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池
- 共5205题
请从如图中选用必要的装置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要求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并检验氯气.
(1)A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2)设计上述气体实验装置时,各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______接______;B接______、______接______.
(3)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已知电解后测得产生的H2的体积为44.8mL(已经折算成标准状况),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为50mL,此时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5)有一和电解饱和食盐水能量转换相反的装置中,一极通入甲烷,另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氯气时,A极是活泼金属电极,应为阴极,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
反应式为:2H++2e-=H2↑,B极是阳极,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的过程,反应式是:2Cl--2e-=Cl2↑,
故答案为:2H++2e-=H2↑;2Cl--2e-=Cl2↑;
(2)测定产生的氢气的体积用排水量气法,导管是短进长出,所以A接G,用装有淀粉碘化钾溶液的洗气瓶检验氯气时,导管要长进短出,所以B接D,氯气要进行尾气处理,即E接C,故答案为:G、F、H、D、E、C;
(3)氯气可以将碘化钾中的碘置换出来,生成的碘单质可使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所以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4)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当产生的H2的体积为44.8mL0.002mol时,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所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0.08mol/L,
故答案为:0.08mol/L;
(5)在甲烷燃料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的是燃料甲烷,在碱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CH4-8e-+10OH-=CO32-+7H2O,正极上得电子的是氧气,在碱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2O2+8e-+4 H2O=8OH-,
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2O2+8e-+4 H2O=8OH-.
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B中Cu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Cu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_____(填化学式),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用“>”表示).
正确答案
(1)硫酸、硫酸亚铁是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写离子,铁、氢气是单质写化学式,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故答案为:Fe+2H+=Fe2++H2↑
(2)B中Cu作正极,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反应还原反应;氢离子在铜极上生成氢气,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所以PH增大.
故答案为:2H++2e_=H2↑;增大.
(3)C中锌作负极,锌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所以被腐蚀的是锌;A中铁和稀硫酸反应;B中铁作负极,加快铁的腐蚀;C中铁作正极,减慢铁的腐蚀.
故答案为:Zn;B>A>C
(16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常用CO和H2反应生产CH3OH,并开发出甲醇燃料电池。
(1)已知:CO(g)+1/2O2(g)=CO2(g) △H=-283.0 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3.0 kJ·mol-1
则CH3OH(l)不完全燃烧生成CO(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O(g)+2H2(g)≒CH3OH(g) △H<0合成甲醇,在230℃~270℃最为有利。为研究合成气最合适的起始组成比,分别在230℃、250℃和270℃进行实验,结果如图。
230℃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 (填字母);该温度下工业生产适宜采用的合成气组成n(H2):n(CO) 的比值范围是 (填字母)。A.1~1.5 B.2.5~3 C.3.5~4.5
(3)制甲醇所需要的氢气,可用下列反应制取:H2O(g)+CO(g)H2(g)+CO2(g) △H<0,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 mol·L-1,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v(正) v(逆)(填“>”、“<”或“=”)。
②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4)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醇燃料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 极移动(填“a”或“b”)。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CH3OH(l)+O2(g)=CO(g)+2H2O(l) △H =-443.5kJ·mol-1
(2)X ; B (3)① > ② 增大
(4)① b ② CH3OH - 6e-+ 8OH-=CO32- + 6H2O
2CH3OH + 3O2 + 4OH-=2CO32- + 6H2O
(1)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根据反应①CO(g)+1/2O2(g)=CO2(g)和反应②2CH3OH(l)+3O2(g)=2CO2(g)+4H2O(l)可知,②-①×2即得到2CH3OH(l)+2O2(g)=2CO(g)+4H2O(l),所以反应热是-1453.0kJ/mol+283.0 kJ/mol×2=-887 kJ/mol。
(2)因为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温度越高,转化率越低。因此根据图像可判断曲线X表示的是230℃。同样根据图像可判断,n(H2):n(CO) 的比值范围在2.5~3时,转化率最高,所以答案选B。
(3)①根据方程式可知当氢气浓度是0.5mol/L时,生成物CO2的浓度也是0.5mol/L。消耗水蒸气和CO的浓度都是0.5mol/L,则剩余水蒸气和CO的浓度分别是0.5mol/L和1.5mol/L。此时<1,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②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4)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氧气,负极通入甲醇,所以a是正极,b是负极。电解质是碱性溶液,所以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 - 6e-+ 8OH-=CO32- + 6H2O,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 + 3O2 + 4OH-=2CO32- + 6H2O。
如图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
(1)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NaCl溶液.
①甲中石墨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乙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烧杯上方,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因为过量的Cl2氧化了生成的I2.若反应中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甲、乙两烧杯中均盛有CuSO4溶液.
①甲中铁棒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如果起始时乙中盛有200mL pH=5的CuSO4溶液(25℃),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若要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g.
正确答案
(1)①甲为原电池装置,石墨棒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2H2O+O2+4e-═4OH-,
故答案为:2H2O+O2+4e-═4OH-;
②乙为电解装置,由电子流向可知石墨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
则电解反应为2Cl-+2H2O H2↑+Cl2↑+2OH-,
故答案为:2Cl-+2H2O H2↑+Cl2↑+2OH-;
③Cl2氧化了生成的I2,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生成盐酸,反应中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设I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5×2×1=1×2×x,解得x=+5,则生成碘酸,
所以发生的化学反应为5Cl2+I2+6H2O═10HCl+2HIO3,故答案为:5Cl2+I2+6H2O═10HCl+2HIO3;
(2)①甲为原电池装置,铁作负极,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②由2CuSO4+2H2O2Cu+O2↑+2H2SO4,要使溶液恢复原状态,可加入CuO(或CuCO3),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为1,则c(H+)=0.1mol/L-10-5mol/L=0.1mol/L,
n(H+)=0.2L×0.1mol/L=0.02mol,则由电解反应可知析出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由Cu原子守恒可知,
m(CuO)=0.01mol×80g/mol=0.8g,或m(CuCO3)=0.01mol×124g/mol=1.24g,
故答案为:CuO(或CuCO3);0.8(或1.24).
(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了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图乙、图丙是一个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人们把它叫做原电池.
(3)从上述现象中可以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些条件是______,有关的电极反应式:锌片______;铜片______.
正确答案
(1)将铜插到硫酸中,金属铜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会形成Zn、Cu、硫酸原电池,在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
故答案为:没有;有;
(2)用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表的两端后,再与溶液中的锌片和铜片相连,即形成了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答案为:化学;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Zn、Cu、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金属铜做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故答案为:两电极要插入电解质溶液,并用导线连接形成回路;Zn-2e-=Zn2+;2H++2e-=H2↑.
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原电池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盐桥为含有KCl溶液的琼脂).
(1)、在甲图装置中,当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时,盐桥中的离子移动方向为:K+移向______烧杯,Cl-移向______烧杯(填A或B),装置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为:______.
(2)、如果将盐桥换成Cu导线(如乙图),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仍然发生偏转,则C中可以构成______池,D中可以构成______池.
(3)、对乙图产生电流的原因猜想如下:
猜想一:ZnSO4溶液水解显酸性,如该观点正确,则C中铜导线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猜想二:ZnSO4溶液酸性很弱,由于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而产生电流,如该观点正确,此时C中铜导线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若猜想二正确,则可利用此原理设计电池为在偏远的海岛工作的灯塔供电,其装置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试写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1)在甲图装置中,当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时,形成原电池,锌为活泼金属,被氧化而失去电子,铜为原电池正极,正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故答案为:B;A;由负极(Zn)沿导线移向正极(Cu);
(2)如果将盐桥换成Cu导线(如乙图),该小组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仍然发生偏转,则C中可以构成原电池,锌为活泼金属,被氧化而失去电子,铜为原电池正极,正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正极反应为Cu2++2e-=Cu,负极反应为Cu-2e-=Cu2+,为电解或电镀装置,
故答案为:原电;电解/电镀;
(3)ZnSO4溶液水解显酸性,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
ZnSO4溶液酸性很弱,由于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而产生电流,则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在正极上得电子而被还原,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
以金属铝和石墨为电极,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Al为负极,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Al-3e-+3OH-=Al(OH)3,正极反应为 O2+4e-+2H2O=4OH-,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6H2O=4Al(OH)3,
故答案为:2H++2e-=H2↑; O2+4e-+2H2O=4OH-;4Al+3O2+6H2O=4Al(OH)3.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______.
正确答案
(1)锌片、银片、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银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Zn-2e-=Zn2+;2H++2e-=H2↑;
(2)该原电池中,负极上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导致质量减少,正极上金属不参加反应,所以该装置中减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根据转移电子相等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和锌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生成气体的体积=×22.4L/mol=4.48L,
故答案为:4.48L.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氨和肼(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Ⅰ.(1)N2H4中的N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N2H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写出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Ⅱ.氨的合成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之一。已知: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在3个体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合成氨,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回答:
(1)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分析上表数据,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3)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平均速率为v(H2)= _____________。
III.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是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一般使用KOH溶液,则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Ⅰ.(1)(1分)
(2) 2NH3+NaClO=N2 H4+NaCl+H2O(2分)
(3)N2 H4(g) + O2(g) = N2(g) + 2H2O(g ) ΔH=-534 kJ·mol-1(2分)
Ⅱ.(1)C(2分)
(2)A C D(3分)
(3)0.3 mol·L-1·min-1(2分)
III.2NH3 + 6OH- + 6e- = N2 + 6H2O(2分)
试题分析:Ⅰ.(1)N2H4中的N原子可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氮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和未成键的一对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每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间形成一个共价键,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
⑵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 H4+NaCl+H2O,答案:2NH3+NaClO=N2 H4+NaCl+H2O;⑶从图中读出,△H=22218kJ·mol-1-2752kJ·mol-1=-534 kJ·mol-1,所以肼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H4(g) + O2(g) = N2(g) + 2H2O(g ) ΔH=-534 kJ·mol-1,答案:N2 H4(g) + O2(g) = N2(g) + 2H2O(g ) ΔH=-534 kJ·mol-1;
Ⅱ.⑴A、应用速率之比来判断,反应过程中按照比例进行反应,故A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按照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表述的是正反应速率,当某种物质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所以当3v(N2)正=v(H2)逆 时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体系内质量守恒,体积一定,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答案:C。
⑵A、正确,先用1.5L的容器进立与乙等效平衡,然后放大到3L,平衡向生成N2的方向即逆方向移动,所以2c1>1.5 mol·L ―1; B、不正确,丙等效于3molH2,1molN2从正确向建立平衡,甲多加了1molN2,平衡正向移动;C、正确,反应体系内质量守恒,体积一定,混合气体的总质量甲是乙的2倍,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2ρ1=ρ2;D、正确,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K甲= K乙= K丙。答案:A C D。
⑶v(H2)= 3v(N2)= ,答案:0.3 mol·L-1·min-1;
III.NH3作还原剂,生成1molN2失去6mol电子,用OH―调节使方程式两边电荷守恒,负极反应,2NH3 + 6OH- + 6e- = N2 + 6H2O,答案:2NH3 + 6OH- + 6e- = N2 + 6H2O
(14分)美国Bay等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1)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为:CO(g)+H2O(g)H2(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平衡常数K
10
9
1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在830℃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1CO和2mo1H2O,则达到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 。
(2)在500℃,以下表的物质的量(按照CO、H2O、H2、CO2的顺序)投入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
反应物投入量
平衡时H2浓度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反应物转化率
A
1、1、0、0
c1
Q1
α1[来源:]
B
0、0、2、2
c2
Q2
α2
C
2、2、0、0
c3
Q3
α3
A.2c1= c2 =c3 B.2Q1=Q2=Q3 C.α1 =α2 =α3 D.α1 +α2 ="1"
(3)在一个绝热等容容器中,不能判断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v(CO2)正=v(H2O)逆
(4)下图表示此流程的第II步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浓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图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
(写出两种)。若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在图中t4和t5区间内画出CO、CO2浓度变化曲线,并标明物质(假设各物质状态均保持不变)。
正确答案
(1)放;66.7%(2)AD (3)②③(4)降低温度,或增加水蒸汽的量,或减少氢气的量;(每格2分)
(1)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O(g)+H2O(g)H2(g)+CO2(g)
起始量(mol) 1 2 0 0
转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1-x 2-x x x
根据平衡常数知
解得x=2/3,所以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是66.7%。
(2)因为反应前后体积,即改变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根据所给的反应物投入量来看ABC就是等效的,虽然氢气的含量,但氢气的浓度不同,其中BC相等且都是A的2倍。根据500℃平衡常数可计算出A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75%【计算方法同(1)】,即平衡时A中CO、H2O、H2、CO2分别是0.25mol、0.25mlol、0.75mol、0.75mol,则平衡时B、C中CO、H2O、H2、CO2分别都为0.5mol、0.5mol、1.5mol、1.5mol。即B、C中转化率分别是25%和75%。A中放热Q1,所以反应热是-2Q1kJ·mol-1。则C中放热2Q1,B中吸热Q1。答案AD正确。
(3)因为体系绝热,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压强会发生变化,①⑤可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容器的体积均不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不变,②不可以。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不发生变化,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③不可以。④⑥符合化学平衡的概念正确。答案是②③。
(4)由图像可知t2时刻CO浓度减小,CO2浓度增大,因此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增加水蒸汽的量。t4时刻通过改变容积的方法将压强增大为原先的两倍,平衡不移动,但物质的浓度均增大,都变为原来大2倍,如图所示:
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 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填“大”、“小”).
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2)Cu与A组成的原电池,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失去电子数用ne-表示______.
(3)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______先被腐蚀.
正确答案
(1)Fe、Zn分别与Cu、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时,由表可知:前者的电压小,后者的电压大,而锌的活泼性大于铁,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根据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由表可知:金属活泼性:Cu>A,B>Cu,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可知Zn>B,所以金属的活泼性:Zn>B>A,
故答案为:大;Zn>B>A;
(2)由第三组数据可知电压为负值,说明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即Cu→A构成原电池,Cu为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u-2e-=Cu2+,
故答案为:Cu;Cu-2e-=Cu2+;
(3)根据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被腐蚀,由(1)可知金属的活泼性:B>A,即B先被腐蚀,故答案为: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