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共75155题
(11分) A、B、C、D、E、F、G、H和I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B、E、F、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H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A和I相遇产生白色的烟;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
⑤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⑥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⑦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
⑧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②中烟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5)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HCl NH4Cl (2)Cu+Cl2CuCl2 (3)2Mg+CO22MgO+C
(4)NO O2 (5)2H2S+3O22H2O+2SO2 (6)CH4
I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I是氨气;A和I相遇产生白色的烟,且A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A是HCl;将红热的铜丝放入装有B的瓶中,瓶内充满棕黄色的烟,说明是氯气和铜的反应,所以B是氯气,E是铜;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E是SO2;镁能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所以F是CO2;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则G是S,D是氧气;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所以C是NO;将B和H在瓶中混合后于亮处放置几分钟,瓶内壁出现油状液滴并产生A,说明反应是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即H是甲烷。
(15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 。
(2)c元素的一种同素异形体与熔融的n单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作CxK,其平面图形见图,则x值为 。
(3)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图,其中序号“8”代表 (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图中的序号)。
(4)由i原子跟d原子以1 : 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晶型与晶体j相同。则i与d形成的晶体中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i原子;与同一个i原子相连的d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5)i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i的原子半径为d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 _g/cm3 (用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1)元素O是铁,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 (2) 8
(3) Si; 2 (4) 正四面体 sp3 (5)
(1)元素O是铁,由构造原理可得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
(2)由图分析可得X为8;
(3)第三周期中硅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电负性最大即非金属性最强的为2;
(4)i原子跟d原子以1 : 1相互交替结合而形成的晶体为ALN晶体,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
(5)密度为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C、D原子核外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又知B和E为同一主族,C、D、E为同周期,且B、E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C、D的原子序数之和
(1) E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
(2)元素B、C、D、E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
(3)元素A、B、C、D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4)写出C单质与B单质加热时生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5) 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制取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①A2(g)+B2(g)=2AB(g) ΔH1=akJ/mol
②2AB(g)+B2(g)=2AB2(g) ΔH2=bkJ/mol
③AB(g)+AB2(g)= A2B3(g) ΔH3=ckJ/mol
则2A2(g)+3B2(g)=2A2B3(g) ΔH= kJ/mol (用a.b.c表示)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14分)
(1) 1s22s22p63s23p6
(2) Na>Al>S>O
(3)N>O>Al>Na
(4)Na+[::
:]2-Na+
(5) 第三周期,ⅢA族, Al3+ +3NH3·H2O=Al(OH)3↓+3NH4+
(6) ΔH=(2a+b+2c)kJ/mol
试题分析:由A的电子层结构,可以推知为2s22p3,为N,又B和E为同一主族,C、D、E为同周期,B为O或F,C、D、E为第三周期,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可能为Na和Al,从而确定B为O、E为S。
(1)要注意为S的离子
(2)原子半径先比较电子层,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再比较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3)第一电离能整体上同周期从左到右为增大趋势,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小;这里N为半充满,反常。
(4)Na2O2的电子式
(5)Al的位置以及制备Al(OH)3,要考虑氢氧化铝的两性,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故不能用强碱,用氨水。
(6)由盖斯定律有目标反应等于①×2+②+③×2
(14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第三周期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所述。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取A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在25oC、10l kPa下,已知13.5g的B的固体单质在D的气体单质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Sn与元素C同主族,周期数比元素C的大2.则Sn的原子序数为 ;配制SnCl2溶液时需用盐酸溶解其晶体,其目的是 。
(4)甲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为 ;甲溶于水后光照一段时间溶液酸性增强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5)将A的单质、B的单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NaOH溶液中。写出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MgCl2(熔融)电解Mg+Cl2↑ (2)2Al(s)+3Cl2(g)=2AlCl3(s) △H=-1676kJ/mol
(3)50;抑制SnCl2水解 (4);2HClO光照2H++2Cl-+O2↑
(5)Al-3e-+4OH-=AlO2-+2H2O
试题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第三周期元素,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D2制取A的单质,说明A应该是活泼的金属镁。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最内层电子数多1,因此B的原子序数是13,是铝元素。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经聚合、脱水,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则C是硅元素。D的一种气态氧化物甲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它溶于水得到单一溶质的弱酸性溶液(有漂白性),该溶液光照后酸性增强,该弱酸性物质应该是次氯酸,即D是氯元素。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9=87,所以甲是Cl2O。
(1)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单质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熔融)电解Mg+Cl2↑。
(2)13.5g的铝的物质的量是13.5g÷27g/mol=0.5mol,完全与氯气反应放出419 kJ的热量,因此2m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419 kJ×4=1676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l(s)+3Cl2(g)=2AlCl3(s) △H=-1676kJ/mol。
(3)Sn与元素硅同主族,周期数比元素硅的大2.则Sn的原子序数为14+18+18=50;+2价的锡在溶液中易水解,因此配制SnCl2溶液时需用盐酸溶解其晶体的目的是抑制SnCl2水解。
(4)甲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这说明氧元素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因此其电子式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溶液的酸性增强,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为2HClO光照2H++2Cl-+O2↑。
(5)镁的金属性强于铝,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铝,而不是镁,所以将A的单质、B的单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NaOH溶液中镁是正极,铝是负极,负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Al-3e-+4OH-=AlO2-+2H2O。
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F同主族,E、G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且F+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G在周期表的位置 ;
(2)写出D元素单质的电子式
(3)E、F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与A2E反应的方程式 ;
(4)B、D、E氢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
E、G所在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某种金属与其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得到一种蓝色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A、B组成的化合物中,含A量最高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正确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ⅥA族(1分)
(2)(1分)
(3)2Na2O2 + 2H2O =" 4NaOH" + O2↑(2分)
(4) H2O> NH3 >CH4(1分); H2SO4(1分) ; 4OH-—4e- = O2↑+ 2H2O (或2H2O—4e- = O2↑+4H+)(2分)
(5) CH4(1分)
试题分析:A、B、D、E、F、G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推定是碳元素,A、F同主族,A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共价键,F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推断出A是H,F是Na,F+与E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E、G同主族。可以推断出E是O,G是S,D是N,(1)G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2) D元素单质,氮气有三对共用电子对,(3)E、F形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Na2O2,A2E是水,二者反应可以制氧气,(4)C、N、O位于同一周期,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氢化物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因此为硫酸,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阴离子移向阳极,根据放电顺序,氢氧根离子比含氧酸根离子优先放电,4OH-—4e- = O2↑+ 2H2O
(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石墨烯(如图甲)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乙).
(1)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 _________ .
(2)图乙中,1号C的杂化方式是 _________ ,该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_________ (填“>”“<”或“=”)图甲中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乙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H2O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2O形成氢键的原子有 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60),某金属M与C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丙所示,M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该晶胞中M原子的个数为 _________ ,该材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3
(2)sp3;<
(3)O、H
(4)12;M3C60
试题分析:(1)根据图甲可知1号C与相邻C形成σ键的个数为3.
(2)图乙1号碳形成了4个σ键,所以1号C的杂化方式为sp3;图乙1号C与相邻C形成的键角是109.5℃,图甲1号C与相邻C的键角是120℃。
(3)氧化石墨烯中O原子与H2O中的H原子,氧化石墨烯中H原子与H2O中O原子都可以形成氢键。
(4)根据切割法,晶胞含M原子的个数为:12×1/4+9=12;C60位于顶点和面心,所以晶胞含C60个数为:8×1/8+6×1/2=4,所以化学式为M3C60
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A、C位于同一主族,A为非金属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被腐蚀或损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
(2)由上述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某种盐,水溶液显碱性,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E元素与D元素可形成ED2和ED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保存ED2溶液时,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E单质
②ED2只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ED3只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③铜片、碳棒和ED3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碳棒
④向淀粉碘化钾溶液和苯酚溶液中分别滴加几滴ED3的浓溶液,原无色溶液都变成紫色
正确答案
(1)NaOH 离子键和共价键
(2)2I-+ClO-+H2O=I2+Cl-+2OH-
(3)①③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C为短周期元素,且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确定C元素;
(2)由B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确定B元素。
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够电离出电子数相等的阴、阳离子,C为钠元素;A、C位于同一主族,且A为非金属元素,A为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为氧元素;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7,D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D为Cl;E为常见金属且在潮湿空气中容易被腐蚀,E为Fe。
(1)NaOH中存在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2)H、O、Na、Cl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形成的盐,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溶液显碱性,该盐为NaClO,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ClO-+ H2O=I2+Cl-+2OH-。
(3)保存FeCl2溶液加入少量铁粉的原因是防止Fe2+被氧化,①对;FeCl2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得Fe+2HCl=FeCl2+H2↑,也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2FeCl3=3FeCl2,②错;Cu、碳棒、FeCl3溶液形成原电池,碳棒作正极,电子由铜片流向碳棒,③对;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FeCl3浓溶液,溶液显蓝色,苯酚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显紫色,④错。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目前也发现有些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在周期表中左上方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称为对角线规则。据此请回答:
(1)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____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反应Be2C+4H2O=2Be(OH)2+CH4↑,则Al4C3遇足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证实,BeCl2是共价化合物,可以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该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电子式表示Be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Li2O(1分) Li3N(1分) (2)Al4C3+4OH-+4H2O=4AlO2-+3CH4↑(2分)
(3)将BeCl2加热到熔融状态,不能导电,证明BeCl2是共价化合物(2分)
(2分)
试题分析:(1)Li和Mg处于对角线位置,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氮化镁。所以锂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Li2O 外,也生成微量的Li3N。
(2)Be2C、Al4C3均属于金属碳化物,根据反应Be2C+4H2O=2Be(OH)2+CH4↑可知,与水反应时相当于是水解反应,所以Al4C3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和C3H12,即该化合物是甲烷。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溶液中。因此Al4C3遇足量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4C3+4OH-+4H2O=4AlO2-+3CH4↑。
(3)共价键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出离子,因此不能导电。而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据此可以判断是含有离子键,还是含有共价键。所以要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BeCl2是共价化合物,则正确实验方法是将BeCl2加热到熔融状态,不能导电,证明BeCl2是共价化合物。由于Be和Cl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共价键,则用电子式表示BeCl2的形成过程为。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4)写出由②、③、④中的元素形成的等电子体分子 。(任写一组)
(5)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6)由表中①、③、④三种元素形成盐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由表中①、②、③、④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的水溶液呈中性,该盐的化学式是 。
正确答案
(1)Na>Al>O(1分)
(2)HNO3>H2CO3>H2SiO3(1分)
(3)或
(2分)
(4)N2 、CO(或N2O、CO2)(2分)
(5)ab(2分,漏选得1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NH4++H2ONH3·H2O + H+ (2分) CH3COONH4(2分)
试题分析:依据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可知,它们分别是H、C、N、O、Na、Al、Si、Cl。
(1)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O。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3)H、O、Na、Cl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可以是氢氧化钠或次氯酸钠等,其电子式为或
。
(4)原子数和价电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则由C、N、O中的元素形成的等电子体分子是N2 、CO(或N2O、CO2)。
(5)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则该化合物是双氧水。其中可以起到催化剂作用的是MnO2、FeCl3,答案选ab。
(6)H、N、O三种元素形成盐的水溶液呈酸性,则该化合物是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电离出的NH4+水解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 + H+。H、C、N、O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的水溶液呈中性,该盐的化学式是醋酸铵。由于NH4+与CH3COO-的水解程度相同,因此溶液显中性。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A)a (B)b (C)c (D)d
(2)G元素与 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表格中九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酸性最强的是 (用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下同),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
(3)C、D、E、F四种元素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差的物质的空间结构为 。
(4)G、H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填编号)
(a)看那种原子失去的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正确答案
(16分,每空2分)
(1) B 。
(2)Na2O2,, HClO4 , Al(OH)3 。
(3) 正四面体。
(4)钠, bc。
试题分析::(1)在周期表中,只有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故答案为:b;
(2)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确定G元素是Na,E元素是O,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者均是金属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的碱性逐渐增减弱,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的碱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是KOH;具有两性的是Al(OH)3;
(3)C、D、E、F四种元素中,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差的物质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4)室温下,H为Al元素,G为Na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钠,金属镁和热水反应而金属铝和热水不反应,可以确定金属性的强弱,或是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来判断,或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来判断,故答案为:钠;b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A、B、C、D、E五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且均小于18。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C可形成两种化合物BC和BC2,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BC有毒,BC2可用于灭火;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E—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A、C两种元素的符号:A , C 。
(2)写出D原子和E—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原子 ,E—离子 。
(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其电离方程式为 。
(4)写出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稀溶液,常温下和E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H; O;
(2)
(3)NaHCO3 ; NaHCO3 = Na+ + HCO3—;
(4)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
试题分析:A元素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所以为H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元素;B、C可形成两种化合物BC和BC2,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BC有毒,BC2可用于灭火,所以B为碳元素;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三分之一,为钠元素;E—具有与Ar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为氯元素。(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HCO3,HCO3—为二元弱酸的酸式根,不能拆开。(4)氯气和碱发生歧化反应。
Q、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在短周期的所有元素中Q的原子半径与Z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不包括稀有气体),R、X、Y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中R的一种单质的熔点最高,Y与Q、R、X、Z均能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原子核外有 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常温下液态化合物甲只含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1︰1,甲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3)Q分别与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4)Q与R两元素可组成多种分子,其空间构型可能是 (填写序号)。
a.直线型 b.平面形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5)X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原因之一,工业上可采用它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无毒害物质而除去,请用方程式表示该反应 。
正确答案
(1)第2周期第VA族 2 C O (2)H2O2的电子式(3)H2O>NH3(4)abd
(5)6NO2+8NH3=7N2+12H2O或6NO+4NH3=5N2+6H或6NOX+4XNH3=(3+2X)N2+6XH2O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可推知:个元素分别是Q:H;R:C;X:N;Y:O;Z:Cl.其中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主族。它的原子核外有S、P两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这五种元素中,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C。(2)常温下液态化合物甲只含上述元素中的两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1︰1的化合物是H2O2,其电子式是。(3)元素的非金属性O>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于的氢化物越稳定。故Q分别与X、Y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H2O>NH3。(4)C2H2是直线型;C2H4、C6H6平面形;CH4正四面体。所以选项为:abd。(5)NO、NO2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原因之一,工业上采用它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无毒害物质而除去方程式是:6NO2+8NH3=7N2+12H2O或6NO+4NH3=5N2+6H或6NOX+4XNH3=(3+2X)N2+6XH2O。
(14分)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与Y、Z、W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在常温下均呈气态,在周期表中Z与W左右相邻,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盐,且Y的核电荷数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X、Y、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4:1:1。化学式为 。YX3与水2种粒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
(3)Z2W2分子的电子式为 。
(4)YW3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遇水即发生水解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该反应说明Y和W两种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的符号)。空间构型是
正确答案
(1) (2)NH4Cl
(3) (4)NCl3+3H2O ="==" NH3+3HClO N 三角锥形
试题分析: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盐,则Y为N,Y的核电荷数与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W为Cl,Z与W左右相邻,则Z为S,X与Y、Z、W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在常温下均呈气态,则X为H。NCl3水解可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水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说明NCl3中Cl呈现正价,N呈现负价,因此非金属性强的是N。NCl3的空间构型与NH3的空间构型相似,为三角锥形。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A、B、C、D、E为前四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相关的信息如下:
请用对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氢可形成一种的分子式为A2H4化合物,该分子中存在σ键与π键数目比为 。
(2)H—A、H—B两种共价键中,键能较大的是 ;H—A、H—D两种共价键中,键的极性较强的是
(3)E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单质E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BO和A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将一定量的D2通入一定浓度M的水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物中有三种含D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上图所示。请写出t2时刻总反应方程式
正确答案
25⑴5:1(2分)
⑵H-C (2分) H-Cl(2分) 第一空填H-C、H-N均可,
⑶第四周期第IB 族 (2分)
3Cu + 8H+ + 2NO3- = 3Cu2++2NO↑ + 4H2O(2分) 写成普通化学方程式,不得分;离子符号或化学式错,不得分;配平错,扣1分。
⑷NO(g)+ CO2(g)=NO2(g)+CO(g)
△H ="+234" kJ/mol(2分) 须正确标明物质状态、△H的数值、“+”号及单位,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
⑸离子键、极性键 (2分) 各1分,“极性键”写成“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也可。多填其它类型,每多填一个扣1分。
5Cl2+10NaOH = 7NaCl+2NaClO+NaClO3+5H2O(2分) 写离子方程式也可。化学式(或离子符号)错,不得分;配平错,扣1分。
试题分析:
根据信息可以推知A、B、C、D、E分别为C、N、Na、Cl、Cu元素。
(1)A2H4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CH2=CH2,其σ键与π键数分别为5、1,故之比为5:1;
(2)键能跟键长有关系,键越断,键能越高,故有H—C
(3)为Cu与稀硝酸的反应
(4)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力,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有△H ="+234" kJ/mol;
(5)NaOH与氯气反应可能生成Cl-和ClO-或Cl-和ClO3-;从图中看出n(ClO-):n(ClO3-)=2:1,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是五种短周期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
(1)B与D形成的化合物是 ;A和E形成的化合物是 。(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C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上述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5)C、E形成的化合物为 、 (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2)
(3)
(4)
(5)、
试题分析:由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结合表格A、B、C、D、E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可推出A为Mg, B为Al,C为S,D为Cl,E为O,,B与D形成AlCl3,是共价化合物,A与E形成MgO离子化合物。C的氢化物为H2S,其电子式为
,。
(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Al(OH)3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2SO4,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由以上推出C为硫元素,E为氧元素,C、E形成的化合物为SO2和SO3。
点评:元素周期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内容,难度不大,学生要注意挖掘题干隐含的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结合平时积累的知识不难得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