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共75155题
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F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E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nmpn-1;③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④A、C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A.金属键的强弱:D>E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D>E
C.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元素形成的晶体化学式为EB,属于离子晶体
D.晶格能:NaCl<DCl2
(2)F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与F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F原子相同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3)A与C形成的非极性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除F元素外,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①F的原子序数为29,则F为铜元素;④A、C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则A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A为碳元素;C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则C为氧元素.B元素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与氧元素之间,则B为氮元素;
②E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msnmpn-1,s能级容纳2个电子,则E外围电子排布为ms2mp1,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E为铝元素.③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D原子序数介于氧元素与铝元素之间,则D为镁元素.
(1)A.D为镁元素,E为铝元素,铝离子半径小于镁离子半径,所以金属键D<E,故A错误;
B.同周期自左而右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增大,所以D>E,故B正确;
C.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是氧元素,电负性最小是镁元素,的两种元素形成的晶体化学式为MgO,属于离子晶体,故C正确;
D.晶格能禽大,其离子键盘牢固,离子晶体愈稳定,离子半径钠离子大于镁离子,氯化钠中离子键更强,晶格能:NaCl>MgCl2,故D正确.
故选:BC.
(2)F为铜元素,核内质子数为29,核外电子数为29,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
与F同一周期的副族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F原子相同的元素,价层电子排布为3d54s1,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是Cr元素.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Cr.
(填元素符号);
(3)A为碳元素,C为氧元素,A与C形成的非极性分子为CO2,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分子中共含有2个σ键、2个π键,所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1:1.
故答案为:1:1.
有关元素A、B、C、D、E、F的信息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B的最高价氧化物
②用C单质做成的槽车,可用来运输甲的浓溶液
③C和铜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C电极被还原
(3)若用石墨做电极电解元素D、E组成的化合物饱和水溶液,写出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2AO2(g)
A2O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AO2和A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是由______开始反应的.(填“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
②a、b两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
③前10min内用A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AO2)=______mol•L-1•min-1.
正确答案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能与其气态氢化物(乙)反应生成盐,说明生成的盐含有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则应为N;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
CM层上有3个电子,应为Al元素;
D短周期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应为Na元素;
E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则最高正价为+7,应为Cl元素.
(1)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为HNO3,气态氢化物(乙)为N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NH3=NH4+,故答案为:H++NH3=NH4+;
(2)①B为C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可用CaCO3和盐酸反应制备,反应不用加热,可用①图装置制备,故①正确;
②Al与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可用Al制备的槽车运输浓硝酸,故②正确;
③Al和铜与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Al较活泼,应作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③;
(3)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NaOH、H2、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故答案为:2Cl-+2H2O=2OH-+H2↑+Cl2↑;
(4)已知:2NO2(g)
N2O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
①反应为可逆反应,所加入的物质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则正逆反应同时,故答案为:正逆反应同时;
②a、b两个点中,b点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应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b;
③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X为NO2的变化曲线,Y为 N2O4的变化曲线,
v(NO2)==0.04mol•L-1•min-1,故答案为:0.04.
短周期元素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 A、C 位于同一主族,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B、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名称为______
(2)C2B2 的电子式为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3)用石墨电极电解 CD 的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200mL,测得 pH 为 13,则阳极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4)实验室欲检验 CD 溶液中所含的 D-,操作方法和现象为______.
正确答案
短周期元素 A、B、C、D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 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B为氧元素;且只有 C 为金属元素,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则C为钠或镁或铝,B、C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 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C的最外层电子数≤2,A、C 位于同一主族,故A、C 位于ⅠA族,故A为氢元素,C为钠元素,D为氯元素,即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D为氯元素.
(1)D为氯元素,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高氯酸,故答案为:高氯酸;
(2)B为氧元素;C为钠元素,C2B2 为Na2O2,由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其中钠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之间为离子键,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键,故答案为:
;离子键、非极性键;
(3)用石墨电极电解NaCl的饱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Cl2↑+H2↑+2NaOH;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 200mL,测得 pH为13,c(OH-)=0.1mol/L,所以n(NaOH)=0.2L×0.1mol/L=0.02mol,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生成的气体为氯气,由方程式可知n(Cl2)=
n(NaOH)=0.01mol,质量为0.01mol×71g/mol=0.71g;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0.02mol,
故答案为:2NaCl+2H2OCl2↑+H2↑+2NaOH;0.71g;0.02mol;
(4)实验室欲检验NaCl溶液中所含的 Cl-,操作方法和现象为:取少许试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Cl-,
故答案为:取少许试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Cl-.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元素,甲元素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K电子层上电子数的一半;乙元素的单质在室温下,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丙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是黄绿色气体;丁元素的二价阴离子与丙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符号.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丁______.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较强的是______.
(3)将过量的丙元素的单质通入FeBr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写物质名称).
(4)由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5)将乙元素的单质(除去氧化膜)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在其表面很快出现一层红色物质,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触摸容器壁得知溶液温度迅速升高,收集气体,检验其具有可燃性.放出的气体是______(写化学式).请从有关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由分析可知:甲为钠元素;乙为铝元素;丙为氯元素;丁为硫元素.
(1)甲为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乙为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丙为氯元素,元素符号为Cl;丁为硫元素,元素符号为S.
故答案为:Na;Al;Cl;S.
(2)甲元素和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分别为NaOH、Al(OH)3.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A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NaOH>Al(OH)3.
故答案为:NaOH.
(3)氯气有强氧化性,氯气过量将Fe2+、Br-氧化为Fe3+、Br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反应中氯气为氧化剂.
故答案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氯气.
(4)甲元素和丁元素组成的盐为硫化钠,为强碱弱酸盐,硫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pH>7.
故答案为:>.
(5)氯化铜溶液中铜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加入铝能置换出铜和氢气;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加快反应速率,铝与置换出的铜、氯化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H2;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加快反应速率,铝与置换出的铜、氯化铜溶液形成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的5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D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E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
①画出A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②C的单质和D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产物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③将9gB单质在足量的C单质中燃烧,所得气体通入1L1.0mol•L-1NaOH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
④将E的单质在足量的C的单质中燃烧,所得主要气体为Y.将Y通入X中,X与Y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是短周期中的5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在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则A为氢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B为碳元素;D元素与A元素同主族,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则D为钠元素;E的单质为黄色晶体,易溶于二硫化碳,则E为硫元素;E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则C为氧元素.
①A为氢元素,A的阴离子为H-,H-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②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过氧化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变红,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2Na+O2Na2O2;有无色气体放出,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③将9g碳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0.75mol,所得气体二氧化碳通入1L1.0mol•L-1NaOH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为0.75:1,所以生成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令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y=0.75mol,2x+y=1mol,解得x=0.25mol,y=0.5mol,溶于呈碱性c(OH-)>c(H+),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都不大,所以c(HCO3-)>c(CO32-),故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
故答案为:c(Na+)>c(HCO3-)>c(CO32-)>c(OH-)>c(H+);
④将E的单质在足量的C的单质中燃烧,所得主要气体为Y,Y为SO2,X为Na2O2.将SO2通入Na2O2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Na2O2+SO2═Na2SO4.
Q、W、X、Y、Z是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Q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Q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温室气体,W与Y、X与Y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Y和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
(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Z2Y的电子式是______.
(2)①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如下反应2WY(g)=2W(s)+Y2(g)△H>0,在常温下______自发进行(填“能”或“不能”).
②400℃时,在0.5L的反应容器中用X2、Q2反应合成XQ3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X2、Q2、XQ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1mol、2mol,则此反应在4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
(3)2.24L(标准状况)XQ3被200mL 1mol/L QXY3溶液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WQ4Y与Y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Q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应为H,Q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温室气体,该气体为CH4,则W为C,W与Y、X与Y组成的化合物是机动车排出的大气污染物,为CO和NOx,则Y为O,X为N,Y和Z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分别为Na2O、Na2O2,作为Z为Na,则
(1)W为C,原子序数为6,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IVA族,
Z2Y为Na2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第二周期IVA族;
;
(2)①由自由能判据△G=△H-T•△S,可知当△H<T•△S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即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可以进行,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只由焓变或熵变来决定,故答案为:不能;
②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N2)=4mol/L,c(H2)=2mol/L,c(NH3)=4mol/L,
则k==
=0.5,故答案为:0.5;
(3)n(NH3)==0.1mol,n(HNO3)=0.2L×1mol/L=0.2mol,HNO3过量,生成NH4NO3,二者物质的量相等,但由于NH4+水解,则c(H+)>c(NH4+),所以溶液中存在c(NO3-)>c(H+)>c(NH4+)>c(OH-),
故答案为:c(NO3-)>c(H+)>c(NH4+)>c(OH-);
(4)CH3OH碱性燃料电池中,CH3OH为电池的负极反应,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H3OH+8OH--6e-=CO32-+6H2O,
故答案为:CH3OH+8OH--6e-=CO32-+6H2O;
(5)X和Z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为Na3N,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生成物为NaOH和NH3•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3N+4H2O=3NaOH+NH3•H2O,
故答案为:Na3N+4H2O=3NaOH+NH3•H2O.
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D和F、A和E分别同主族;E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与D形成化合物BD2的结构式为______
(2)A、C、D三元素能形成一种强酸甲,写出单质B与甲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写出它们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由B、D、E组成的盐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4)C2A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则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5)已知:2CD2(g)
C2D4(g);△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将一定量CD2和C2D4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b、c、d四个点中,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点.
②25min时,增加了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mol.
③a、b、c、d四个点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气体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则B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B为碳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则A为氢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D为氧元素;C元素介于氧元素与碳元素之间,则C为氮元素;D和F同主族,则F为硫元素;A和E同主族,E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E为钠元素.
(1)B与D形成化合物BD2为CO2,CO2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O═C═O.
故答案为:O═C═O.
(2)A、C、D三元素能形成一种强酸甲,甲为HNO3,单质B为碳单质,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4HNO3(浓)CO2↑+4NO2↑+2H2O.
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O.
(3)均由A、D、E、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盐,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则该两种盐为NaHSO4、NaHSO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SO3-═SO2↑+H2O,由B、D、E组成的盐为 Na2CO3,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水解
CO32-+H2O
HCO3-+OH-,使溶液呈碱性.
故答案为:H++HSO3-═SO2↑+H2O; CO32-+H2O
HCO3-+OH-.
(4)C2A4是N2H4,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放电,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故答案为:O2+2H2O+4e-═4OH-.
(5)发生反应2NO2(g)
N2O4(g);△H<0.由图可知平衡时,X为生成物,X的浓度变化为0.4mol/L,Y为反应物,Y的浓度变化为0.2mol/L,所以X为NO2,Y为N2O4.
①浓度不变时处于平衡状态,由图可知,bd处于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bd.
②由图可知平衡时,X为生成物,X的浓度变化为0.4mol/L,Y为反应物,Y的浓度变化为0.2mol/L,所以X为NO2,Y为N2O4.25min时,X的浓度瞬间增大,X的浓度增大为0.4mol/L,Y的浓度瞬间不变,所以应该增加了NO2,增加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0.4mol/L×2L=0.8mol.
故答案为:NO2; 0.8.
③二氧化氮的浓度越大,气体颜色越深,所以a、b、c、d四个点所表示的反应体系中,气体颜色由深到浅的顺序是 cdba.
故答案为:cdba.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①A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②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③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④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8倍;⑤E单质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烧碱反应;⑥F与C同主族.用化学符号或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A2C2______,DCA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D与F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3)用“化学式”和“<或>”比较:A与C、A与F形成化合物的稳定性______;沸点的高低______,沸点高低的原因______;
(4)写出E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因A2C2是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DCA是NaOH,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
(2)Na2S是2个钠原子和1个硫原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分子间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故答案:H2O>H2S;H2O>H2S;H2O分子间存在氢键;
(4)铝能够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如图是由Emil Zmaczynski设计的金字塔式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上标有第ⅥA族和几种元素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将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2)自从周期表诞生以来,关于氢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一直存在纷争,有人主张把它放在第ⅦA族,理由是:氢的最外层电子“饱和缺一”.请写出NaH的电子式______
(3)b元素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生成一种盐,该盐溶于水时______(“抑制”、“促进”或“不影响”)水电离,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B.f的氢化物比硒化氢的稳定性弱
C.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
D.原子半径:h>e>a
E.相同条件下,d与f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pH大于d与g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pH,说明相同浓度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f弱于g
(5)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若淡黄色固体与氯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由图可知铁元素在第四周期,第8列,则位置为第4周期第族,故答案为:第4周期第Ⅷ族;
(2)由信息可知,NaH为离子化合物,钠失去电子,氢得到电子,其电子式为Na+[:H]-,故答案为:Na+[:H]-;
(3)因b为N元素,b元素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生成一种盐为硝酸铵,铵根离子水解时结合水电离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从而促进水的电离,水解离子反应为NH4++H2O
NH3•H2O+H+,
故答案为:促进;NH4++H2O
NH3•H2O+H+;
(4)A、因H为钾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KOH,KOH为强碱,故A正确;
B、f为硫,硫与硒在同一主族,非金属性S>Se,则S的氢化物比硒化氢的稳定性强,故B错误;
C、c为氟,其氢化物为HF,HF的水溶液中电离不完全,则HF为弱酸,故C错误;
D、h为第四周期元素,有4个电子层,e为第三周期元素,a为第一周期元素,有1个电子层,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即原子半径为h>e>a,故D正确;
E、d与f形成的化合物为硫化钠,d与g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硫离子水解则硫化钠溶液的pH>7,氯离子不水解,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说明相同浓度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f弱于g,故E正确;故答案为:A、D、E;
(5)d为钠,d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则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与氯化亚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且无气体生成,则发生的反应为3Na2O2+6Fe2++6H2O=4Fe(OH)3↓+6Na++2Fe3+,故答案为:3Na2O2+6Fe2++6H2O=4Fe(OH)3↓+6Na++2Fe3+.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①A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②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③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④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8倍;⑤E单质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烧碱反应;⑥F与C同主族.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A2C2______,DCA______;
(2)写出E与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写出DCA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即B为C;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C为O;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8倍,则次外层电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1,即D为Na;E单质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烧碱反应,则E为Al;F与C同主族,所以F为S,
(1)H2O2的电子式为
,NaOH的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
;
(2)Al与烧碱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
(3)DCA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为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2O或NaOH+CO2=NaHCO3.
A、B、C、D、E是除稀有气体以外的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分占三个周期.B、C、D为同一周期依次相邻的3种元素,B和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请回答相关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C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比较D和E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
(3)A和D形成的含18电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元素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与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2007年7月2日,美、德两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E2A6化合物,该物质在D2中能燃烧,写出它在D2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是除稀有气体以外的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分占三个周期,E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则E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元素,即E为Al;
则B、C、D在第二周期,A在第一周期,则A为H元素;B和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B的原子序数为6,B为C元素,D的原子序数为8,D为O元素,然后可知C为N元素,
(1)由上述推断可知,B为C,C为N,B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VA族;N;
(2)O、Al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O2->Al3+,故答案为:O2->Al3+;
(3)A和D形成的含18电子化合物为H2O2,故答案为:H2O2;
(4)元素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含有Al3+,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为氨水,二者的离子反应
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5)E2A6化合物为Al2H6,在氧气中燃耗生成氧化铝和水,则化学反应为Al2H6+3O2Al2O3+3H20,
故答案为:Al2H6+3O2Al2O3+3H20.
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是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且Y与W同族.请填空:
(1)固态的XY2属于______晶体.X的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2)W与X可形成化合物XW2.①XW2为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②Z的单质在XY2气体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
(3)工业制Z的方法为______.
(4)WY2→WY3的工业反应条件是______其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X、Y、Z、W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为碳元素;Y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其中一种是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则Y为氧元素;Y与W同族,则W为硫元素;Z、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2-6=2,原子序数Z<W,则Z为镁元素.
即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镁元素;W为硫元素.
(1)XY2是CO2,固体CO2是分子晶体;X的氢化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子为CH4,是正四面体空间结构.
故答案为:分子;正四面体.
(2)W与X可形成化合物XW2是CS2.
①CS2与CO2的相似,为直线构型,是非极性分子.
故答案为:非极性.
②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生反应:2Mg+CO22MgO+C,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故答案为: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3)镁是金属性非常强的活泼金属,通常采取电解法冶炼.
故答案为:电解法.
(4)WY2是SO2,WY3的是SO3,二氧化硫在高温常压催化剂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
2SO2+O22SO3.
故答案为:高温常压催化剂;2SO2+O22SO3.
短周期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C为金属元素.A、C位于同一主族,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B、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名称为______;
(2)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3)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某种盐,水溶液显碱性,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Kl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用石墨电极电解化合物CD的饱和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测得pH为13,则阳极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
(5)1g A的气态单质与B的气态单质反应生成气态A2B时放出Q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只有C为金属元素,A、C同主族,所以A、C可能分别为H、Na,也可能为B、Al,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为O,如A为H元素,则C为Na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6=7,应为Cl元素,合理,如A为B元素,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6=9,不符合,所以A、B、C、D分别为H、O、Na、Cl元素,则
(1)D为Cl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高氯酸,故答案为:高氯酸;
(2)C2B2为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此外还含有O-O键,为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3)水溶液呈碱性的家用消毒剂为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O-+H2O=I2+Cl-+2OH-,
故答案为:2I-+ClO-+H2O=I2+Cl-+2OH-;
(4)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发生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阳极反应为:2Cl--2e-=Cl2↑,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测得pH为13,则
n(OH-)=0.2L×0.1mol/L=0.02mol,所以:n(Cl2)=0.01mol,m(Cl2)=0.01mol×71g/mol=0.71g,故答案为:2H++2e-=H2↑;0.71g;
(5)n(H2)==0.5mol,放出Q kJ热量,则有2H2(g)+O2(g)=2H2O(g)△H=-4QkJ/mol,
故答案为:2H2(g)+O2(g)=2H2O(g)△H=-4QkJ/mol.
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②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
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2)W的原子电子排布式是 .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试液的ZW饱和溶液,
C(I)、C(II)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I)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C(I)电极的名称是 _(填“正极”或“负极”);C(II)电极的反应式是 .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g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2mol/L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里,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2)A是______元素,B是______元素,D是______元素.
(3)A与D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则A为Na元素;5.8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mL 2mol•L-1盐酸完全反应,n(H+)=n(OH-),设B的化合价为x,摩尔质量为y,则×x=0.2,显然x=2,y=24符合,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B的质子数为12,即B为Mg元素;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则C为Cl元素;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次外层为2,最外层电子为6,即D为O元素.
(1)C为C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最高价为+7价,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Cl2O7.
故答案为:三;ⅤⅡA;Cl2O7.
(2)由上述推断可知,A为Na,B为Mg,D为O.
故答案为:Na;Mg;O.
(3)A与D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2,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易于空气中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为白色,观察是否变白,可判断过氧化钠是否变质.
故答案为:Na2O2;观察是否变白.
(4)C元素的单质为Cl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的离子反应为Cl2 +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 +2OH-=Cl-+ClO-+H2O.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