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共75155题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列出的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填元素名称,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
(2)分子bd2的电子式______,元素e的负一价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3)物质bd2和hd2在物理性质上有着巨大差异,其原因是物质bd2属于______晶体,物质hd2属于______晶体.
(4)元素e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i的气态氢化物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5)元素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6)物质fda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知识,可以确定a是H,b是C,c是N,d是O,e是F,f是Na,g是Al,h是Si,i是Cl,j是Ar.
(1)表中列出的10种元素中,稀有气体元素Ar化学性质稳定,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半径在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费金属性最强的是F,故答案为:氩;氟;氢;
(2)二氧化碳是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通过共价双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氟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
(3)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点低于原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原子;
(4)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所以元素F的气态氢化物比元素Cl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答案为:稳定;
(5)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氢氧化钠,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实质是:Al(OH)3+OH-=[Al(OH)4]-,故答案为:Al(OH)3+OH-=[Al(OH)4]-;
(6)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之间是离子键,氧和氢之间是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下表列出了①~⑥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⑥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___.
(2)这六种元素中,位于第三周期且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
(3)这六种元素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______.⑤⑥⑦⑧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
(4)写出实验室制取元素②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元素③的单质,反应后向溶液中再加入元素④的单质,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N元素、③为Na元素、④为Al元素、⑤为Si元素、⑥为P元素、⑦为S元素、⑧为Cl元素,
(1)PH3中P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Cl,故答案为:Cl;
(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Si<P<S<Cl,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故答案为:Al(OH)3;HClO4>H2SO4>H3PO4>H2SiO3;
(4)实验室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5)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1+2OH-+2H2O=2A1O2-+3H2↑,
故答案为:2A1+2OH-+2H2O=2A1O2-+3H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⑥短周期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①②两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
(3)②和⑤两种元素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②、⑤和⑥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①的单质在⑥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④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之间可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可以推知①是H,②是C,③是Na,④是Al,⑤是Si,⑥是Cl.
(1)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逐渐增强,从右到左,金属的活泼性逐渐增强,所以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Na,故答案为:Na;
(2)金属铝是1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它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ⅢA族,C和H形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是甲烷,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第ⅢA族;
;
(3)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半径:C<Si,周期表中从上到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减弱,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H2+Cl22HCl;Al(OH)3+OH-═AlO2-+2H2O.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第ⅡA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0族元素全部是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能为H、Be、Al、Ge、Sb、Po等,既有金属,也有非金属,故B正确;
C.根据第二周期有6种非金属元素,第三周期有5种非金属性元素,第四周期有4种非金属元素,第五周期有3种非金属元素,第六周期有2种非金属元素,第七周期应有1种非金属元素,由此可得出第n周期有(8-n)种非金属元素(1<n≤7,包括稀有气体),故C正确;
D.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层数不同,如Na与Na+,故D正确.
故选A.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发如表: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用品:仪器、材料______ 药品______
(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或大写英文字母,并写出有空格处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据题干“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结合实验内容可以确定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性质递变规律,
故答案为: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性质递变规律(验证Na、Mg、Al金属性强弱及S、Cl非金属性强弱);
(2)根据实验步骤可以确定所需的仪器、材料主要有:试管、酒精灯、砂纸、胶头滴管,药品有:金属钠、镁条、铝条、酚酞试液、盐酸、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冷水和沸水、新制的H2S饱和溶液、氯水,
故答案为:试管、酒精灯、砂纸、胶头滴管;金属钠、镁条、铝条、酚酞试液、盐酸、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冷水和沸水、新制的H2S饱和溶液、氯水;
(3)金属钠、镁、铝和水、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是越来越难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越来越弱的,据此来回答实验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4)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E元素原子次外层比最外层多3,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B、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D的固态氧化物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略”
在原子序数为 1~20 号的元素中,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稀有气体除外).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呈两性的化合物是______;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水溶液呈碱性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单质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__;工业上常用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1-18号的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所以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氟气,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K,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所以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K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氢氧化铝是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物质,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下到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氨气的水溶液氨水呈碱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Si常用作半导体材料,
故答案为:H;K;F2;K;KOH;HClO4;Al(OH)3;HF;NH3;Al;C;Si.
Al和Ga及N和As分别是同主族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砷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其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As原子处于基态时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3)超高导热绝缘耐高温纳米氮化铝在绝缘材料中应用广泛,氮化铝晶体与金刚石类似,每个铝原子与______个氮原子相连,氮化铝晶体属于______晶体.
(4)NH3是氮的氢化物,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存在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NH3的沸点比AsH3高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砷元素位于第ⅤA族,所以最低负价是-3价,镓元素元素处于第ⅢA族,最高正价是+3价,根据化合价规则,所以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故答案为:GaAs;
(2)根据基态电子排布规律,As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3)氮化铝晶体与金刚石类似,均是正四面体结构,每个铝原子与4个氮原子相连,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故答案为:4;原子;
(4)氨气是空间三角锥形结构,氮原子以sp3杂化成键,形成空间三角锥形结构,氮原子和氢原子间是共价键,在氨气分子中,存在氢键,所以导致沸点高于同主族的其他氢化物,故答案为:sp3;共价键;氨气分子间有氢键.
X、Y、Z、W、L、M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M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Z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L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Y、L、M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原子序数比Y多2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Z、W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与Y同周期,R的单质分子R2中有3个共价键,R与L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我国从1989年开始,逐步以KIO3取代KI加工碘盐。已知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 IO3-+ 5I-+ 6H+ == 3 I2 + 3 H2O,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设计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醋;⑥白酒;⑦食糖。你认为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1)Si ; 第三周期第ⅦA族
(2)H2SiO3<H2CO3<HClO4
(3)2H2O22H2O+ O2↑
(4)Al(OH)3 +OH-- ==AlO2-- +2H2O
(5)Si3N4
(6)③⑤
已知:A、B、C、D四种元素的质子数都小于18,它们的核电荷数;A与B可生成化合物AB2,每个AB2分子中含有22个电子;C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1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元素的名称分别为: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
(3)写出化合物AD4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氧;硅
(2)
(3)
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18;A原子的最外层比B原子的最外层少2个电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A、B、C三种元素能结合成化合物C2AB3,在1mol
C2AB3中共有52mol电子,D元素的单质0.5mol与酸全部反应时,有9.03×1023个电子转移,在B与D形成的化合物,D的质量分数为52.94%,D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每个E原子与氢原子化合时只生成了一个共价单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这五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2)C在B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有_______键和_______键(填离子、极性、非极性)
(3)A、B、C结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碳;氧;钠;铝;氯
(2)离子;非极性
(3)Na2CO3
A、B、C、D、E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B、C位于同一周期,A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优质气体燃料,B元素的氢化物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溶剂.B元素可分别与A、C、D、E组成RB2型化合物.已知在DB2中,D与B的质量比为7:8;在EB2中,E与B的质量比为1:1.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C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DB2晶体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写出AE2的结构式______.
(2)C的气态氢化物易液化,原因是:______.
(3)C和D结合可生成一种超硬物质,有关该物质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①有润滑性 ②易磨损 ③抗腐蚀 ④强还原性 ⑤抗冷热
(4)B元素可分别与A、E形成多种阴离子.某溶液是由其中若干种阴离子组成的无机钠盐溶液,为了检验该溶液中的阴离子,分别取两份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只产生无色气体;
②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质量减少.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A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优质气体燃料,可推知A是C,B元素可与A组成CB2型化合物,且O元素的氢化物水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溶剂,可推知B是O,DO2中,D与O的质量比为7:8,所以D是Si,在EB2中,E与B的质量比为1:1,所以E是S,O元素可与C组成CO2型化合物,且A、B、C位于同一周期,即C为N.
(1)C单质分子为氮气,是含有氮氮三键的物质,它的电子式为:
,二氧化硅中,含有Si-O共价键,二硫化碳的结构和二氧化碳相似,为直线型结构,即S=C=S,
故答案为:
;(极性)共价键;S=C=S;
(2)氨气分子易液化,因为分子之间存在有氢键,使其沸点较高,故答案为: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有氢键,使其沸点较高;
(3)氮化硅是一种硬度很高的物质,具有抗腐蚀和抗冷热的性质,故答案为:①②④;
(4)CO32-,SO32-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质量减少,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钡也一定有硫酸钡,碳酸根一定存在,但是硫酸钡中的硫酸根是硫酸根本身存在还是硝酸将亚硫酸根氧化来的不能确定,所以一定有CO32-,SO32-和SO42-至少有一种,故答案为:一定有CO32-,SO32-和SO42-至少有一种.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
(a)A (b)B (c)C (d)D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
验是______.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写出甲的氧化物及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3)表中所列小写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化学元素:
①m、f、j的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f、m、n、g所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还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填化学式);
④甲、乙、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⑤f元素单质是在生产中用量很大,试写出工业上制备f元素单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⑥c元素的单质用途______(填一条).
正确答案
(1)在周期表中,所有的过渡元素均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位于该图中的B区域,故答案为:b;
(2)①室温下,属于短周期的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只有金属铝符合要求,所以甲是Al,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是Mg,在第三周期,第ⅡA族,故答案为:
;
②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单质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金属镁的金属性较强,可以根据它们和酸反应置换氢气的快慢以及和水反应的剧烈剧烈程度或是看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的强弱,故答案为:Mg;bc;
③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反应的实质是:Al2O3 +2OH-═2AlO2-+H2O;Al(OH)3 +OH-═AlO2-+2H2O;
(3)①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布,可知m、f、j分别是:P、Si、C,非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从左到右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所以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Si>P,故答案为:C>Si>P;
②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从左到右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所以以上元素形成的金属单质中,熔点最低的是Na,故答案为:Na;
③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布,可知f、m、n、g分别是:Si、P、S、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即HCl>H2S>PH3>SiH4;
④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布,可知甲、乙、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Al3+、Mg2+、N3-、O2-、Na+,它们核外电子数相同,则核内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即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l3+、Mg2+、Na+、O2-、N3-;
⑤工业上用焦炭和石英反应来生产粗硅,原理方程式为:SiO2+2C 2CO+Si,故答案为:SiO2+2C
2CO+Si;
⑥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
故答案为: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由于其性质稳定常被用作保护气;在高科技领域中常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任选一条回答).
为了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某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证明硫与碳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采用下图中的甲、乙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仪器B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装置乙中应盛放的药品是______.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在装置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该实验能证明硫与碳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比较C、S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碳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来证明硫与碳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所需进行的反应是硫酸和碳酸盐的反应,强酸可以制得弱酸,所以可以在A中放稀硫酸,在B中放碳酸盐,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硫酸可以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
故答案为:稀H2SO4;Na2CO3(或可溶性碳酸盐);澄清石灰水;
(2)硫酸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的实质是:CO32-+2H+=CO2↑+H2O,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CO32-+2H+=CO2↑+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硫酸可以和可溶性的碳酸盐反应可以知道硫酸酸性强于碳酸,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说明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故答案为:由H2SO4制H2CO3即由强酸制弱酸,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故S的非金属性比C强.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1)写出上表中元素⑨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
(2)在元素③与①形成的水果催熟剂气体化合物中,元素③的杂化方式为:______杂化,元素⑦与⑧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类型是:______.
(3)元素④的第一电离能______元素⑤(选填“>”、“=”、“<”)的第一电离能;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X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请写出与N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各写一种).
(4)在测定①与⑥形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稀溶液与元素⑦的单质反应时,元素④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将过量的X通入含有元素⑩的蓝色硫酸盐溶液中,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可以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元素分别为:H、Be、C、N、O、F、Mg、
Cl、Cr、Cu,
(1)⑨是Cr元素,Cr是24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及洪特规则书写其核外电子排布式,3d能级的能量大于4s能级的能量,所以先排4s后排3d,轨道中的电子处于全满、半满、全空时原子最稳定,所以Cr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外围电子排布式3d54s1.
故答案为:3d54s1;
(2)乙烯中有双键和单键,其中碳碳双键中一个是σ键和1个p-p的π键,其余的4个碳氢键均为σ键,碳原子杂化轨道数为3,所以采用sp2杂化方式;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元素⑦与⑧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属于离子化合物,形成离子晶体.
故答案为:sp2;离子晶体;
(3))④是N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2s22p3,⑤是O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式2s22p4,两元素处于同一周期,氧原子原子序数大,但N元素P能级处于半满,能量更低,原子较稳定,其第一电离能氧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
元素④与元素①形成的是NH3分子,N原子采取sp3杂化,有一对孤对电子对,所以为三角锥形;
N2有2个原子,14个电子(或10个价电子),其等电子体为CO、C22- 等;
故答案为:>;三角锥形;CO、C22-;
(4)F的电负性大,HF分子间会形成氢键,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
故答案为:HF分子间会形成氢键;
(5)Mg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为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故答案为: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6)过量氨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四氨合铜络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u2++4NH3=[Cu(NH3)4]2+.
故答案为:Cu2++4NH3=[Cu(NH3)4]2+.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