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江苏模拟)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p0=1×105Pa)下沸腾时,汽化热L=2264J/g,这时质量m=1g的水变为水蒸气,其体积由V1=1.043cm3变为V2=1676cm3,在该过程中水增加的内能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在1 g水汽化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mL=1×2264 J=2264 J

水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膨胀,对外界所做的功:W=p0(V2-V1)=1×105×(1676-1.043)×10-6≈17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增加的内能:△U=Q+W=2264-170=2094 J.

答:该过程中水增加的内能是2094 J.

解析

解:在1 g水汽化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mL=1×2264 J=2264 J

水气在1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膨胀,对外界所做的功:W=p0(V2-V1)=1×105×(1676-1.043)×10-6≈17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增加的内能:△U=Q+W=2264-170=2094 J.

答:该过程中水增加的内能是2094 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容器横截面积为S,活塞重为G,大气压强为P0.若活塞固定,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1;若活塞不固定,仍使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2.不计一切摩擦,在活塞可自由移动时,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活塞上升的高度h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活塞固定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增加的内能△U=Q1

活塞不固定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为W,则有:△U=Q2+W

对活塞由能量守恒定律得:Gh=W-P0Sh

得:W=-W=-(P0Sh+Gh)    

则Q1=Q2+W=Q2-(P0Sh+Gh) 

解得活塞上升的高度为:

答:活塞上升的高度h应为

解析

解:活塞固定时,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增加的内能△U=Q1

活塞不固定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为W,则有:△U=Q2+W

对活塞由能量守恒定律得:Gh=W-P0Sh

得:W=-W=-(P0Sh+Gh)    

则Q1=Q2+W=Q2-(P0Sh+Gh) 

解得活塞上升的高度为:

答:活塞上升的高度h应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300J,但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J,问气体在此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

正确答案

解:由题意知W=300 J△U=-30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U-W=-300 J-300 J=-600 J

Q为负值表示气体放热,因此气体放出600J的热量

答:气体放热;放出的热量为600J.

解析

解:由题意知W=300 J△U=-30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

Q=△U-W=-300 J-300 J=-600 J

Q为负值表示气体放热,因此气体放出600J的热量

答:气体放热;放出的热量为600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位同学为了表演“轻功”,用打气筒给只相同气球充以相等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然后将它们放置在水平木板上,再在气球的上方平放一块轻抚塑料板,如图所示,这位同学慢慢站上轻质塑料板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气球一直没有破裂,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气球内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重力而产生的

B.由于该同学压迫气球,球内气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C.气球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D.气球内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2)表演过程中,对球内气体共做了4J的功,此过程中气球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若某气球突然爆炸,则该气球内的气体内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一只气球内气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试用以上字母表示这个气球内气体的分子个数及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正确答案

解:(1)A、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故A错误.

B、该同学压迫气球,气体分子间距离仍然较大,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故B错误.

C、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所以气球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C正确.

D、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所以气球内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D错误.

故选:C.

(2)表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说明球内气体内能不变,即△U=0,对球内气体共做了4J的功,即W=4J,所以此过程中Q=-4J,即气球放出的热量是4J,若某气球突然爆炸,气体对外做功,瞬间无热传递,则该气球内的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一只气球内气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所以气体的摩尔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所以这个气球内气体的分子个数:N=nNA=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d=,解得:d=

故答案为:(1)C;(2)放出;减少;(3)气球内气体的分子个数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解析

解:(1)A、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故A错误.

B、该同学压迫气球,气体分子间距离仍然较大,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故B错误.

C、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所以气球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C正确.

D、气体分子间空隙很大,所以气球内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故D错误.

故选:C.

(2)表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可视为不变,说明球内气体内能不变,即△U=0,对球内气体共做了4J的功,即W=4J,所以此过程中Q=-4J,即气球放出的热量是4J,若某气球突然爆炸,气体对外做功,瞬间无热传递,则该气球内的气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一只气球内气体的体积为V,密度为ρ,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所以气体的摩尔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A,所以这个气球内气体的分子个数:N=nNA=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d=,解得:d=

故答案为:(1)C;(2)放出;减少;(3)气球内气体的分子个数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物理1-2”模块

(1)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个选项正确,也可能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B.物体的内能增加,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C.β射线的本质上就是电子流,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发生电离而产生的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E.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F.完全失重状态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球形

(2)某学校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估算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他们通过网上搜索,查阅得到以下几个物理量的数据:地球半径R=6.4×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大气压强P0=1.0×105Pa,空气的摩尔质量M=2.9×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mol.根据以上数据能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个数,只需要估算出个数的数量级.

正确答案

解:(1)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撞击器壁产生的,其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故A正确;

B、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可能是增加了分子势能而温度保持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

C、β射线的本质上就是电子流,但是它是由原子核发生衰变引起的,故C错误;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并没有使原子核分解从而研究原子核的内部,故D错误;

E、再生能源是指能重复再生利用的能源,故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再生能源,故E正确;

F、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重力而形成水滴状,而在太空完全失重状态下能收缩成球形,故F正确;

故选ABEF.

(2)大气层空气质量为m,即mg=P0×4πR2

分子数N=

代入数据:N=1×1044(个)

故分子个数的数量级为1044

解析

解:(1)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撞击器壁产生的,其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故A正确;

B、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可能是增加了分子势能而温度保持不变,故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

C、β射线的本质上就是电子流,但是它是由原子核发生衰变引起的,故C错误;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并没有使原子核分解从而研究原子核的内部,故D错误;

E、再生能源是指能重复再生利用的能源,故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再生能源,故E正确;

F、地球表面的物体由于受重力而形成水滴状,而在太空完全失重状态下能收缩成球形,故F正确;

故选ABEF.

(2)大气层空气质量为m,即mg=P0×4πR2

分子数N=

代入数据:N=1×1044(个)

故分子个数的数量级为1044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热力学第一定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