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

①O2和O3             ②            ③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④CH3CH2CH2CH(C2H5)CH3和CH3(CH2)2CH(CH3)CH2CH3        ⑤CH3(CH2)3CH3和CH3CH3

⑥ 

正确答案

 ②  ①  ⑤  ③   ④⑥

试题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必须原子;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必须是单质;所以属于同位素的是②,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① ,互为同系物的是⑤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③,属于同种物质的是④⑥。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系物、同位素等概念,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本题比较容易。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  (2)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__;

(3)F、Na、Mg2、Al3的离子半径________。

正确答案

(6分) (1) b ;(2)  c ;(3)  a (各2分)

试题分析:(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个,所以答案选b。

(2)同周期自左向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所以最高价依次升高,因此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逐渐递增,答案选c。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F、Na、Mg2、Al3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答案选a。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对巩固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某研究小组为比较Al和Fe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1所示的装置。

(1)甲中锥形瓶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也可以比较_    

(3)为了确保“Al和Fe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是导致产生气体速率不同的唯一原因”,实验时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实验时除需保证甲中液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相同外,还需保证___________。

(4)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 mol·L1,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注:盐桥常出现在原电池中,是由琼脂和和K2SO4溶液构成的,用来在两种溶液中转移电子。)

(i)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是_______ (填“甲”或“乙”).

(ii)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______到____.(填“a”或“b”)

(iii)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移向______(填“甲”或“乙”)烧杯.

(iv)甲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分)(1)稀盐酸(或稀硫酸)(2分) (2)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2分)

(3)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相同(只要意思说到就给分)(2分)

(4)(i)乙(1分) (ii)a  b (2分) (iii)乙(1分)

(iv)MnO4+8H+5e-=Mn2+4H2O(2分)

试题分析:(1)应用铝或铁和氧化性酸反应得不到氢气,所以该实验中需要的酸应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2)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反之也可以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3)要通过比较生成的氢气的快慢,则必须保证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即实验时除需保证甲中液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相同外,还需保证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相同。

(4)(i)根据总的反应式可知,硫酸亚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的烧杯应该是乙。

(ii)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所以根据装置可知a是正极,b是负极。则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a到b。

(iii)乙烧杯中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正电荷增加,所以阴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即向乙烧杯中移动。

(iv)甲烧杯是正极,得到电子,所以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MnO4+8H+5e-=Mn2+4H2O。

点评:在判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必须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另外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可以进行有关的判断和计算。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下列基本粒子:1H、2H、3H、1H234U、235U、238U、40K、40Ca、Cl214N、14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它们分属________种元素,属于氢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属于铀元素的核素有________种。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质量数相等的粒子为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正确答案

(1)7 3 3 1H、2H、3H 234U、235U、238U

(2)40K、40Ca 14N、14C 1H、1H

本题考查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相互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1)本题列出的12种粒子分属H、U、K、Ca、Cl、N、C 7种元素,1H和1H是同一种核素的不同粒子,1H、2H、3H属于氢元素的3种不同核素,且互为同位素。234U、235U、238U属于铀元素的3种不同核素,也可为同位素;(2)是为“质量数相等的粒子”,而非“质量数相等的原子”,否则:1H和1H不为答案。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乙炔(C2H2)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工业上曾用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1)CaC2中C与O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则1 个O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2)将乙炔通入[Cu(NH3)2]Cl溶液生成Cu2C2红棕色沉淀。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丙烯腈( H2C=CH—C≡N  )。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2分)(2)1s22s22p63s23p63d10(2分)  (3)sp1杂化、sp2杂化(各2分)    3(2分)

试题分析:(1)C中含有碳碳三键,含有2个π键。由于C与O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则1 个O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2个。

(2)根据构造原理可知,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3)碳碳双键是平面型结构,碳氮三键是直线型结构,则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有sp2杂化,也有sp杂化。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3个。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检验。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有关概念的含义、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处于同一短周期A、B、C、D四种元素,在同族元素中,A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周期中是最强的,C的电负性介于A、B之间,且A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D与B相邻。

请填空:

(1)在B的单质分子中存在________个π键,________个σ键;

(2)已知B的气态氢化物很容易与H结合,此时B原子与H间形成的键称为________,形成的离子立体构型为               

(3)在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四种氢化物中的电子数均相同,其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其沸点显著低于其他三种氢化物的原因是                   

(4)A的氢化物易溶于水,原因是                                      

正确答案

(1)2(1分)     1(1分) (2)配位键(2分) 正四面体形(2分) (3)CH4(2分) 

CH4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没有氢键,而NH3、H2O、HF分子间还存在氢键(2分) 

(4)HF和H2O均为极性分子(2分)

试题分析:A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则A应该是F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在同周期中是最强的,且和F位于同一周期,所以B应该是N元素。C的电负性介于A、B之间,则C是O元素。D与B相邻,所以D是碳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三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比氩原子少, A和C处于同主族, 两

者间隔一周期, 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两者核电荷数之差为5, B原子核外M层比L层少2个电子, 则:

(1)B原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2)C原子核里含有一个中子的原子的符号为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A与B所形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6分)(1)(1分,电子个数6个可得分); (1分,见错不给分)

(2)H 或者H(1分), (2分,见错不给分)

(3)三周期第ІA族(1分见错不给分)

试题分析:B原子核外M层比L层少2个电子,则B应该是S元素。A元素和B元素的原子两者核电荷数之差为5,所以A是11号元素,即A是Na。A和C处于同主族, 两者间隔一周期,因此A是H元素。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X、Y、Z、E、F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只含有一个质子;Y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Z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F与Z同主族;E与X同主族。试推断

(1)下列元素分别是:Y__________、Z____________、F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其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X、Z、E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所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正确答案

(1)C、O、S 、(每空1分)(2)Na ; H  (每空1分)

(3) (2分)离子键、极性共价键(2分) 离子 (1分)

试题分析:X只含有一个质子,属所以X是H元素。Y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则X应该是第ⅣA族元素的碳元素;Z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Z是氧元素。F与Z同主族,则F是S元素。E与X同主族,且E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的,而小于S元素的,因此E是Na元素。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已知:A是周期表中原

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 7种运动状态,B、C、E三种元素原子中未

成对电子数之比为3:2:1,D原子核外有4个能级且均充满电子,D与E可形成DE2型化

合物,F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各层均充满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B         C         E          

(2)F在周期表位位于       区,与F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       ­(填

写元素符号),该元素价电子排布图为          

(3)B与D组成的化合物可以与水反应,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氮、氧、氯;

(2)ds;Cr;

(3)Mg3N2+6H2O=3Mg(OH)2↓+2NH3

试题分析: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由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可推出A是氢元素,B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 7种运动状态,可知B是氮元素,B、C、E三种元素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3:2:1,可推出C是氧元素,由于D原子核外有4个能级且均充满电子,D与E可形成DE2型化

合物,可推出E是氯元素,D是镁,再由F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各层均充满电子,可推出F为铜元素,与F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元素为Cr,该元素价电子排布图为,B与D组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回答下列问题:

点评: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读,挖掘题干隐含的信息,如“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结合原子结构,电子的排布,快速作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1)常温下,某气态单质甲分子与AB分子互为等电子体,则一个甲分子中包含          个π键。

(2)关于B的氢化物,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分子的空间构型       ,其

熔沸点比与它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原因是                                                      

(3)D元素原子核外有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当C单质、D单质和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该原电池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                 。E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是    

               

正确答案

(11分)(1)2 (1分)

(2)sp3 (1分)    V形(1分)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1分)

(3)13(1分)   Al —3e-+4OH-=AlO2-+2H2O(2分)

(4)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分)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2分)

试题分析:单质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则A是碳元素。原子中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且有单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的,这说明B应该是氧元素。根据C的电离能数据可知,C应该是第ⅡA族元素,且位于B的下一周期,所以C是Mg元素。单质密度小,较好的延展性,广泛用于食品包装,D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这说明D应该是Al元素。单质是一种常见金属,与B元素能形成黑色和砖红色两种氧化物,因此E是铁元素。

(1)原子数和电子数分别都相等的互为等电子体,气态单质甲分子与AB分子互为等电子体,则甲应该是氮气。氮气中含有三键,而三键中含有2个π键。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6-2×1)÷2=2,所以水是B形结构,氧原子是sp3杂化。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其熔沸点比与它同主族的下一周期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高。

(3)铝元素核外电子数是13个,则就有13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镁的金属性虽然强于铝的金属性,但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铝可以,所以在该原电池中铝是负极,电极反应式是Al —3e-+4OH-=AlO2-+2H2O。

(4)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铁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其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及B,D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B,D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两倍,又知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两种气体、两种固体.

(1)写出四种元素的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写出两种均含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和D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KOH浓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KOH溶液,两极均有特制的防止透过的隔膜,在一极通入A的单质,另一极通入B的单质,写出该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式:A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消耗标准状况下A气体11.2L,该电池能提供的电量为________C.

正确答案

(1)氢 氧 钠 硫 (2)

(3)  (4) 

(5)96320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A,B,C,D分别是H、O、Na、S。

(1)名称分别是氢、氧、钠、硫。

(2)符合条件的两种物质分别是硫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方程式为HSO3+H=SO2↑+H2O。

(3)钠和S都是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电子式为

(4)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氢气在负极通入,氧气在正极通入。又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

(5)氢气是0.5mol,失去1mol电子,所以该电池能提供的电量为6.02×1023×1.6×1019=96320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①~⑩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十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下列性质进行了对比,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⑩>⑨>⑦  

B.离子半径:⑨>④>⑦ 

C.非金属性:③>②>⑥

D.单质的熔点:④>⑨>⑩>⑧   

E.单质的氧化性:③>⑦>⑧

(2)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回答: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常温下呈液态的氢化物的结构式为:                      

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3)在上述元素中,②、⑧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可以相互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

(1)CD。(2)示意图为,结构式为:H-O-H。电子式为:

(3)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2-+2H2O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⑩分别是C、N、O、Na、Al、Si、S、Cl、K、Br。

(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原子半径是⑨>⑩>⑦,A不正确。同主族自上而下离子半径也是逐渐增大的,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是⑦>⑨>④,B不正确。CD都是正确的。E不正确,应该是③>⑧>⑦。

(2)金属性最强的是钾元素,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常温下呈液态的氢化物水,其结构式为H-O-H;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氢化物是氨气,电子式为

(3)②、⑧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NH3+HCl==NH4Cl。⑨、⑤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铝,反应的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4分)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写出上表中的元素⑩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2)元素⑦与⑧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                    

(3)元素④的第一电离能     (填“>”、“=”或“<”)元素⑤的第一电离能;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X沸点高于同族其它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其原因是                                                 

(4)第四周期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4p轨道半充满的是             (请填元素符号,下同),3d轨道半充满的原子是             ,4s轨道半充满的是                      

(5)将过量的X通入含有元素⑩的蓝色硫酸盐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1分)      (2) 离子晶体。(1分)

(3)  >       ( 1分)    三角锥形   (1分)X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2分)

(4) As(1分);  Cr  Mn(2分,各1分);   K  Cr  Cu(3分,各1分)

(5)4NH3 + Cu2+=Cu(NH3)42+( 2分)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⑩分别是H、Be、C、N、O、F、K、Cl、Cr、Cu。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铜原子的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氯化钾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晶体。

(3)由于氮元素的2p电子属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氨气是三角锥形结构,由于氨气中含有氢键,所以氨气的沸点高。

(4)根据构造原理可知4p轨道半充满的是As,3d轨道半充满的原子是Cr、Mn,4s轨道半充满的是K、Cr、Cu。

(5)氨气和铜离子能形成配位键,所以反应式为4NH3 + Cu2+=Cu(NH3)4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6分)用符号“>”“<”或“=”连接下列各项关系。

(1)第一电离能N      O;            (2)电负性:N      C;

(3)键的极性:H-C      H-Si ;    (4)键角:H2S      NH3

(5)晶格能:MgO______KI              (6)分子中π键数目:C2H4      C2H2

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1)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所以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

(2)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所以氮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碳元素的。

(3)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的,所以H-C键的极性大于H-Si键的极性。

(4)硫化氢是V形,键角是105°,氨气是三角锥形,键角是107°。

(5)形成离子键的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晶格能越大,所以氧化镁的晶格能大于碘化钾的。

(6)双键是由1个δ键和1个π键构成的,而三键是由1个δ键和2个π键构成的,乙烯分子的π键数目小于乙炔分子中的π键数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5分)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在[Z(NH3)4]2+离子中,Z2+的空间轨道受NH3分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

(3)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4) Q、R、Y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作答)。

(5)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9     (3分) (2)孤对电子(孤电子对) (3分)

(3)b   (3分)(4)Si < C

(5) 3:2    (2分)(6)原子晶体      (2分)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构可知,Q、R、X、Y、Z五种元素分别是C、N、O、Si、Cu。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9

(2)氨气是配体,提供孤对电子,铜离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3)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的,所以甲烷的稳定性强于SiH4的。两种氢化物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沸点大小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系。SiH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甲烷的,所以沸点高于甲烷的,答案选b。

(4)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Si < C

(5)相对分子质量是26的是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单键都是σ键,三键是由1个σ键与2个π键构成的,所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3:2。

(6)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分别是O个Si,形成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与能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