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的数量变化
- 共171题
3.下列有关“S”型曲线K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下图为1932-1962年英国甲、乙两地区同种苍鹭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光合作用与实验设计: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图21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过程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21中过程II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过程I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过程I中进入NADPH的电子来源于光能
B.过程I只与叶绿体色素有关,与其他色素无关
C.过程I的ATP合成过程能量可以来源于植物氧化分解
D.过程I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膜上
(3)图22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当光照强度大于______μmol·m-2·s-1时,加拿大一枝黄花才能正常生长。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该地区只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两种植物)汇总如下:
(4)关于上表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该调查采取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过程需要注意随机取样
B.当地繁缕的基因库在5年中逐步减小
C.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繁缕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年中辛普森指数最高的是2004年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本地繁缕消失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该研究小组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繁缕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清水、繁缕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
实验步骤:
将繁缕种子分为A、B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A1、A2、B1、B2),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A1和B1环境温度为15℃,A2和B2环境温度为25℃。
(5)A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清水。
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
(6)实验步骤中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7)请根据下表数据转换为柱形图
正确答案
(1)卡尔文循环(暗反应) A和F
(2)B
(3)25
(4)D
(5)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
(6)对照
(7)下图两种画法均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_________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_____________逐渐复杂,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
(2)C E
(3)大于 营养结构 抵抗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 )进入生物群落。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 )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 )(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逐渐复杂,生态系统( )稳定性逐渐增强。
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
(2)C E
(3)大于 营养结构 抵抗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3. 图示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下列可用此数学模型表示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可表示有氧呼吸随外界O2浓度释放CO2的量,b可表示无氧呼吸随外界O2浓度释放CO2的量;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进食后一段时间随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促进茎的生长;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竞争中的优势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增加,到K值,劣势种群数量会随时间而减少。故ABD均正确,只有C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呼吸、血糖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群落的种间关系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
依据有氧呼吸随外界O2浓度释放CO2的量及无氧呼吸随外界O2浓度释放CO2的量的关系、进食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及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竞争中的优势种群的数量和劣势种群数量会随时间的变化逐项分析。
易错点
易不能区分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而误选。
教师点评
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分析能力,属高考大纲要求的能力水平。
知识点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 / 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6.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17.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
18.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
正确答案
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每个样方的个体数,并求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解析
对于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使用样方法,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对偏离比较的样方应舍去,并做到随机取样求其平均值。
考查方向
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解题思路
通常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样方法,为了准确,通常随机取样,并取平均值。
易错点
一定要注意样方法要随机取样,并求平均值。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竞争 ①在水分、矿质元素吸收、光照等方面不占优势
②可能受制于豚草分泌释放的某些毒素的影响(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作为植物在地上部分,一般不同植物间竞争阳光,地下部分即根主要竞争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由于狗尾草的数量在减少,所以在阳光、水分和离子方面竞争不过豚草。
考查方向
考查种间关系。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而言,一般不同种类的植物为竞争关系,竞争水分、离子和光照等因素。
易错点
只认为植物间的竞争是光照强度。
教师点评
掌握植物间的竞争光照等环境因素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两点即可)
解析
对于有害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利用化学药物如除草剂处理,也可以利用生物方法引入其天敌,还可用物理方法机械去除。
考查方向
考查对有害生物处理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对于植物控制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物理方法去除。
易错点
并不是所有植物控制均使用除草剂。
教师点评
掌握对有害生物控制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下图1是将灰喜鹊引入某生态系统后,研究人员连续10年调查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成的λ值变化曲线。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20.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 ,A、B、C三点时的种群数量相比,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
21.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采用标记重捕法,若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调查结果 。
22.图2食物网中,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该生态系统除了图2所示成分外,还具有 。
23.图2生态系统中的一条蛇吞了一只鼠,正常情况下,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
(填字母)。(A)10%以下 (B)10%~20% (C)20%以上
24.很多城市和单位为了美化环境,,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扩大某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将导致生物___________降低。
正确答案
先增加后减少 A C
解析
(1)图乙中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灰喜鹊从第1年至第6年种群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A、B、C三点中的种群数量最多的是A点,B到C的λ一直小于1,所以一直在减少,故最少的是C点。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做标图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
(1)图乙中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少。
易错点
本题还打破思维习惯,用公式来分析:不是曲线上升了,数目就增多了;曲线不是最低值,数量就最少;注意应用题中的λ值来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做标图的理解能力,本题还要打破思维习惯,用公式来分析,不是曲线上升了,数目就增多了,曲线不是最低,数量就最少,注意应用题中的λ值来分析
正确答案
偏大
解析
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x/第一次捕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数/其中被标记的数,分母减小则整个值偏高
考查方向
考查现实分析,实际迁移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
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则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x/第一次捕并标记数=第二次捕数/其中被标记的数
易错点
计算忌凭空猜猜,严格根据公式计算
教师点评
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考查学生实际问题的灵活变通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本题还可以交汇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3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图2食物网中,起点是草,终点是鹰的食物链共有3条,所以生产者草所固定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鹰。图2所示成分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4种成分,所以食物链不能画出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知识,考查识图能力
解题思路
图2食物网中,起点是草,终点是鹰的食物链共有3条。图2所示成分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4种成分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相关知识,注意组成成分和营养成分的混合应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虽说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但是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上述的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指鼠同化的能量传递给蛇时的传递效率,蛇捕食鼠后,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所以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20%以上。所以选择C答案
考查方向
考查能量的传递效率
解题思路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要考虑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上述的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仅指鼠同化的能量传递给蛇时的传递效率,蛇捕食鼠后,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所以蛇能够同化这只鼠体内能量的20%以上。
易错点
能量随食物链流动时,相邻营养级得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蛇捕食鼠,鼠体内的能量包括鼠同化的能量及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两部分;不易考虑暂存于鼠体内的鼠的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能被蛇同化。
教师点评
考虑鼠本身的食物未吸收部分也会被蛇吸收,故常大于20%,本题与现实相联系,思维需要不局限与书本,思维要缜密。
正确答案
多样性
解析
根据题意,美化环境时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将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1、注意清除的结果;2、考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考查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美化环境时清除多种本地野生植物,将导致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教师点评
本小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 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当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的容纳量减少而不是增大,A错误;暴猎蝽引入后符合S型曲线增长,在b点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一条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桑毛虫和暴猎蝽不能够成食物链,C错误;根据先增加者先减少,的增加者后减少,而且高低点不同步,故为捕食关系而非竞争关系,D错误。
考查方向
种间关系和生物容纳量
解题思路
根据此消彼长和生物量关系确定为捕食关系
易错点
先增加者先减少,高低点不同步。
教师点评
中档题
知识点
某病人服敌敌畏,被家人送医院,即给予碘解磷定、阿托品等治疗。护理评估其阿托品化的指标应不包括( )。
A.瞳孔较前扩大
B.皮肤干燥
C.颜面潮红
D.肺部哕音减少
E.心率减慢
正确答案
E
解析
[考点]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重点等级] ★★★★★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