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畬《瀛环志略》
(2)材料二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潜位号,不传子孙”。(6分)
材料三: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3)拿破仑是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他采取的哪些措施和活动体现了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相融性?(6分)
(4)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4分)中学
正确答案
(1)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坚持民主建国原则;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不恋官位、不慕权势,捍卫民主警惕专制。(2分)
(2)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 (2分)
①对军队中一些人准备将他推向国王宝座遭到他的严词拒绝;
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任期;
③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后决然引退,不当终身总统(写出两点即可) (4分)
(3)建立独裁:雾月政变夺权;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2分)
措施:对内:采取了政治、经济、法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4分)
(4)独裁与否取决于各自的国情和不同的时势。
其结果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4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对专制统治和民主政治的态度。由材料“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可知,华盛顿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以个人利益为重,捍卫民主原则,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2)主要考察学生对华盛顿在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体制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及评价。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联系华盛顿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需联系独立初期邦联体制下美国的情况。“创为推举之法”主要指制定宪法和新体制的确立。对于例子可举宪法制定、华盛顿坚辞不在担任总统一职之事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夺权到建立帝国及巩固革命成果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认识及评价。回答第一小问主要围绕两件事:政变夺权、建立帝国。回答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拿破仑建立帝国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分析归纳。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回答时不能简单地以专制与民主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历史机遇、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及影响分析归纳。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切记以偏概全。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请回答: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美国)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的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2)材料二中“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2)“新种类国家”是指美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控制被统治者”: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使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司法、行政大权,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保证了中央集权。“控制自己”:政府内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权制衡。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
(26分)从19世纪上半期起至今,许多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要想是真正以人民为主,造成一个“全民政治”。世界上把“全民政治”说的最完全最简单的,莫过于美国大总统林肯说的“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这个意思译成中文,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1923孙中山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讲(《孙中山全集》第8卷)
(1)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与“民有”、“民治”、“民享”接近?结合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孙中山宣传“全民政治”的原因?(6分)
材料二:“雄视一时的美资本主义,深深陷进今日的不幸局面,四处受掣,窒息垂死”“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技术统治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郑林庆《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1933年)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使作者认为“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技术统治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6分)
材料三:“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以为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以为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材料四:“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人民教育出版社《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2005 年6 月第一版。
(3)阅读材料三、四,分析我国的历史教科书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1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从中国人“美国观”的演变中,你有何启示?(2分)
正确答案
(1)思想:三民主义。(2分)
原因:民国建立后,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民国有名无实,并未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社会矛盾仍然非常的突出;(一个要点2分,共4分)
(2)因素:1929年到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未能解决,经济萧条;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一个要点2分,共6分。)
(3)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材料三)认为美国宪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美国民主自由是虚伪的。(2分)21世纪初(材料四)则客观地肯定了美国以宪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的重大历史意义。(2分)
原因: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一个要点2分,任意两个要点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一个要点2分,任意两个要点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4)历史认识和评价与时代的变迁以及评价者的立场、价值观念和文化构成密切相关。要正确认识他国,应该尊重历史、尊重国情、尊重差异。等等。(一个要点1分,共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试题分析:(1)思想:材料中的“民有”、“民治”、“民享”分别对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所以回答三民主义。原因:题目要求“结合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所以根据民国初年的这个时间,将所学的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史实列举并加以简单分析即可。
(2)因素:根据材料的出处所显示的时间1933年和材料所反映的美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当时美国正处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中;再结合材料中的“一番巨大的修改”是指如计划经济、技术统治等,可以联想到当时苏联实际在执行所谓的计划经济、技术统治,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故又找到了另一个因素。
(3)变化:根据材料三中的“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着剥削的自由”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认为美国宪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美国民主自由是虚伪的。根据材料四中的“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可知客观地肯定了美国以宪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的重大历史意义。原因:则需要从两个时代中美关系的具体表现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两个角度去回答。
(4)启示:可以从我们对美国认识的变化中得到历史认识和评价与时代的变迁有关,当然也与评价者的立场、价值观念和文化构成密切相关。再有就是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讨,还应该得到的是在今天全球化日益发展,人们对于不同文明下的多元文化应该以包容的态度,互相尊重,不用有色眼镜对待别国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包括正文14条和“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三个附录。规定皇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总揽”。第三条规定:“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者,不能见诸施行。”第五条规定:“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注:《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摘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概括其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作出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革命运动逐渐兴起。评价:《钦定宪法大纲》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具有欺骗性,促进辛亥革命的爆发。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给予人民以一定权利,具有进步性。
(2)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政权。内容:巩固并扩大议会权力,进一步限制王权,提出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3)使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产生重要影响。
(4)从专制逐步走向民主。
世界博览会(World‘sFair)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摘编自“互动百科”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上海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政府就坚定地表示,中央政府将为上海举办世博会提供财政上的一切支持和包括税收等方面的各种优惠……中国民众对申博90%的支持率和上海市民93%的支持率,是其他四个申办国家和城市(韩国的丽水,墨西哥的克雷塔罗,波兰的弗洛兹瓦夫,俄罗斯的莫斯科)所无法相比的。五个申办城市虽然各有优势和特色,但从上海的综合条件及其发展前景来看,上海的胜出实属情理之中。上海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城市,是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她的城市规划和前景更具魅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未来十年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超过2万亿美元。中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一个正在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国际地位和影响空前提高。
——《港报分析上海在申报世博会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中国新闻网”2002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全球化三方面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归纳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优势:①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②经济: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③科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对科技发明的重视。
(2)影响:①生产力: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②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大企业时代到来或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③全球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原因:①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持。②上海综合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美好。③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