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9年,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利条件,民主党人总统奥巴马推出医改法案,并在国会获得通过。这一惠及民生的法案遭到来自共和党人、各州地方政府、大学、个人和团体的反对。相继有26个州发出对联邦政府的“违宪诉讼”,最后只得交由联邦最高法院做司法裁定。2012年3月26日至28日,最高法院一连三天开庭审理医改案,控辩双方争辩激烈。结果是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
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医改法案在实际执行中依然遭遇来自地方的重重阻力。例如,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人佩里就坚称:“德州不会按照奥巴马医改法案扩大医疗补助覆盖范围或建立保险交换系统”,因为这两项举措“代表了对德州州自主权的无耻干涉”。
2012年7月11日,被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表决废除了医改方案,但因参议院仍被民主党控制,所以同样的结果几乎不可能在参议院通过。原因是,一方面,参众两院有不同的议事程序,如参议院历史学家里奇说:“参议院的议事程序给了少数派更大的权利,可以是少数党,也可是多数党内的少数派别。任何一个参议员都可以阻挠议事日程。而在众议院是多数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即使获得参议院通过,总统也可否决众议院的废除议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建构和运作的特点,并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12分)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从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围绕医改法案的较量可以看出;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看,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和州权之争是美国政治的重要内容,医改法案实际执行中来自地方的重重阻力;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最高法院对医改法案是否违宪的做出最终司法裁定;从政党政治角度看,美国实行两党政治,在社会政策上,两党各有自己的主张,两党对医改案态度不同;美国人民拥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反对者的构成及其表现可以得出。
(17分)众所周知,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政制度的建设则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其实现主要有两个途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为乔治·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讲话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摘自《东华录》(清)
【材料三】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记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4分)
(2)根据材料指出在18世纪时,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各有什么明显不同?(6分)
(3)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7分)
正确答案
(17分)
(1)总统制共和政体。特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4分)
(2)中国清朝皇帝是独断专权,皇权空前强化,建立了军机处,政治体制是君主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独断专行;而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法律制约,最终统而不治,形成了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和政党制度,发展方向完全不同。(6分)
(3)召开了制宪会议,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实现了三权分立和制衡,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并确立了总统制和联邦制;还逐步形成了两党制,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国体制,保障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7分)
本题的综合性强,包括专题一、专题七的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参照,科学性和理论性要求较高,历史概念也不易领会,要学会比较法深入剖析中西方的异同,能理解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与多样性,从国情出发,立足于世界视野来宏观上把握政治文明的进程与方向。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43%。
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以上均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
材料三 1975年宪法把原来宪法的106条压缩为3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权力机关,通篇强调阶级斗争,……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取消了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等等。
——《我国宪法历次制定和修订的情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积极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6分)
(2)特点:以年轻的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同盟会员为主,成员比较单一,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影响:使得制定出来的约法不能够充分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未参与制定约法的各方不仅不遵守约法,甚至破坏,导致宪法短命而亡。(6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即可概括出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可以从各方利益、政治局面、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带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1975年宪法...通篇强调阶级斗争...取消了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取消了法院、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规定等”即可概括《临时约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结合该历史时期的背景即可说明这一特点产生的影响。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个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演说中说:“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
材料三 美国中国两部宪法内容摘要: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为四年……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1)根据材料一回答,“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原因,评价孙中山“平均地权”主张的积极意义。(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异同之处。(10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指出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含义: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2分)
原因: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4分)
(2)原因:欧美国家社会贫富不均,阶级矛盾尖锐;孙中山出生农民家庭,同情农民疾苦;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6分)
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与要求;表明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农民土地问题的关注。(4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课酌情给分)
(3)相同点:①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受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③实行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6分)
不同点:①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权力受到较大制约。②美国宪法不断修正,延续至今;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存时短暂。③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临时约法是中国和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两点任答一点即可)(4分)
(4)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
谐,中国民主革命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课酌情给分,但不能偏离主题)
略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禁止各州同外缔约同盟,或者成立联盟;……国会有权整理并制定有关国土和国家财产的法规,联邦负责保护各州不受外国侵略;……美国中央的宪法和中央的法律,其效力高于各州的法律等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的,它表明联邦宪法的最高宗旨是什么?
材料二 1862年8月,林肯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这场斗争(南北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南北战争的重大意义。
正确答案
(1)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等。最高宗旨是维护国家统一。
(2)主要原因:南北主要经济制度矛盾激化导致国家面临分裂。
重大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捍卫了宪法的尊严,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本题以美国历史上1787年宪法和南北战争两个重要事件为切入点,两个事件都与统一有关系。第一问主要是要求回答1787年宪法是如何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利,从而加强美国的统一 。主要答出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第二问主要回答美国内战是与奴隶制度有关系,是奴隶制问题上南北出现了矛盾,通过战争北方取得胜利,既维护了统一,也废除了奴隶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