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回答:

(1)请写出西汉儒学、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明末清初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的表现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

(3)在历史上我们的先人有很多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观点就有很多合理的成分值得我们借鉴,请举两例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一)(1)①西汉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倡导的主张是“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南宋的朱熹,主张是理先于气(或“正君心”、“存天理,去人欲”等)。③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正统)思想。

(2)表现民主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或指责儒家经典“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等。)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明清处于封建社会没落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二)(3)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

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仁政”反对苛政。

④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运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4)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所用;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意保护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有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汉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实行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

(2)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推动了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专制君主是天下的大害。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列,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熄,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众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着,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2)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如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思想上升到理的高度)。

(4)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二 “夫治天下犹曳(牵引)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以上均为黄宗羲的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古代“天下为主,君为客”和“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黄宗羲的比喻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抨击古代君主视天下为己有,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

(2)君臣平等的思想。

(3)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目的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力的措施。

下一知识点 :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