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材料一 “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当追逐同一目标的一连串弊政和侵夺证明这个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统治之下时,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法国《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两国的背景,简要说明《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2分)
正确答案
(1)《独立宣言》:宣扬主权在民,人民享有革命的权利。《人权宣言》:宣扬人权与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权利;主张分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任答4点即可)
(2)《独立宣言》是启蒙思想与北美独立运动相结合、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在内容上侧重于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理论依据,动员革命力量,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获得的重要成果,在内容上侧重于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由”“法治”“权力分立”这些基本民主原则的阐述。
本题考查《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相关内容。第(1)问,依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注意材料与教材的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学者罗伯特.J.格林说:“事实上美国现在采取的是一党制,即‘民共党’——但却伪装成两党制(即民主党和共和党),不管你投哪家的票,你总归是投‘民共党’的票。”
请完成:
(1)结合政治常识,我们从上面的话中可以看出( )
(2)19世纪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爆发了南北战争,主要是因为共和党代表______________的利益,而民主党代表_____________的利益。_______年,共和党候选人__________当选为总统,南方军队挑起了内战。
正确答案
(1)B(2)北方资产阶级 南方种植园主 1860 林肯
回答时,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指明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两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其阶级实质是一致的。只要联系美国内战的相关史实,即可回答第(2)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的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摘自《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 的国家?
(2)美国革命是怎样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3)英国政治家埃蒙·伯克对美国革命意义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倾向?你如何认识美国革命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美国的政权形式是联邦共和体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相比是“新的种类”。
(2)大陆会议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传了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和平等自由思想;1787年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契约学说和三权分立思想。
(3)充分肯定美国独立战争的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联邦体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也最终改变了国际格局;美国独立战争宣传和实践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民主政府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多数人绝对主权,一个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制少数群体。正如有绝对权力的个体会滥用他的权力,有绝对权力的多数群体亦会如此。鉴于公民的平等状态,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的压迫形式会在民主国家中出现……”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 。
1787年5月,当来自12个州的55个代表来到费城开始为新生的美国制宪时,他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需要一个世袭君主制,因为不受约束的君权是暴政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共识是“美国需要一个民主制”。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其中很多人看来,纯粹的民主制也可能是暴政的一种;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托克维尔担忧,美国的民主会出现“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50字左右。)(10分)
正确答案
(1)形式:“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迫少数群体”(多数暴政)(2分)
(2)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是“制衡的最大化”。
一等(8~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5~8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4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是“制衡的最大化”。
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民主的最大化”——1787年宪法中有关黑奴选举权的规定,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教材);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总统产生方式的规定,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材料三);
美国宪法追求的是“制衡的最大化”——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衡;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的制衡。(教材)1787年宪法制定者既要防范君主制,又要避免纯粹的民主制。(材料二)。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要解答美国的民主会出现“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托克维尔担忧,进行分析归纳,不难得出答案,托克维尔担忧的是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迫少数群体,导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和分析的能力,运用史实对历史观点进行论证的能力,要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首先要准确地提炼出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是“制衡的最大化”。对此观点要学会分层论证,前一部分美国宪法追求的不是“民主的最大化”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如教材中1787年宪法中有关黑奴选举权的规定,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材料三中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总统产生方式的规定,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后部分美国宪法追求的是“制衡的最大化”,如教材中的确立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衡;确立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分权制衡;国会参众两院的制衡。材料二1787年宪法制定者既要防范君主制,又要避免纯粹的民主制。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 (1870年)
材料三: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 (1920年)
材料四:(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关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19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1)天赋人权(或自由平等);鼓舞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战。
(2)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以不同方式发展;南北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内战中,林肯政府顺应民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
(3)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
(4)依据材料、符合史实的看法,如美国公民的选举权利在历史上长期受到限制,选举制度的改变是人民争取和斗争的结果等,即可满分。
(5)天赋人权的原则虽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哲学上是以抽象人性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总和”来论证人的本质,是对抽象人性论的深刻批判。
第(1)问“原则”较容易回答,即“天赋人权”的思想。原则所起到的“作用”则应联系《独立宣言》的发布对独立战争的影响去归纳。第(2)问应从1870年这个时间上,联系“奴隶制”的取消与南北战争这一大背景去思考。第(3)问公民选举权的变化,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作答,即取消了种族和奴隶的限制、取消了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年龄上的限制。第(4)问难度较大,主观性较强。美国选举权的扩大是人民斗争争取来的,它既说明美国的民主有很大的局限性,也说明美国的民主制度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第(5)问是本题中难度最大、理论性最强的一问,对美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的分析应辩证地认识,既要指出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要指出其局限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