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正确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洋务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1. 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1.1974年.巴金在《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说“孔老二留下的,除了历史变天帐《春秋》外,还有门徒编篡的孔丘反动言论集《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从来是站在反孔斗争的前列,是批孔的主力军。历史上历次农民革命斗争,从陈胜、吴广一直到太平天国,都猛烈冲击了这个被反动统治阶级尊为“圣人”的孔老二,以及他的反动思想体系。他们对孔老二的批判,一次比一次更勇敢、更深刻。”材料内容对孔子的批判(    )

A表明了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B表明了作者辩证的唯物立场

C是阶级斗争过激的表现

D孔子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护符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9.右侧的新闻出自那一时期?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4.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1.1974年.巴金在《孔老二罪恶的一生》说“孔老二留下的,除了历史变天帐《春秋》外,还有门徒编篡的孔丘反动言论集《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劳动人民从来是站在反孔斗争的前列,是批孔的主力军。历史上历次农民革命斗争,从陈胜、吴广一直到太平天国,都猛烈冲击了这个被反动统治阶级尊为“圣人”的孔老二,以及他的反动思想体系。他们对孔老二的批判,一次比一次更勇敢、更深刻。”材料内容对孔子的批判(    )

A表明了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B表明了作者辩证的唯物立场

C是阶级斗争过激的表现

D孔子是封建君主专制的护符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9.以下是私服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正确答案

(1)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

(2)改变了工业布局;促进了中西部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5.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年探索与曲折
下一知识点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