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共75155题
X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______。
(2)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
(3)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______。
(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N=________。
(5)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1)A-Z (2)A-x-n (3)A-x+n (4)22 (5)mol
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1)N=A-Z;(2)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则N=A-x-n;(3)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则N=A-x+n;(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为6+8+8=22;(5)A2-所含电子数为m-x+2,则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已知A、B、C、D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四种微粒,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A是一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D分别是两种气态单质分子,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D属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
(3)若A、B均是含有2个原子核的微粒,且B中含有10个电子,D中含有18个电子,则A、B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是一种含有22电子的分子,则符合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A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如果是有机物则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正确答案
(1)2F2+2H2O=4HF+O2 (2)H2O (3)HS-+OH-=S2-+H2O (4)CH3CH3(或CH3OH)
(1)因A是一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且A与B之间发生了置换反应,所以A为F2,B为H2O,C为HF,D为O2。(2)因B、D属于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单质分子,且A是一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故该条件下A为H2S,B为O2,C为H2O,D为S。(3)因A、B均是含有2个原子核的微粒,且B中含有10个电子,D中含有18个电子,故A为HS-,B为OH-,C为H2O,D为S2-。(4)因D是一种含有22电子的分子,常见的含22电子的分子主要是CO2和N2O;结合题给的信息分析,本题中的D只能为CO2,故对应的A可能为乙烷或甲醇。
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1)X的电负性比Y的______(填“大”或“小”);
(2)写出W的价电子排布式 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当1摩尔Z2Y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______________。
(3)X、Y的原子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X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与同主族下一周期的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比较,沸点高的是 (写化学式)
正确答案
(12分) (1) 小 (2) 3d64s2 2Na2O2 + 2CO2 ==2Na2CO3 + O2 NA(或6.02×1023)
(3) CO2 +CO32- + H2O=2HCO3- (4)SiH4
试题分析: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X是碳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则n=2,所以Y是氧元素。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则质子数是11,是钠元素。W有多种化合价,其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则W是Fe元素。
(1)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氧元素的电负性大于碳元素的。
(2)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铁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d64s2。过氧化钠能和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a2O2 + 2CO2 ==2Na2CO3 + O2,其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所以当1摩尔Z2Y2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NA(或6.02×1023)。
(3)CO2能和碳酸盐生成碳酸氢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O2 +CO32- +H2O=2HCO3-。
(4)甲烷和SiH4的结构相似,形成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小,所以沸点低于SiH4的。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元素的名称
(2)写出⑨元素的符号
(3)在这些元素中, (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是最不活泼的元素。
(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 酸性最强; 碱性最强;
(5)从⑤到⑪的元素中, 原子半径最小。
(6)比较⑤和⑥的化学性质,更活泼,试用实验证明此现象(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
。
正确答案
(10分) 4.⑴碳 ⑵ P ⑶Na;F;Ar ⑷HClO4;NaOH; ⑸Cl
(6)(略)((6)2分,其余各1分)
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碳元素。
(2)⑨是磷元素,元素符号是P。
(3)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据此可知金属性最强的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Ar。
(4)金属性或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最强,所以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HClO4的酸性最强,NaOH的碱性最强。
(5)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所以从⑤到⑪的元素中,Cl原子半径最小。
(6)比较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激烈程度进行比较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来进行,据此可以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11分)有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述:
元素
结构、性质等信息
A
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该元素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B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
C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
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请根据表中信息填写:
(1)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离子半径:B______A(填“大于”或“小于”)。
(3)C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__________ ,其原子核外有_____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为______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______ 形。
(4)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D-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 。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与D的氢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1 (2)第三周期第ⅢA族 小于
(3) 3 p 哑铃
(4)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5)NaOH+Al(OH)3===NaAlO2+2H2O 3HCl+Al(OH)3===AlCl3+3H2O
根据题中信息可推出:A为Na,B为Al,C为N,D为Cl。
(1)A为Na,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
(2)B为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Na+与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Al3+大于Na+,故r(Al3+)<r(Na+)。
(3)C为N,其电子排布图为,其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为p轨道上的电子,其轨道呈哑铃形。
(4)D为Cl,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5,Cl-的结构示意图为.
(5)本题考查Al(OH)3与NaOH和HCl反应的方程式,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
A、B、C、D、E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前四种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原子序数的二倍。E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都比A阳离子多2个电子层。D与四种元素中任意一种都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符号:A________,E________。
(2)D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A~E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
(4)A、B、C、D可形成一种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D可形成A2B2D4型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H,Na
(2)2,VI A
(3)E > B > C > D > A
(4)NH4HCO3NH3↑+H2O+CO2↑
(5)乙二酸(草酸)
试题分析:(1)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是C元素;D与四种元素中任意一种都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若干种化合物,猜测D是O元素,则A是H元素,C是N元素,H、C、N、O的原子序数和是E的原子序数的2倍,则E是Na元素。符合Na的阳离子与O的阴离子都比H阳离子多2个电子层,说明推断正确。
(2)O在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第VIA;
(3)根据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B>C>D>A;
(4)A、B、C、D可形成一种受热易分解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碳酸氢铵,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
(5)分子式为C2H2O4的化合物是乙二酸。
在1961年,本生和基尔霍夫发现了一种新的碱金属元素,根据已学知道解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两位科学家研究该元素。
(1)该元素单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该元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比钾与水反应剧烈,但没有铯与水反应剧烈,由此可确定该元素是________。其确定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制备出该元素的单质比钠单质要晚得多,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Rb、Cs、Fr
(2)Rb 碱金属元素的单质按Li、Na、K、Rb、Cs的顺序活泼性逐渐增强
(3)Rb+的氧化性比Na+的小,不易被还原
(1)在碱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中,Li、Na、K的密度都小于1,Rb、Cs、Fr的密度都大于1,故该元素可能是Rb、Cs、Fr。
(2)碱金属元素的单质按Li、Na、K、Rb、Cs的顺序活泼性逐渐增强,因此可以根据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得出该元素为Rb。
(3)Rb和Na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因此要制备它们的单质,需要把Rb+和Na+从其化合物中还原。由于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氧化性就越弱,越不易被还原,因此单质Rb比单质Na制备得晚。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元素o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_________
(2)k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该分子是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含10电子的d的氢化物分子的VSEPR模型为_______。元素c、a、e按原子个数1:2:1组成生活中常见有甜味分子,该分子中有___个手性碳原子。
(4)g、h、i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 所有元素 其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填图中的序号或元素符号),元素k有两种氧化物,它们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3分)(1)1s22s22p63s23p63d64s2
(2)V形或三角形或平面三角形, sp2,极性。
(3)四面体形。4
(4)Mg>Al>Na
(5) f或F; H2SO4>H2SO3 (前五空各1分,后四空各2分)
试题分析:(1)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降低,故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应在周期表的左下方,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应在周期表的右上方,但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c、d、e三种元素分别为C、N、O元素,N元素原子的2p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元素;a为H元素,三者与a形成的化合物为氢化物,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2)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第三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l,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Na.
(3)表中基态原子可以形成+2离子,属于金属,未成对电子数最多,故为过渡元素中的o(Fe),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Fe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
(4)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d为N元素、e为O元素,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为硝酸铵,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
点评: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X、Y、Z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均未出现3d电子。已知:1、 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类型;2、 Z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少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Y、Z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 ,Y , Z 。
(2)Y元素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其中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
(3)含有这三种元素的一种化合物常在实验室中用来制备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每生成1molO2,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正确答案
(1)X:K Y:Cl Z:O
(2)HClO4
(3) 4mol
核外均未出现3d电子,说明X、Y、Z为20号以内的元素,然后借助信息①、②可推理出答案。
分人民网西昌报道组2013年10月1日电:约19时26分,嫦娥二号宣布成功发射。据早些时候报道,昨天上午9时起,工作人员开始为“嫦娥二号”和长三丙火箭加注常规燃料,至14时30分左右加注的是燃烧剂;此后至18时左右加注氧化剂。
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上述资料中的“燃烧剂”,C的单质是上述资料中的“氧化剂”;A元素原子中没有中子;bB与cC两种元素存在关系:b=c-l;C元素常见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且B、C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可以在大自然状态下形成;A、D两种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的水溶液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请解答下列问题:
(1)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族中,D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中。
(2)B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A、B两种元素形成的四原子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4)A的单质与C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正确答案
(5分,每空1分)
(1)IA;三(或“3”);(2) (3)
(4)2H2+O22H2O
试题分析: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是上述资料中的“燃烧剂”,A元素原子中没有中子,说明是氢气;C的单质是上述资料中的“氧化剂”,C元素常见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说明C是氧元素; bB与cC两种元素存在关系:b=c-l,B是N元素;且B、C能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可以在大自然状态下形成;A、D两种元素形成的双原子分子的水溶液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故D是Cl元素。
(1)A(H)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IA族中,D(C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中。
(2)B(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A、B两种元素形成的四原子分子NH3的电子式为。
(4)A的单质H2与C的单质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16分)已知A、B、C、D、E、F、G和H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E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G、H分别是周期表中1—18纵列中的第10、12纵列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位置是 ,G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E与A形成的化合物比F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
(3)B、C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其原因是 。
(4)BD32-离子中B原子采取 杂化,任写一种与BD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电子式 。
(5)元素H的一种硫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硫化物的化学式是 。元素H的氢氧化物可溶于氨水中,生成和铜氨配离子相同配位数的离子,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第二周期,第VIA族(2分),3d84s2(2分)。
(2)高(1分),HF分子间存在氢键(1分)。
(3)N(1分),N原子的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1分)。
(4)sp2(2分), N N(2分)。(5)ZnS(2分)。 Zn(OH)2+4NH3="[" Zn (NH3)4]2++2OH-(2分)。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知,A、B、C、D、E、F、G和H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则B为碳元素;C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C为氮元素;E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E为氟元素;又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D为氧元素;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则F为氯元素;G、H分别是周期表中1—18纵列中的第10、12纵列元素,则G为镍元素,H为锌元素。(1)D为氧元素,在周期表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IA族;,G为28号元素镍元素,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4s2;(2)HF比HCl的沸点高,其原因是HF分子间存在氢键;(3)C、N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大的是N,其原因是N原子的p轨道是半充满状态,较稳定;(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O32-离子中C原子采取sp2杂化,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判断,与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2,电子式见答案。(5)根据锌的硫化物晶体的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判断,该硫化物的化学式是ZnS。元素锌的氢氧化物可溶于氨水中,生成和铜氨配离子相同配位数的离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OH)2+4NH3="[" Zn (NH3)4]2++2OH-。
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
(2)实验结论: 。
正确答案
(1)(每空1分,共6分)
(2)金属性:Na>Mg>Al(1分),非金属性Cl>S(1分)或: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分)
本题考查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及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下表列出前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性质的一些数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填编号)。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的单质与I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C2与EC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E、F、G三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每一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比元素B原子序数大5的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E与C及氢元素可形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60的一元羧酸分子。其分子中E元素原子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杂化成键,分子中共形成____________个σ键,__________个π键。
(5)C和I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可以验证你的结论的是下列中的________(填编号)。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挥发性
b.单质分子中的键能
c.两元素的电负性
d.含氧酸的酸性
e.氢化物中X—H键的键长(X代表C和I两元素)
f.两单质在自然界的存在
正确答案
(1)B
(2)①C+4HNO3(浓)CO2↑+4NO2↑+2H2O
②2Na2O2+2CO2=2Na2CO3+O2
(3)PCl3或CCl4 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4)sp3 sp2 7 1 (5)氮 ce
由题意得A~J分别为S、K、O、Al、C、P、Cl、Na、N、Si,由电
离能的比较规律可得B的第一电离能最小。E、F、G分别为C、P、Cl,能
组成CCl4和PCl3,其电子式为 · , 均满足8电子
稳定结构。E、C和氢组成的一元羧酸为CH3COOH,其结构式为
,C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3和sp2。O和N元素比较,
O的非金属性大于N,可通过电负性和共价键的键长来判断。至于a项中的
挥发性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的强弱,而b项中O2和N2分子中分别为O=O键
和N≡N键,N2反而更稳定,与结论相反。
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D的单质在高温下与C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E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与F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组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D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比F的非金属性____(填“强”或“弱”)的事实是________(举一例)。
正确答案
(1)氢 碳 氧 钠
(2)第三周期第ⅥA族
(3)
(4)甲烷
(5)2Na2O2+2H2O=4NaOH+O2↑
(6)弱 氯气能从硫化钠溶液中置换出硫等(合理答案均可)
根据“A的原子半径最小”知A为氢,根据“C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知C为氧,则B为第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为,所以B为碳,根据“D是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知D为钠,Na在O2中燃烧生成Na2O2为淡黄色,所以E为硫,根据“D与F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F是常用的调味品”知DF为NaCl,则F为氯。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下表所列是五种短周期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已知铍的原子半径为0.089 nm)。
(1)用元素代号标出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以下为周期表的一部分)。
(2)B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上述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5)C、E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1)
(2)三 ⅢA
(3)Al(OH)3+3H+=Al3++3H2O
(4)HClO4
(5)SO2、SO3
由主要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知A为Mg,B为Al,C为S,D为Cl,E为O,则B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五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Mg(OH)2、Al(OH)3、H2SO4、HClO4,其中HClO4酸性最强;S与O形成的化合物有SO2和SO3。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