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为什么会认为英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又为什么会盛赞中国的“孔子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下图为新发现的梁启超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起草的手稿局部

1905年以端方为代表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活动曾轰动一时

材料三 梁启超为清廷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捉刀代笔,草拟奏折,大概是清末立宪史上最有趣的故事了。梁启超以通缉犯身份,流亡海外,却直接介入最高层的政治决策,不能不令人咄咄称奇。

——摘自《南方周末》第1292期

(2)材料中的五大臣与“枪手”梁启超要求的立宪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咄咄称奇的怪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伏尔泰。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作为启蒙运动领袖的伏尔泰非常痛恨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盛赞: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②儒家思想中的人性主张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③孔子强调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④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类和社会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与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理性主义切合;⑤孔子对宗教和超自然力的态度与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一致;⑥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为西方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

(2)不一致。

原因: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无遗;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③维新失败康梁流亡海外,此时企图借尸还魂实现宪政理想;④两者都想以立宪作为对抗民主革命的手段,只是一个要立宪之名,一个要立宪之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2)①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实行世袭制和终身制,无实权,其职权多是仪式性的;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和军权。②英国国家实权掌握在首相手里,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选举产生;美国政府人 员则是由总统任命。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同:活动原则: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是三权分立的原则。行使权利主体:中国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西方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代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一步一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其崛起过程中,埋首于创新……没有成为英国霸权机器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大国崛起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三 日本在30年里,走完了西方二三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崛起世界东方……但是日本拿它一切去冒险,崛起是冒险的结果--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成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结果丢掉了一切,八十年来的巨大努力和非凡成就化为烟尘。

 ——(美)赖通肖尔(评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使英国“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其称雄世界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政治、经济方面创新的表现(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事件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迅速崛起?其崛起后 “挑战现成霸权和国际体系”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英国、美国、日本崛起道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末,英国通过《权利法案》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2)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推广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建立托拉斯垄断企业)。

(3)明治维新。根源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缺乏市场和原料。

(4)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走和平发展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专制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 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吴邦国委员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代议制民主制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根本区别及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材料分析,谈谈你从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皇权专制、等级森严。

(2)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制定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根本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西方各国的代议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相同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或代议民主)(4)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没有优劣之分;要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体;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13分)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6分)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分)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3分)

正确答案

(1)水平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6-4分)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2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0分)

(2)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4分)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0分)

(3)水平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3分)

·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0分)

试题分析

(1)重视海上扩张,特别是1898年的扩张;从1900年贸易状况看,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的日本、中国、菲律宾, 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2)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吸收工业化的成果,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资源丰富,发展后劲足,通过西进运动使国力大增,地理位置优越,没有卷入与列强的斗争中去,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3)总体上通过华盛顿会议在亚太取得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一战后,美国通过《四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协定》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通过《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奠定了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的形成·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

下一知识点 : 英国的议会改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权利法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