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 共229题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1912一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商业发展;交通要道(或人口聚集区)。
(2)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思想家,如黄宗羲等(或出现重视工商业,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
(3)持续发展且出现两次高潮。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椎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2:夫治天下犹曳(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3: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1)材料1中黄宗羲提出古代 “天下为主,君为客”和“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
(2)材料2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3)材料3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目的何在?
正确答案
(1)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君臣平等的思想。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目的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力的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
(4)共同:抨击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认识:积极;有启蒙性、民主性、进步性;局限性: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此,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和末期,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思想论述?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早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为政以德”等主张,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也提出施政要用“仁义”“王道”。这一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人民备受其苦,这些思想家从爱护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以民为本”,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末期:明末清初,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顾炎武则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这一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其根本弊端暴露出来。黄宗羲等思想家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这些,从而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主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