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元素位A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 1/2,C元素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元素原子相同,D元素与C元素属同一周期,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

根据上述内容判断

(1)A_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填元素符号);

(2)B元素位于第_______周期_______族,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______酸(填强或弱);

(3)在C与D的单质中,与冷水反应较剧烈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A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A应为Ne元素,B元素位A元素的下一周期,应为第三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 ,则B为Si元素,C元素的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元素原子相同,应为Mg元素,D元素与C元素属同一周期,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应为Na元素,故答案为:Ne; Si; Mg; Na;

(2)B为Si元素,原子序数为14,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IVA族,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弱,故答案为:三; IVA;SiO2;弱;

(3)Na与Mg比较,Na的金属性较强,易与冷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第四周期过渡元素Mn、Fe、Ti可与C、H、O形成多种化合物.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CH2O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B.CH2O和CO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均采用sp2杂化

C.C6H6分子中含有6个▱键和1个大π键,C6H6是非极性分子

D.CO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

(2)Mn和Fe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下表:

Mn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其原因是______.

(3)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其中Ti属于______区.

(4)Ti的一种氧化物X,其晶胞结构如上图所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电镀厂排放的废水中常含有剧毒的CN-离子,可在X的催化下,先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CNO-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

①H、C、N、O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②与CNO-互为等电子体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③氰酸(HOCN)是一种链状分子,它与异氰酸(HNCO)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试写出氰酸的结构式______.

正确答案

(1)A中甲醛中含有羟基,与水可以形成氢键,故A正确;B二氧化碳为sp杂化,C中苯中碳碳键含有6个σ键,每个碳氢键含有一个σ键,苯分子中一共含有12个,故C错误;常温下二氧化碳为气体,二氧化硅为固体,CO2晶体的熔点、沸点都比二氧化硅晶体的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1)A D;

(2)25号元素锰,价电子个数为25-18=7,价电子排布为3d54s2,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而铁为26号元素,价电子排布为3d64s2,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故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故答案为:3d54s2; 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σσ变为不稳定的3d4状态,而Fe2+转化为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状态转变为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

(3)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d区、ds区、p区、f区,s区为第ⅠA、ⅡA族,p区为第ⅢA到零族,d区包括从第ⅢB族到八族,ds区为第ⅠB、ⅡB族,f区为镧系和锕系,其中钛位于第ⅣB族,属于d区; 

故答案为:d区;

(4)每个晶胞中含有钛原子数为8×0.125+1=2,氧原子数为4×0.5+2=4,故化学式为TiO2

故答案为:TiO2

(5)①氢位于第一周期,碳、氮、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故电负性大小为H<C<N<O;

②CNO-电子数为22,等电子体为电子数相等,故与CNO-互为等电子体微粒的化学式CO2、N2O、SCN-等;

③氰酸(HOCN)是一种链状分子,且其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碳为四配位,氮为三配位,氧为两配位,故N≡C-O-H;

故答案为:①H<C<N<O  ②CO2(N2O)、SCN-③N≡C-O-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D、E、G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E和G可形成离子化合物G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点燃的条件下,G的单质与化合物BE2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GE的形成过程______.

(3)写出在加热条件下B的单质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由上述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形成的能溶于水的强电解质的化学式______(任写一种).

(5)将由A分别与B、D、E组成的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出它们的分子式______.

(6)如图,烧瓶中装有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气球均明显胀大(假定反应完全),则甲烧瓶中盛装的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任写一种)______,乙烧瓶中盛装的气体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任写一种)______.

正确答案

A、B、D、E、G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氢元素;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E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E为氧元素;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处于第ⅣA族,B原子序数小于氧元素,故B为碳元素;D的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故D为氮元素;E和G可形成离子化合物GE,G元素原子形成为+2价离子,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G为镁元素.

(1)在点燃的条件下,Mg与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与碳,反应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故答案为:2Mg+CO22MgO+C.

(2)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用电子式表示MgO的形成过程为

(3)在加热条件下碳与浓硝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O.

(4)由上述元素中的四种元素形成的能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有(NH42CO3等.

故答案为:(NH42CO3

(5)将由A分别与B、D、E组成的化合物分别为CH4、NH3、H2O,常温下水是液态,甲烷、氨气为气态;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比甲烷高,所以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NH3、CH4

故答案为:H2O、NH3、CH4

(6)烧瓶中装有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气球均明显胀大(假定反应完全),则硫酸与甲烧瓶中盛装的固体化合物反应生成气体,该固体化合物可以为MgCO3等;乙烧瓶中盛装的气体,易溶于水,可以为NH3等.

故答案为:MgCO3;NH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为六种20号以前的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元素;B、D同主族相邻,A、B、D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为和30.C、E能形成CE型化合物.F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已知它的最外不止一个电子.回答:

(1)A、B、C、D、E、F为六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式表示A、D、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

(3)用化学式表示比较A、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

(4)用化学式表示比较D、E氢化物的还原性:______.

正确答案

设B的原子序数为x,因A、B同周期,两者相隔一元素,且原子序数A<B,所以A的原子序数为x-2,B、D同主族相邻,则D的原子序数为x+8,因A、B、D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为和30,则有 x+x-2+x+8═30,解得x═8,即B为O元素,A为C元素,D为S元素.F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已知它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S,所以F为K元素.E介于D与F之间,且能形成化合物CE,所以E为Cl元素,C为Na元素,

(1)A、B、C、D、E、F为六种元素的符号分别为 C、O、Na、S、Cl、K,

故答案为:C、O、Na、S、Cl、K;

(2)A、D、E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2CO3、H2SO4、HClO4,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可知,非金属性Cl>S>C,所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2SO4>H2CO3

故答案为:HClO4>H2SO4>H2CO3

(3)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可知,O的非金属性大于C,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CH4<H2O,故答案为:CH4<H2O;

(4)非金属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越弱,Cl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还原性H2S>HCl,故答案为:H2S>HC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______.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C为Na,B为O;A、B处于同一周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则B为N元素;C、D、E同处另一周期,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所以D为Mg,

(1)D为Mg,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ⅡA族,Na、O以1:1形成离子化合物乙,则乙为Na2O2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ⅡA族;Na2O2

(2)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原子半径为O<N<Al<Mg<Na,

故答案为:O<N<Al<Mg<Na;

(3)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为NaOH,与Al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4)根据金属与热水的反应可确定金属的活泼性,则设计实验为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

故答案为: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0.5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6.02×1023个电子,它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0.02g H2,用去0.4g A.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1)写出两种元素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B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因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0.5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6.02×1023个电子即1摩尔电子,说明它的化合价为+2;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0.02g H2即0.01mol,用去0.4g A,由关系式:A~H2,可知:A的物质的也为0.01mol,A的摩尔质量为40g/mol,所以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故A为钙;因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所以B是溴.

(1)A、B两元素的名称分别为:钙、溴,故答案为:钙;溴;

(2)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且C与E同主族;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______;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

(3)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用电子式表示只含D、E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

(4)写出D2C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可知C为O元素,D为Na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相邻,应为N元素,C与E同主族,E应为S元素,A与B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2:3,则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应为C元素.

(1)E为S元素,原子序数为16,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VIA族,

故答案为:硫;第三周期VIA族;

(2)A、B、C分别为C、N、O元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大,A、B、C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CH4<NH3<H2O,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为NH4NO3,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极性键,故答案为:CH4<NH3<H2O;离子键、极性键;

(3)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D和E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4)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

(2)Cl;K 

(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D是原子序数在20以内的元素,其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B原子的电子式______,C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

(2)和B的氢化物所含电子数相同的4种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气态氢化物的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4)对应离子半径大小比较:A______D.

正确答案

A~D是原子序数在20以内的元素:A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焰色均为黄色,则A为Na;B的氢化物的水溶液能腐蚀玻璃,则B为F;C的单质在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则C为N;D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则D为Al,

(1)Na+的结构示意图为,F原子电子式为,N2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HF中所含电子数为10,常见的10电子粒子有:Ne、H2O、NH3、CH4、OH-、F-、O2-、N3-、Na+、Mg2+、Al3+、H3O+、NH4+

故答案为:Ne、H2O、NH3、CH4、OH-、F-、O2-、N3-、Na+、Mg2+、Al3+、H3O+、NH4+(其中的任意4项均可)

(3)NH3与水化合为NH3•H2O,在溶液中发生电离NH3•H2O⇌NH4++OH-

故答案有:NH3•H2O⇌NH4++OH-

(4)Na+、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a+>Al3+

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现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C、E 同主族,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且N为比较常见的液态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简单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A、D、E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

(3)①C、D、E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②写出能证明C和E非金属性强弱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4)A、C、E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18电子分子,写出其中两种所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5)标况下,1gD单质在C单质中完全燃烧可放出QKJ热量.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M、N,且N为比较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N为水,所以A为氢元素,C为氧元素;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1=5,故B为氮元素,M为氨气;A、D同主族,D的原子序数等于氧元素,故D为钠元素;C、E 同主族,故E为硫元素,即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E为硫元素;M为氨气,N为水.

(1)B为氮元素,N原子的简单阴离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A为氢元素,D为钠元素,E为硫元素,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HS,NaHS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硫氢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3)①C、D、E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所以S2->O2-,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O2->Na+,故S2->O2->Na+;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设计为2H2S+O2═2H2O+2S,

故答案为:S2->O2->Na+;2H2S+O2═2H2O+2S;

(4)A、C、E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18电子分子,如H2O2,H2S,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硫化氢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氢将硫化氢氧化为硫单质,自身被还原为水,反应方程式为H2O2+H2S=S↓+2H2O,故答案为:H2O2+H2S=S↓+2H2O;

(5)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标况下,1g钠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放出QKJ热量,则2mol钠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6QKJ,

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Na(s)+O2(g)=Na2O2(s)△H=-46QkJ/mol,故答案为:2Na(s)+O2(g)=Na2O2(s)△H=-46QkJ/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核外仅有1个电子,B、C元素的最高价依次+4、+5,D元素常显-2价,已知B、C、D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1)按要求写出:A元素符号______,B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C单质分子的电子式______.

(2)X、Y、Z、W四种化合物均含上述四种元素,且都属于盐,其中X、Y、Z三种化合物分子式中都只含一个B原子,X和Y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但X的阴离子比Y阴离子少一个D原子;Z和W的阴离子都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W中含有两个B原子.

①写出Z、W的化学式,Z为______,W为______.

②写出Y的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核外仅有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B、C、D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则B、C、D都有2个电子层,B、C元素的最高价依次+4、+5,D元素常显-2价,则B为碳元素、C为氮元素、D为氧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碳元素,原子有2的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为氮元素,单质氮气分子中氮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H;

(2)X、Y、Z、W四种化合物均含上述四种元素,且都属于盐,盐含有铵根离子及碳元素形成的酸根,其中X、Y、Z三种化合物分子式中都只含一个B原子,X和Y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但X的阴离子比Y阴离子少一个D原子,则X为为HCOONH4,Y为NH4HCO3;Z和W的阴离子都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W中含有两个B原子,

则Z为(NH42CO3,W为(NH42C2O4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Z为(NH42CO3,W为(NH42C2O4

故答案为:(NH42CO3;(NH42C2O4

②Y为NH4HCO3,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水合氨,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NH3•H2O+2H2O+CO32-

故答案为:NH4++HCO3-+2OH-═NH3•H2O+2H2O+CO3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0.15mol某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正确成5.04LH2和25.65g该金属的硫酸盐,若该金属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试通过计算推导该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正确答案

标准状况下生成5.04LH2物质的量为0.225mol,质量为0.45g,需要H2SO40.225mol参与反应,H2SO4质量为22.05g,

则0.15mol金属单质的质量为 25.65g+0.45g-22.05=4.05g(生成物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所以金属的摩尔质量为=27g/mol,所以金属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金属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7,

又因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一个,所以金属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为=13,故该元素为铝,核外电子排布为:

,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有关他们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填写下列空白:(提示:不能用字母X、Y、Z、W作答)

(1)X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3)常温时,W的硫酸盐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理由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用X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制取W的氢氧化物的方法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5)25℃、101kPa时,32g Y的最低价气态氢化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X、Y、Z、W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X的单质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分子中有14个电子,X有多种氧化物,如XO、XO2、X2O4等;通常情况下XO2与X2O4共存,故X为氮元素;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Y能形成多种气态氢化物,则Y为碳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Z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6,则Z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Z为氯元素;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2n-3(n为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化学反应中W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Wn+,则2n-3=n,解得n=3,则W为铝元素.故X为氮元素;Y为碳元素;Z为氯元素;W为铝元素.

(1)X为氮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为NH3,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Z为Cl元素,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第ⅦA族;

(2)X为氮元素、Y为碳元素、Z为氯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N>C,所以酸性HClO4>HNO3>H2CO3

故答案为:HClO4>HNO3>H2CO3

(3)W的硫酸盐为硫酸铝,硫酸铝是强酸弱碱盐,常温时,铝离子水解 Al3++3H2O

Al(OH)3+3H+,溶液的pH<7,

故答案为:<; Al3++3H2O

Al(OH)3+3H+

(4)X的氢化物为NH3,W的氢氧化物为Al(OH)3,用氨水制取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5)25℃、101kPa时,32gCH4的物质的量为2mol,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1780.6kJ的热量,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890.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D与E同主族,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写出C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F位于周期表______区.

(2)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写元素符号)

(3)F和质子数为25的M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列于下表

比较两元素的I2、I3可知,气态M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对此,你的解释是______.

(4)晶胞中F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若F原子的半径为rcm,则F晶体的密度为______(用含r的表达式表示),该晶胞中原子空间利用率为______.

(5)H2S和C元素的氢化物(分子式为H2C2的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如下

H2S和H2C2的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相同,造成上述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A、C原子的L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电子排布图分别为

,原子序数A小于C,则A为C元素,C为O元素,则B为N元素,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应为Mg元素,D与E同主族,则E应为Ca元素,F3+离子M层3d轨道电子为半满状态,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3,F的原子序数为26,应为Fe元素,则

(1)C为O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F为Fe元素,原子核外含有d电子,位于周期表d区,

故答案为:

;d;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由于N的2p电子为半充满状态性质稳定,则第一电离能大于O,则有C<O<N,故答案为:C<O<N;

(3)质子数为25的元素为Mn,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则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

故答案为:Mn2+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满状态较稳定;

(4)Fe为体心立方堆积,配位数为8,空间利用率为68%,该晶胞含有Fe2+个数为8×+1=2个,晶胞的质量为

Fe原子的半径为rcm,由晶胞结构可知,晶体的体积为(r)3cm3=(r)3cm3

根据密度=,可知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g/cm3

故答案为:8;g/cm3;68%;

(5)O的电负性较大,形成的氢化物H2O2含有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则沸点较高,

故答案为:H2O2分子间存在氢键,与水分子可形成氢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C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1:1型化合物.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请回答:

(1)由E、F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1mol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发生反应,消耗后者物质的量最大值为______mol.

(2)A、C、F间形成的甲、乙两种微粒,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A2C和1molBC、2molA2C和2molBC.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Ⅰ=Ⅱ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Ⅰ>Ⅱ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Ⅰ<Ⅱ

E.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Ⅰ=Ⅱ

F.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

(4)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故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B为碳元素,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原子序数等于碳元素,故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E为Al元素,F原子序数最大,处于第三周期,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故最外层电子数为8×0.75=6,故F为硫元素,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故C为氧元素,A、C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之比为2:1、1:1型化合物,A的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故A为H元素,A、D是同一主族元素,D的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故D为Na元素,

(1)E、F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Al2S3,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1molAl2S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Al3++4OH-=AlO2-+2H2O消耗的氢氧化钠最多,由方程式可知,1molAl2S3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最大值为1mol×2×4=8mol,故答案为:8;

(2)H、O、S三元素间形成的甲、乙两种微粒,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则甲为HS-,乙为OH-,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故答案为:HS-+OH-=S2-+H2O;

(3)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H2O和CO反应制取单质H2,发生反应为H2O+COH2+CO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H2O和1molCO,2molH2O和2molCO,二者为等效平衡,

A.Ⅰ的浓度低,压强小,反应速率较慢,故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故A正确;

B.Ⅱ相当于在Ⅰ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达到平衡后CO的物质的量:Ⅰ<Ⅱ,故C错误;

D.二者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后H2的体积分数相等,故D错误;

E.达到平衡后H2O的转化率相等,故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Ⅱ=2Ⅰ,故E错误;

F.二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组分的含量相同,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故F错误;

故答案为:AB;

(4)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用碳与Al制成电极浸入NaOH溶液中构成电池,Al为负极,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Al-3e-+4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e-+4OH-=AlO2-+2H2O.

下一知识点 : 化学反应与能量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