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共75155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十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A、C、D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I元素跟A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高温灼烧该化合物时,火焰呈________色。
(4)G的单质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A和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写出其中较稳定的化合物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r (2)NaOH (3)黄
(4)Cl2+2OH- = Cl- + ClO- + H2O
(5)2Na2O2+2CO2=2Na2CO3+O2↑
试题分析:由元素周期表可知,A:Na B:K C:Mg D: Al E:C F:O G:Cl H:N I:F R:Ar
(1)Ar为惰性气体,最不活泼
(2)A ,C ,D三种元素分别对应的水化物为 NaOH、 Mg(OH)2、Al(OH)3其中NaOH碱性最强。
(3)氟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
(4)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完全电离。故反应方程式 为Cl2+2OH- = Cl- + ClO- + H2O
(5)A与F形成Na2O与Na2O2两种物质,其中后者更稳定。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列出了十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①~⑩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物质化学式),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填物质化学式);
(3)⑦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③与⑧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
(5)写出含有32个电子的元素⑥的氢化物的分子式: 。
(6)写出工业冶炼⑤的化学方程式:
(7)写出将⑨元素单质从海水中(离子形式存在)提取所涉及到的三个步骤的离子方程式,第一步:Cl2+2Br-=2Cl-+Br2 第二步: ; 第三步Cl2+2Br-=2Cl-+Br2
正确答案
(1)Ca
(2)HClO4、 Al(OH)3
(3)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4)
(5)C4H8
(6)2Al2O34Al +3O2↑ 冰晶石
(7)Br2+ SO2 +2H2O=4H+ + SO42- + 2Br-
试题分析:①~⑩各元素分别为Na、K、Mg、Ca、Al、C、N、Cl、Br和Ar。(1)电子层数最多的元素,其原子半径最大;(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则该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3)M物质为NH4NO3,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4)元素③与⑧形成化合物氯化镁,离子化合物,故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5)元素⑥的氢化物为CxHy,电子为12x+y=32,x、y之间的关系还应符合烷烃或烯烃或炔烃的通式;(6)Al是活泼金属,工业冶炼需用电解法。
点评: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是高考必考知识点,考生在备考中应注意积累掌握短周期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A、B、C、D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根据有关信息,按要求回答问题:
信息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①:A一定不是 (填序号);
A.氢 B. 碳 C.氧 D.硫
信息②: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固体,其最高价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可能有一种是铝元素 (填“可能”或“不可能”);
信息③:A与D同主族,工业上常用A高温下还原DO2制取D;
(3)A与D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信息④:向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正确答案
(1)A D
(2)可能
(3)2C + SiO2 2CO↑ + Si
(4)Mg(OH)2
试题分析:(1)氢的最外层电子为1,若A为硫,D将不属于短周期元素;(2)最高价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说明有一种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而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可能;(3)2C + SiO2 2CO↑ + Si ;(4)短周期中只有镁离子能与过量氢氧化钠生成沉淀。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⑨分别是H、C、N、O、Na、Al、S、Cl、P。
Ⅰ、(1)元素⑦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2)④、⑤两种元素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③、⑧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用电子式表示①和⑤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A、B、C可发生以下反应(副产物已略去),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S b、N2 c、Na d、Mg e、Al
(2)若X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检验此C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知在酸性溶液中该金属离子能被双氧水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分)Ⅰ、(1)3216S (2) Na2O2(3)HClO4﹥HNO3﹥H3PO4
(4)
Ⅱ、(1)de (2)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通入氯气后呈血红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Fe+H2O2+2H+=2Fe
+2H2O((1)(2)1分其余每小题2分)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⑨分别是H、C、N、O、Na、Al、S、Cl、P。据此可知:
Ⅰ、(1)元素⑦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符号是。
(2)④、⑤两种元素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Na2O2。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③、⑧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NO3﹥H3PO4。
(4)①和⑤形成化合物NaH,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所以用电子式表示①和⑤形成化合物的过程是。
Ⅱ、(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可以是碳或S或氮气或进水钠等,但不可能是镁或铝,答案选de。
(2)若X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因此X是铁。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说明C是氯化亚铁,则A是氯气,B是氯化铁。检验亚铁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或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通入氯气后呈血红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双氧水的还原产物是水,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H2O2+2H+=2Fe
+2H2O。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共13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⑨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 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
(2) 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 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5)表示①与⑦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该化合物是由
(填“极性”“非极性”)键形成的。
(6)写出元素⑦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正确答案
(方程式、形成过程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1)Ar; (2)HClO4;; (3)Al; Al2O3+2OH-=2AlO2-+H2O
(4) ; 离子
(5); 极性共价键 (6)Cl2 +H2O =" H" ++ Cl- + HClO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⑨种元素分别是C、N、O、Na、Al、S、Cl、Ar、K。
(1)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化学性质最变化活泼。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因此是HClO4;同样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是KOH,电子式是。
(3铝的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赋,也能和碱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是Al2O3+2OH-=2AlO2-+H2O。
(4)钠和硫形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属于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可表示为。
(5)C和Cl形成的四氯化碳,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其电子式是。
(6)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是Cl2 +H2O =" H" ++ Cl- + HClO。
(6分)经验表明,除氢和氦外,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n)多于或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m)时,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m)多于电子层数(n)时,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数学表达式为n≥2;(n-m)≥0时是金属元素;(n-m)<0时是非金属元素。试回答以下问题:
(1)第n周期有 种主族金属元素。有 种非金属元素。
(2)第m主族有 种非金属元素。
(3)根据以上规则,预言未来发现的第七周期元素中,有 种非金属元素,其理由是 。
正确答案
(1)n (1分) 8-n (1分) (2)m-2(2分)
(3)1(1分)每一周期只有(8-n)种非金属(除第一周期)(1分)
除氢和氦外,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n)多于或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m)时,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m)多于电子层数(n)时,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其数学表达式为n≥2;(n-m)≥0时是金属元素;(n-m)<0时是非金属元素。
第n周期有n种主族金属元素, 8-n种非金属元素。
有甲、乙、丙三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小2,乙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丙元素质子数与甲元素质量数相等,且甲与丙同主族。
(1)甲、乙、丙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乙、丙与乙所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C H Si (2)CH4
乙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则乙是氢元素,设甲、丙的质子数分别是x、y,则有x+8=y,x+(x+2)=y,解得x=6,y=14,即甲是碳,丙是硅。
用符号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填写下列 各空。
(1)原子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 )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决定。 (4)核电荷数由_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 合价主要由________决定。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
正确答案
(1)AB (2)A (3)AB (4)A 5)D (6)D
试题分析:(1)而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原子是核素,所以原子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答案选AB。
(2)元素是指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成,所以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的,答案选A。
(3)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答案选AB。
(4)核电荷数=质子数,则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答案选A。
(5)(5)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答案选D。
(6)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答案选D。
点评:该题上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记住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在①35Cl、②37Cl—、③12C、④23Na+、⑤24Mg2+、⑥14C中;(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粒子半径比较:①_____②;④_____⑤(填 < = > 号)
(2)微粒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的是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______ ______;
(3)_________与_________互为同位素,共有___________种元素。
正确答案
(8分)(1)< > (2) ③⑤;③与⑥、④与⑤ (3)③与⑥;4种
试题分析:(1)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则微粒半径是①<②;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微粒半径是④>⑤。
(2)由于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微粒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的是③⑤分别都是6和12;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③与⑥、④与⑤,核外电子数分别是6和10。
(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所以③与⑥互为同位素。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共计有4中元素。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试题基础性强,紧扣教材,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
用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其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填空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3)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
正确答案
H;NaOH;HF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NaOH;
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
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则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HF;
(6分) 在①Li 、②
N 、③
Na 、④
Mg 、⑤
Li 、⑥
C 、⑦C60 、⑧石墨中,选择序号填空。
(1)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2)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3) 和 互为同素异形体。
正确答案
(1)②和⑥(2分) (2)③和④(2分) (3)⑦和⑧(2分)
(1)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所以②N与⑥
C的质量数相同;(2)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其质子数,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得出③和④中子数相同;(3)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前六项均为原子,最后两项为碳元素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12分)
(1)同一短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__________,但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逐渐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_,因此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用于减缓食物腐败变质的措施和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相同,逐渐增多,逐渐减小,减弱,增强,减弱,增强。(每空1分)
HClO4>H2SO4>H3PO4>H2SiO3,(2分)
(2)低温保存,隔绝空气保存(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等),添加防腐剂、盐藏、干燥脱水保藏等。(3分)
略
将0.2 mol金属R的一种含氧酸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R的氧化物RO和CO、O2的混合气体。已知: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8,其体积为8.96 L(标准状况);金属R的原子核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个。测得RO的质量比原含氧酸盐质量减轻一半。通过计算,求出该盐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
FeC2O4
生成CO、C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2=36,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 mol,质量为m混="36" g·mol-1×0.4 mol="14.4" g(为含氧酸盐的质量的一半)。
设CO的物质的量为x,则CO2的物质的量为0.4-x,有:
28x+44(0.4-x)=14.4
x=0.2
即n(盐)∶n(CO)∶n(CO2)=0.2∶0.2∶0.2=1∶1∶1。
M(盐)=="144" g·mol-1
M(RO)="144" g·mol-1-28 g·mol-1-44 g·mol-1="72" g·mol-1
M(R)="72" g·mol-1-16 g·mol-1="56" g·mol-1故该盐的化学式为FeC2O4。
如下表所示,上、下两横行分别是含碳、含氮的物质。纵行,如CH4、互为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请在表中空格里填入四种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
本题意在考查C、N二者电子数相差一,而正、负化合价也各差一。结合等电子体的要求,不难写出、
CO2、
N2O4、N2
CO
。
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其中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形成的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与Ne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正确答案
(1)甲:氧(O) 乙:镁(Mg) 丙:钠(Na)丁:氯(Cl) (2)MgO Na2O2 MgCl2 NaCl
①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②乙的+2价阳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乙元素中性原子中有12个电子。③焰色反应为黄色的是钠元素。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为苍白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