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利法案》
- 共1417题
为了国家的核心利益,每个国家都会不断的调整内外政策。
(1)材料一中国的核心利益受到了那方面的威胁?(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为捍卫国家核心利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二 “政府的统一,使大家结成一个民族,现在这种统一也为你们所珍视。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们真正的独立,彷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它支持你们国内的安定,国外的和平;支持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重视的真正自由”。
——华盛顿1796年《告别演说》
(2)材料二中所提“政府的统一”在美国是怎样实现的?依据材料分析华盛顿对统一问题
的认识。(4分)
材料三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
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
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
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战略意图?依据材料,战后初期美国为实现其战略意图采取
了哪些措施?(5分)
材料四 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更具有威胁性。
——克拉克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克拉克所说的这场战争影响的认识。
正确答案
(1)国内的民族分裂势力;(沙俄)殖民者的威胁。
平定三藩叛乱,收回台湾。
(2)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
政府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3)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操纵联合国。
(4)对美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用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的企图彻底失败。
对中国:捍卫了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对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方人士认为美国联邦是当初各州自由加入而组成的,现在各州仍然有权利自由退出。而北方人士则认为,各州既然已经加入联邦,就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入时需要全体联邦成员的同意,退出时也必须经过同样的程序。根据以往的经验,南方人相信,北方民意是有分歧的,北方人不愿意发动战争,即使南方独立了,北方也不会动武。如果发生战争,很多北方人反而参加南方集团作战。南方的一些领导人以为他们一来兵多地盘大,二来会得到英国、法国的强力支持。
材料二 1860年12月20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特别代表大会,169名代表一致投票通过一项法令,取消这个州与其他各州的“联盟关系”,也就是从美国中独立出来;1861年1月1日,密西西比州立法机关以84票对15票决定脱离联邦……
材料三 林肯在就职前后一再发表讲话,他说,共和党并不是废奴党,他的目的不是要废除南方的奴隶制。他要求南方各州不要脱离联邦,而是在联邦内解决问题。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林肯表示:“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单凭自己的决议合法地退出联邦,任何为此而通过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
请回答:
(1)在美国南方各州宣布脱离联邦时,南方的奴隶制度并没有受到直接和立即的威胁。据材料一分析,南方诸州为什么仍然宣布脱离联邦?
(2)材料二中,南方诸州“投票”行为的实质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林肯总统就职演说中对这种“投票”行为的态度?
(3)1999年,中国总理朱镕基在访美期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例,说明中国有权像美国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这席话在台湾立即引起了争论。台湾方面代表性意见认为朱镕基引例不当,认为美国南北战争是由奴隶制引起的,所以不能与目前海峡两岸关系相比。
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内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政府是否有权动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各州有权自由退出联邦;北方内部存在分歧,不愿也不会发动战争;即使北方发动战争,许多北方人也会支持南方;南方兵多地大;有英、法的强有力支持。
(2)以合法的形式宣布独立,这是一种分裂国家的叛乱行为。林肯认为这种“投票” 行为是无效的。林肯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符合和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
(3)南北战争虽由奴隶制的存废而引发,其实质是统一与分裂之争。 如果“台独”势力公开宣布台湾“独立”或造成台湾事实上的“独立”,中国政府都完全有权以武力来维护国家统一。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维护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反分裂国家法》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是一道材料组合题,寓意深刻。解答时关键是读懂材料内容,领会命题意图。第(1)问从材料中找原因。解答第(2)问时,注意时间信息,“1860年”“1861年”正是美国南北战争前。解答第(3)问时,注意“引例”的含义,也就是中国台湾问题的实质与当年美国南北战争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
(2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是旧君主制(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856年)
材料二:六十多年以来,我们昔日创制的人民主权原则,在美国正完全取得统治地位。美国的各项制度所依据的原则,即遵守纪律的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的原则,真诚而至上地尊重权利的原则,则对所有的共和国都是不可或缺的。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第十二版序(1848年)
材料三:当今世界上有两大民族,从不同的起点出发,但好象在走向同一目标。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象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35年)
(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于哪一年?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的中国也符合材料一托克维尔的观点。简要说明“坏政府”改革与辛亥革命的历史联系。(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民主的制度性保障是什么?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威胁到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事件。(6分)
(3)材料三托克维尔的预言在20世纪中期成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俄(苏)“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俄“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1)时间:1789年(2分)
联系: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了一些改革(此点必答,2分。只要答出“新政”或“预备立宪”给2分)。②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③改革促使西方思想进一步在中国传播;④新政中编练的部分新军成为起义的主力;⑤改革加剧了社会矛盾,为革命准备了条件。(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保障: 美国1787年宪法(2分)
事件:南北战争;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4分,每个要点2分)
(3)含义: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4分)
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路易十六统治时期(1774年即位)、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可知,“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托克维尔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20世纪初,清末的新政也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分析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
(2)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联系美国历史,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美国的南北战争、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都曾威胁到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3)联系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俄(苏)“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指的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所以说美俄“各主宰世界一半的命运”是无法想象的。
据盖洛普2000年3月至7月对1万名18岁以上的美国人所作的民意测验表明:民主党得到大多数妇女、少数民族、低收入阶层以及老年人的支持,而共和党则更多的得到了男人、白人、高收入阶层及年轻人的支持。
请思考:如何认识两党这一差别?
正确答案
材料中的差别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自19世纪末以来,两党都演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与资产阶级利益这一根本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材料中所述是两党制政治下两党为争取公民选票而采取的具体策略的产物,它不能掩盖两党阶级本质相同这一实质。
本题是材料型问答题,先通读材料,了解大意;再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两党的阶级本质上来进行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
材料二 战场上的硝烟飘散之后,笼罩美国大陆的阴影终于消失,而且一去不复还。
——英国政治家约翰·布赖特
材料三 黑人“摆脱了单个的主人,却成了全社会的奴隶……摆脱了旧日的种植园,但除了脚底下尘土飞扬的大路而外一无所有”
——黑人领袖道格拉斯
材料四 如果黑人得到选取权,他们(共和党中激进派)就能粉碎南方农场主的力量,并使北方实业集团保持1961年赢得的对联邦政府的控制。如果让支持北方民主党人的南方诸州恢复在国会事务中的发言权,那将是不合适的,也是愚蠢的,其结果必将危及北方资本家在战争期间促成的关于关税、信贷和公共土地的法案。为了保护这些法案,激进派拣起了授予黑人选取权的旗帜,企图利用它来保持他们党的权威。
——丘吉尔《英美国家史略》
材料五 既然他们安然归家,是否曾经出门就无关紧要了。
——林肯
问题:(14分)
(1)材料一是否完全体现了《独立宣言》宣称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基本原则?说明理由。(4分)
(2)材料二中被约翰.布莱特比喻为“笼罩美国大陆的阴影”是什么?阴影是怎样消失的?(4分)
(3)为什么当黑人获得人生自由后,却依然失落?
正确答案
(1)没有体现。因为宪法剥夺了黑人的公民权,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
(2)指美国国内南方奴隶主经济制度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之间尖锐矛盾。通过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结束了南方奴隶制度的矛盾。
(3)美国黑人虽然获得了人生的自由,但经济上很多被解放黑奴一无所有,黑人要获得经济上的解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长期的奴役生活使得一部分黑人在心理上还不适应自由生活,对原有奴隶主有依附感;支持黑人被赋予选举权对于部分北方资产阶级与政客来说并非对黑人人权的完全肯定,而是为了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林肯总统在南北战争中的重心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而战后的宽大政策也进一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人民奴隶制度罪恶的反省与反思。(学生的答案不一定这么完整)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