不变质)    变质(不新鲜)    空气可通过微生物不能通过

(2)有无微生物

(3)杀死肉汤中的微生物,排除微生物来源于肉汤本身(灭菌)

(4)打断瓶颈

(5)浑浊(1分)     稀释涂布平板(或稀释涂布)(1分)

(6)200(1分)

(7)D(1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由甲转换为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图②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弯向同一方向

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④是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①由甲转换为乙时,即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图②左侧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右侧的胚芽鞘无论有无单侧光都会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

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小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新鲜菠菜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与图④相符,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①-⑤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若要将图1转换为图2,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图2中的物像比图1大,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具体操作应为: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时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所有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③②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在视野的左上方看到一个细胞,若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移向(  )

A右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左下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并调节至物像清晰;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④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⑤换成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A①②④⑤③

B③④②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⑤③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从左图转为右图表示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注意高倍镜下只能进行微调).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②①④③.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